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文化自信的来源;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教学难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文化强国:绘就“十四五”的绚丽底色》。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议题一:建设文化强国
议学情境(展示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民族,必然有辉煌的文化,必然对自身的文化充满信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只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维系好共同的精神纽带,才能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精神支撑与推动力量,才能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一意志,使全民族同心同德朝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如何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快慢、质量高低、实现与否。只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实现在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巍然耸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议学任务:结合材料,谈谈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以及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原因: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坚定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加强道德建设: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3)提升科学修养: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1)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2)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3)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议题二:坚定文化自信
议学情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文化自信的来源:
(1)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不断进发,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临立在世界东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3.如何文化自信:
①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夯实基础)
②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文化底蕴)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最根本的要求)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文化计算是利用社会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人文、历史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实现文化内容挖掘传播、推动数字人文研究、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技术手段。文化数字化不仅是全球文化知识共享与传播服务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我国竞争力、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文化计算作为文化数字化的新动能,对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挖掘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③依托科学技术,繁荣流行文化
④推广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广袤乡村,田间地头有“流动讲堂”,广场礼堂有“周末演出”,地方戏曲和非遗技艺被送到村民们的身边;在大小城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动动手指还能在“云端”享受传统文化大餐。这一幕幕喜人景象表明( )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高质量文化产品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③人民是文化的享有者,应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建设旨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立足青年群体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旨趣的国潮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各文博单位纷纷“出圈”,文物雪糕打造出“舌尖上的博物馆”,考古盲盒让人人都能成为考古人,文具、服饰、日用品等国潮文创层出不穷。中国年轻人正用中国话语讲述着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复兴。这说明( )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青年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主体
③创新有利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看展览、听讲座、学才艺……今后,浙江人只需要打开一个“圈”,身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将实现一站式链接。2022年10月26日,“品质文化惠享·浙里文化圈”应用,在“浙里办”和“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线。这一应用有利于( )
A.发挥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构筑精神家园
B.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C.借助科技的力量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D.健全文化基础设施,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
答案:CD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