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一节 糖类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糖类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典型性质,进一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2. 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和纤维素的典型性质,深化对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羟基和醛基性质的认识。3. 了解淀粉、纤维素与葡萄糖的关系,认识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体会化学科学对健康生活的指导意义。4. 知道糖类物质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能对与糖类相关的社会性议题作出科学依据的判断、评价和决策,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新知导入生活中常见的糖类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甜味C6H12O6C12H22O11C12H22O11淀粉纤维素无甜味(C6H10O5)n(C6H10O5)n新知导入At first sight菜名:糖醋小排食材:猪排白砂糖新知导入有甜味的一定是糖吗?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没有甜味的就一定不是糖?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例如糖精。新知讲解1. 糖类的组成组成元素:碳、氢、氧很多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比恰好为2:1,组成一般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故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属于糖类物质不一定符合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少数物质符合通式不一定是糖类(如HCHO,CH3COOH)新知讲解易错警示例如:木糖醇糖类≠碳水化合物糖类≠甜味物质例如:脱氧核糖(C5H10O4)例如:乙酸(C2H4O2)甲醛( CH2O )例如:淀粉、纤维素新知讲解2. 糖类的定义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缩合一般指两个或更多反应物生成一个主要产物,并伴随着失去H2O等小分子的反应。依据糖类的现代定义分析,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填序号)。①CH2(OH)—CH(OH)—CH(OH)—CHO②CH3—CH(OH)—CHO③CH2(OH)—CH(OH)—CH(OH)—COOH④CH2(OH)—CO—CH(OH)—CH2OH② ③新知讲解单糖 寡糖(低聚糖) 多糖概念 不能水解的糖 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糖 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糖代表物及分子式 葡萄糖、果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淀粉、纤维素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1)依据: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不同进行分类。3. 糖类的分类新知讲解相互转化低聚糖单糖多糖水解缩合水解缩合水解缩合(2) 根据能否发生银镜反应划分① 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② 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新知讲解1. 葡萄糖存在: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单糖。存在于水果、蜂蜜,以及植物的种子、叶、根、花中。动物的血液和淋巴液中也含有葡萄糖。物理性质:葡萄糖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熔点为146 ℃,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二、单糖新知讲解思考与讨论:已知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其中含碳40%,氢6.7%,其余是氧。求分子式。并根据下列信息①②③推出葡萄糖的分子结构。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① 在一定条件下1 mol葡萄糖与1 mol H2反应,还原成己六醇。② 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提示: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羟基不稳定)说明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OH,且分别连在5个碳原子上。说明分子中有碳碳双键或碳氧双键,也说明是直链化合物。③ 葡萄糖分子被氧化,碳链并不断裂,而是生成含6个碳原子的葡萄糖酸。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一个—CHO。新知讲解CH2—CH—CH—CH—CH—C—H=O—OH—OH———OHOHOHCH2—CH—CH—CH—C—CH2=O—OH—OH———OHOHOH五羟基醛五羟基酮葡萄糖与果糖在分子结构上究竟有何区别呢?葡萄糖果糖新知讲解单糖分子中的醛基与它自身的羟基相互作用,形成了半缩醛,1927年,英国化学家哈沃斯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测定出了葡萄糖等单糖的环状结构。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通常比较稳定。通过波谱分析,认识葡萄糖的环状结构新知讲解 α D 吡喃葡萄糖链状葡萄糖β D 吡喃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可以与分子内的羟基作用,形成两种六元环状结构。在葡萄糖水溶液中,存在着链状和环状结构葡萄糖之间的平衡,其中绝大部分葡萄糖为环状结构。很多单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单糖单元多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新知讲解HO — CH2 — (CHOH)4 — CHO由葡萄糖的结构特点,请你归纳一下它的化学性质有哪些?醇的化学性质醛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1) 生理氧化反应C6H12O6+6O2→ 6CO2+6H2O酶(2) 发酵反应C6H12O6 →2C2H5OH+2CO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新知讲解①与银氨溶液Ag(NH3)2OH 反应取一支洁净的试管配制银氨溶液然后加入少量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现象:结论:试管壁上有光亮的银镜出现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从银氨溶液中还原出单质银,葡萄糖被氧化,是一种还原性糖。制镜工业热水瓶胆镀银23CH 2OH(CHOH)4COONH4 + Ag + H2O + NH3CH2OH(CHOH)4CHO + [Ag(NH3)2]OH水浴加热(3)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新知讲解取葡萄糖溶液加入到新制的Cu(OH)2,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现象:试管中生成砖红色沉淀结论:碱性条件下加热,葡萄糖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而葡萄糖被新制的Cu(OH)2氧化。② 与新制Cu(OH)2反应:碱一定要过量(葡萄糖酸)CH2OH(CHOH)4CHO + Cu(OH)2+NaOH加热CH2OH(CHOH)4COONa + Cu2O↓ + H2O32新知讲解患有糖尿病的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怎样去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人对糖比较敏感,并非因为其中的甜味,而是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糖类 血糖指数葡萄糖 100%蔗糖 80%~90%淀粉 60%~69%纤维素 40%~49%血糖的检测:医院用专门仪器检测尿糖的检测:在家中用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约1秒钟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比色板对比,即得出测定结果。化学原理:与新制Cu(OH)2的反应新知讲解CH2—CH—CH—CH—C—CH2=O—OH—OH———OHOHOH五羟基酮2. 果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存在: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物理性质: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湿性强,比蔗糖甜度高。新知讲解【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 mL 10%NaOH溶液,滴加5%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果糖溶液加热,有____________产生。砖红色沉淀 探究实验:果糖的特殊性质思考与讨论:能否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和果糖?不能思考:根据醛基可以被氧化剂氧化这一性质,应如何鉴别果糖和葡萄糖,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H(CHOH)4CHO+Br2+H2O→CH2OH(CHOH)4COOH+2HBr结论:可用溴水区分葡萄糖和果糖。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分子中羰基受多个羟基的影响有很强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果糖不能被溴水氧化。新知讲解三、二糖名称 存在 常见物质 分子式 用途蔗糖 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高) 红糖、白糖 C12H22O11 甜味食品麦芽糖 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 饴糖 C12H22O11 甜味食品1. 来源及用途新知讲解2. 物理性质蔗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熔点186℃,较难溶于乙醇,甜味仅次于果糖麦芽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新知讲解蔗糖:在酸和酶的作用下,蔗糖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在酸或酶催化下,麦芽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3. 化学性质新知讲解实验探究操作 现象 结论加蔗糖溶液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加麦芽糖溶液的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加蔗糖溶液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加麦芽糖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蔗糖分子内无醛基,是非还原糖;麦芽糖分子内含有醛基,是还原糖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在试管中配制约2mL银氨溶液,分别加入1mL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两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2mL10%NaOH溶液,加入5滴5%CuSO4溶液,再分别加入2mL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新知讲解4. 乳糖乳糖也是一种常见的二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可用于婴儿食品、糖果、药物等的生产。乳糖经发酵产生的乳酸是酸奶酸味的主要来源。部分人群由于肠道内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延伸拓展甜味剂甜味剂是能赋予食物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天然甜味剂有木糖醇、甜菊糖苷、甘草等,合成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糖精钠等。一些甜味剂的甜度可以达到蔗糖的百倍以上,且代谢产生的热量低,不易使人发生龋齿,成本低廉,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甜味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其使用范围和用量也有一定限制。木糖醇阿斯巴甜糖精钠新知讲解四、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最重要的多糖,它们都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相互连接组成的,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几十万,纤维素可达到几百万。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6H10O5)n或[C6H7O2(OH)3]n,但二者的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新知讲解四、多糖1. 淀粉分子式:(C6H10O5)n 或[C6H7O2(OH)3]n存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种子、块根和块茎中含量丰富,谷类和薯类含淀粉较多。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含量很高的一些谷物,如糯米、糯玉米等有比较黏的口感。物理性质: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没有甜味,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淀粉会部分溶解,形成胶状的淀粉糊。新知讲解四、多糖不能被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属于非还原糖。分子中存在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遇碘变蓝,可以利用该现象检验淀粉的存在。1. 淀粉新知讲解1. 淀粉淀粉水解程度判断现象A 现象B 结论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新知讲解2. 纤维素分子式:(C6H10O5)n 或[C6H7O2(OH)3]n存在:纤维素参与构成了植物的细胞壁,起着保护和支持作用。如自然界中的棉、麻、木材、秸秆中存在大量纤维素。物理性质:纤维素是白色纤维状物质,没有甜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新知讲解实验方案: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脱脂棉,加入几滴蒸馏水和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将混合物搅拌成糊状。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滴入3滴5%CuSO4溶液,加热。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溶液中产生砖红色沉淀;微点拨: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纤维素能水解生成还原糖。实验4-22. 纤维素新知讲解不能被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属于非还原糖。酯化反应:可以与醋酸、硝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醋酸纤维、硝酸纤维。2. 纤维素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新知讲解纤维素的用途① 纺织工业、造纸业② 纤维素硝酸酯又称硝酸纤维,极易燃烧,可用于生产火药、塑料和涂料等。维素乙酸酯又称醋酸纤维,不易燃烧,是一种纺织工业原料,可用于生产塑料、过滤膜、胶片等。③ 黏胶纤维是经化学处理后的纤维素。黏胶纤维中的长纤维一般称为人造丝,短纤维称为人造棉,都可用于纺织工业。课堂总结课堂练习练习1、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D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中和液就会有NaOH 存在,向中和液中加入碘水,I2会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碘盐,可能使体系无I2 ,从而导致无法判断中和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说明有葡萄糖,则淀粉已经发生水解。因此答案选D。课堂练习练习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这种试剂是( )A.饱和Na2CO3溶液 B.Cu(OH)2悬浊液C.烧碱溶液 D.碘水Na2CO3溶液只能鉴别乙酸溶液,不能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Cu(OH)2悬浊液遇乙酸溶解,遇葡萄糖溶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遇淀粉溶液加热无现象,可以鉴别这三种物质;NaOH溶液与乙酸能反应但无现象,与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碘水遇淀粉显蓝色,加入乙酸或葡萄糖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因此答案选B。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糖类》教学设计课题 《糖类》 单元 第三章第四节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教材分析 《糖类》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节内容要求如下。内容要求认识糖类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与应用。对比二糖、多糖代表物的组成与化学性质,挖掘糖类物质的生命科学价值。学业要求能列举典型糖类物质,能说明单糖、寡糖(代表物质为二糖)和多糖的区别和联系,能探究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和纤维素的典型性质。本节所介绍的单糖、二糖、多糖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教材在每一节的开始,都以该类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和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作为引言,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介绍其组成、分类、结构、性质和用途时,教材遵循前几章介绍烃和烃的衍生物时所使用的学习和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模式,体现物质结构对性质和用途的决定作用。同时,由于多糖是单糖的缩聚产物,故教材先介绍了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再依次介绍不同聚合程度的产物,如二糖、多糖。教材根据生物大分子的构成规律,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来认识物质,从化学角度来解释生物功能,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认识视角与学习视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学习目标 1. 认识常见糖类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典型性质,进一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2. 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和纤维素的典型性质,深化对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羟基和醛基性质的认识。3. 了解淀粉、纤维素与葡萄糖的关系,认识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体会化学科学对健康生活的指导意义。4. 知道糖类物质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能对与糖类相关的社会性议题作出科学依据的判断、评价和决策,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重点 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重要性质。难点 从官能团典型性质的角度认识糖类物质与醛、酮、醇类物质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展示生活中常见糖类物质和用糖制作的美食,引起同学对本节学习的兴趣。 观看,思考。 从熟悉的水果和食物引出糖类。讲授新课 【过渡】有甜味的一定是糖吗?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例如糖精。没有甜味的就一定不是糖?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概念讲解】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 糖类的组成组成元素:碳、氢、氧很多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比恰好为2:1,组成一般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故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属于糖类物质不一定符合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少数物质符合通式不一定是糖类(如HCHO,CH3COOH)2. 糖类的定义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缩合一般指两个或更多反应物生成一个主要产物,并伴随着失去H2O等小分子的反应。3. 糖类的分类(1)依据: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不同进行分类。(2) 根据能否发生银镜反应划分① 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 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 如:蔗糖、淀粉、纤维素 【重点突出】二、单糖1. 葡萄糖存在: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单糖。存在于水果、蜂蜜,以及植物的种子、叶、根、花中。动物的血液和淋巴液中也含有葡萄糖。物理性质:葡萄糖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熔点为146 ℃,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思考与讨论】已知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其中含碳40%,氢6.7%,其余是氧。求分子式。并根据下列信息①②③推出葡萄糖的分子结构。① 在一定条件下1 mol葡萄糖与1 mol H2反应,还原成己六醇。② 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提示: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羟基不稳定)③ 葡萄糖分子被氧化,碳链并不断裂,而是生成含6个碳原子的葡萄糖酸。【延伸拓展】通过波谱分析,认识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单糖分子中的醛基与它自身的羟基相互作用,形成了半缩醛,1927年,英国化学家哈沃斯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测定出了葡萄糖等单糖的环状结构。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通常比较稳定。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可以与分子内的羟基作用,形成两种六元环状结构。在葡萄糖水溶液中,存在着链状和环状结构葡萄糖之间的平衡,其中绝大部分葡萄糖为环状结构。很多单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单糖单元多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由葡萄糖的结构特点,请你归纳一下它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介绍归纳】葡萄糖的化学性质(3)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探究】患有糖尿病的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怎样去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血糖的检测:医院用专门仪器检测尿糖的检测:在家中用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约1秒钟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比色板对比,即得出测定结果。化学原理:与新制Cu(OH)2的反应2. 果糖存在: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物理性质: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湿性强,比蔗糖甜度高。【探究实验】果糖的特殊性质思考与讨论1:能否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和果糖?思考与讨论2:根据醛基可以被氧化剂氧化这一性质,应如何鉴别果糖和葡萄糖,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介绍归纳】三、二糖1. 来源及用途2. 物理性质蔗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熔点186℃,较难溶于乙醇,甜味仅次于果糖麦芽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3. 化学性质蔗糖:在酸和酶的作用下,蔗糖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在酸或酶催化下,麦芽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介绍归纳】四、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最重要的多糖,它们都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相互连接组成的,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几十万,纤维素可达到几百万。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6H10O5)n,但二者的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1. 淀粉存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种子、块根和块茎中含量丰富,谷类和薯类含淀粉较多。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含量很高的一些谷物,如糯米、糯玉米等有比较黏的口感。物理性质: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没有甜味,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淀粉会部分溶解,形成胶状的淀粉糊。不能被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属于非还原糖。分子中存在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遇碘变蓝,可以利用该现象检验淀粉的存在。2.纤维素存在: 纤维素参与构成了植物的细胞壁,起着保护和支持作用。如自然界中的棉、麻、木材、秸秆中存在大量纤维素。物理性质:纤维素是白色纤维状物质,没有甜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思考什么样的物质可以称为糖类。聆听记录。完成习题。整理归纳。完成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聆听、了解预测葡萄糖的性质。展开探究实验活动。糖尿病人对糖比较敏感,并非因为其中的甜味,而是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认识果糖的性质。记忆归纳。 创造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对糖类物质的辩证认识。梳理糖类的相关概念,明晰相关分类,完成对糖类的系统化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几种糖类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特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可能写出的结构简式,认识单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半缩醛结构)与其开链结构在水溶液中存在动态平衡,仅作为了解性内容。学生能从开链结构的视角理解葡萄糖的相关性质即可。引导学生从官能团的视角去预测、认识多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让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结论的获得和化学用语表征过程中,认识糖类物质的典型性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学中通过有关生命活动或人体健康的真实情境引入,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糖类性质的有关知识。挖掘糖类物质的生命科学价值,构建单糖、二糖、多糖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学中突出其重要糖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糖类作为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的醛基、羰基、羟基官能团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深化结构观的发展。课堂练习 练习1、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练习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这种试剂是( )A.饱和Na2CO3溶液 B.Cu(OH)2悬浊液C.烧碱溶液 D.碘水 回答问题 检测、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课堂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糖类 课件.ppt 【核心素养目标】4.1 糖类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