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说课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时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及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从而使学生能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二、说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2. 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尾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类推思想。三、说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四、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探讨计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3层计算。学生还未能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算乘几十当成算乘几,或者将因数弄混淆导致出错。五、说教学策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1.口算。52×10= 43×30= 12×40=31×20= 17×20= 21×3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为接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2)估算。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回答预设: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列式:24×2=48(个) 48×6=288(个)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列式:2×24=48(个) 10×24=240(个)48+240=288(个)……探究笔算方法。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小结:例3呈现的是幼儿园购进南瓜的情景图,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南瓜,从这个问题入手,列出算式24×12,在学生应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的知识计算出结果时,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说竖式每一步得数表示的意义,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竖式的算理,并掌握竖式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得出相同计算结果,引出乘法的验算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教学“试一试”。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强调: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板块三、课堂练习1.直接写得数。10×20=( ) 70×20=( )40×30=( ) 30×30=( )60×10=( ) 60×20=( )10×25=( ) 64×1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3×31= 44×12= 42×21=3.三年级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站成12排,每排14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参考答案1.200 1400 1200 900600 1200 250 6402. 13×31= 403 44×12= 528 42×21=882列式略3.12×14=168(人)答:三年级一共有168人参加广播操比赛。板块四、课堂总结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怎么研究的?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安排复习作为铺垫,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2.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