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题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是《力与运动》的开端,是力学的“奠基石”,并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分析初二学生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在学习物理时容易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反驳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前一章节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论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 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 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第八章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武安市第九中学教学流程抛出问题,引出新课2. 穿越历史,追寻足迹3. 动手实验,探究定律4. 掌握经典,引出惯性5. 科学解释,学以致用6.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7. 知识小结,布置作业1教学流程1.抛出问题,引出新课1.抛出问题,引出新课思考:运动是否一定需要力?教学流程2.穿越历史,追寻足迹联系实际,引入新课由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现象,如“推箱子”、“敲铁钉”、“踢球”、“骑自行车”入手。让学生思考、讨论“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使学生自己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从而引入新课。1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矛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牛顿第一定律(20分钟)2.1 回顾历史,理想实验2.3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2.2 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回顾历史,理想实验提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用Flash课件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用严格的 推理方法让学生感受伽利略观点的不可批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化矛盾。通过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实验探究做一个铺垫。2.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分组实验,解决问题1.进行实验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试验所需在器材与步骤。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并把结论表述出来。2.2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木板毛巾绵布理想平面推理123实验结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提出的问题,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论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设计意图: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到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不能经过实践检验,因为实际上不受力 的环境是找不到的关于牛顿第一定律2.3惯 性由“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前倾”这一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一现象。提出惯性的概念。通过演示书本中的惯性小实验,让学生认识惯性。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解释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3惯性联系实际,引出问题科学解释,巩固提高演示试验,掌握概念联系实际,引出问题由“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前倾”这一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一现象。演示试验,掌握概念提出惯性的概念。通过演示书本中的惯性小实验,让学生认识惯性。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突然拉动小车时, 木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向后倒。木块处于运动状态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倒。突然拉动小车 小车突然停下来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认识抽象的概念,并将抽象的惯性应用于实际的生活情景,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通过生动的实验强调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使学生对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有明确的认识。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4课堂检测与评价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一些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而概括出来的,是不能用 来直接证明的,这是因为我们周围事实上没有 的物体。2、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 物体,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推测实验不受外力一切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练习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 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D4、乒乓球在上抛过程中,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A、先上升,后下落 B、匀速上升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B5、 原来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去掉所有外力,物体作________运动。匀速直线运动6、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B、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作 业 布 置完成课后作业2、3题;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板 书 设 计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历史回顾1、亚里士多德2、伽利略二、实验探究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三、牛顿第一定律四、惯性1、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2、说理题格式:1)说明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物体哪部分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物体哪部分不受力,要说“由于惯性”物体保持原状态;4)根据题意下结论。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实验、多媒体演示等,使学生容易认识抽象的概念。上完这节课后,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重点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这一难点。课后反思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