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9.1科学立法 编号:19 日期: 2023年 4月 日【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可科学立法的标准,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支持国家的立法工作。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和要求,知道立法的科学性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法治意识:增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推进科学立法。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 科学立法的内涵。 科学立法的原则 【教学难点】: 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任务与问题【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填空并在课本相应位置把问题写出来,各组长督促检查,课代表抽查,不能空题!)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内涵: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不断提高法律的___________。 2.原则(标准) (1)学立法体现我国__________,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__________。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___________。 (2)符合_______。要立_______之法,立_____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_________________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___________的科学化。 二、推进科学立法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要求/措施) 1.依法立法 (1)内涵:在___________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2)依据:在我国, ___________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3)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___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开展立法工作。 2.充分发扬民主 (1)必须坚持___________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___________,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1)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_______________相统一、相对应。 (2)立法还要___________,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区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做决策,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就是要多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吸取社会智慧,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依法立法是指立法应当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设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 确保每项立法都经得起合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合作学习】 探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再次修改。某校高三(12)班的同学“从《立法法》修改看科学立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我国立法工作积累了很多成熟有效的立法经验,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必要对《立法法》进行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到各地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征求法律专家意见。修正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 修正草案中增加了“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各方面人士对有关法律草案的意见”等实践经验。 “省、市等地方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合宪性审查程序、对象和处理主体”在草案中都做了明确规定。 结合同学们的分享,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立法法》的修改是如何实现科学立法的。【分享与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请做出你的思维导图。(必答题,不许空题目)【当堂检测】 一.易错判断 1、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法律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 2、科学立法要保障人民各项利益。( ) 科学立法要做到以德立法,在道德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 4.立法中遵循权力与责任脱钩,权利与利益挂钩的原则。( ) 在我国,宪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 6.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民主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民主协商中的作用。( ) 二.单项选择 1.社会万象,纷繁复杂;立法所向,千头万绪。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法规更加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更加准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立法工作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材料表明( ) ①立法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②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 ③立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管用之法,要解决现实问题 ④立法应尊重和反映规律,超越社会发展,有效调整社会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地方立法一直存在“部门化立法”痕迹,一些部门在立法时“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他利则拖,分利则拒”。地方立法被部门利益绑架,缺乏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和正当性。法律冲突不可避免,但地方立法工作者要考虑该法律责任所对应的行为的各种情况,能够适应于其所对应的行为的各种情节。下列选项与材料表达意思无关的是( ) ①立法要以公开透明的程序机制吸纳民意 ②立法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 ③立法过程中要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立法要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该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立法任务首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 ②立法建议首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 ③立法草案必须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④立法草案须由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通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周公》中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思想,强调法律是社会的基本规则,法律应该是对国家发展有益、对社会治理有益的,这就要求立法从根本上( ) A.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我国国情 B.遵循立法工作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和质量 C.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D.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