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02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满分100分)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29分)1.(2分)【答案】D 2.(2分)【答案】B 3.(2分)【答案】D 4.(2分)【答案】C5.(2分)【答案】A 6.(2分)【答案】D7.(3分)【答案】①阿长(1分)②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懂得许多规矩,摆成大字型睡觉,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情节任选其一,1分),表现了她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善良真诚,无知淳朴,热爱关心孩子的性格(针对所列情节分析性格,1分)。8.(4分)(1)(2分)【答案】①名人交友故事 ②交友格言警句(2)(2分)【答案】① C ② A9.(10分)【答案】(1)山岛竦峙(2)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3)岐王宅里寻常见(4)影入平羌江水流(5)枯藤老树昏鸦 (6)一夜征人尽望乡(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本题包括10-21题,共31分)(一)(10分)10.(3分)【答案】①乘,趁;②战报;③先前,原来。11.(2分)【答案】客 问 之 / 徐 答 云 / 小 儿 辈 遂 已 破 贼12.(2分)【答案】(谢安)跨过门槛的时候,心里非常欢喜,连木屐齿被弄折了都没有发觉。13.(3分)【答案】雅量。雅量是指人气度宽宏,举止从容平和,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遇事不改常态。从谢安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指挥谢玄等人取得了胜利,捷报传来,他抑制住了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表现得若无其事,这正是他恢宏气度的体现,因此,雅量更为适合。【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谢玄等人击败苻坚后,有驿站文书送到,谢安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完后,便把文书放在坐具上,毫无高兴的神色,依旧下棋。客人问他,缓缓答道:“小儿辈已经击败了贼寇。”下棋结束,回内室,过门槛时,心里过于高兴,没有察觉木屐底的齿被门槛折断了。他就是这样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镇定的。(10分)14.(2分)【答案】 ①“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②“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这里。”15.(2分)【答案】B16.(3分)【答案】“跳”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表现了红叶颜色的鲜红耀眼,富有情趣(1分),表达了作者突然看到红叶时的欣喜之情(1分)。17.(3分)【答案】不能删除。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1份额);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旁的秋色作对比(1分),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1分)。(三)(11分)18.(2分)【答案】B19.(3分)【答案】示例:①姥爷一边指导“我”写字,一边教“我”做人要正直。②姥爷教“我”做人要谦虚。③姥爷提醒“我”不要大声说话,女孩要稳重。20.(3分)【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下得特别大,天特别冷,也从侧面表现了姥爷对“我”的爱依旧温暖如初。21.(3分)【答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笨拙”暗含对姥爷固执、倔强的委婉批评和心疼(1分),“温暖”又表现出来对姥爷的无限敬爱,点明主旨(1分)。作文(40分)22.(40分)【范文】有书真好有书真好,世界正因为有书才能十分精彩。如果世界上没有书,人们将没有知识只会与远古时代的一样所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有了书,人们便可以进步从书中领悟到新的东西来学习,思考。但有些人看书可不思考,正对应了《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意思是:学习了不思考则迷惑,思考了而不学习则是有害的,所以看书不光是学习,而且还要思考其中的智慧,这样才是会学习的人。有书真好,世界上正应有了书才增添了精彩。可是有些书,则是完全污蔑了这个词汇。这些被称为书的书,人们看了只会给人们带来永远的黑暗、愚蠢,而真正的书是会给人们带来光明、知识的。而不是黑暗和愚蠢,这些书只会将人们带入黑暗的深渊,饱受邪思的侵袭。永远不会带来光明与好处。有书真好,人们不但可以从书中看出知识,也可以欣赏文学带来的乐趣,给人们带来放松的心情。还可以增加知识,更上一层楼,看了书后,人们会发现读了还想继续往下读,这就是人们的求知欲产生作用的时候了,所以越读越有趣,慢慢读便会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义了。有书真好,人们才会进一步解开未知的谜团,更好的建设和建造国家,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是最幸福的,可以读书也可以享受书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过读书必然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所以读书时不要尽看好看的,不好看的里面其实有巨大的知识等待你去发掘它!等你读完书后,你会发现头脑中不知道的、空白的一片,全部焕然一新,这时你会说:“有书真好。!”2022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02语文(满分100分)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29分)1.(2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宿儒(rǔ) 拼凑(còu) 分歧(qí) 花枝招展(zhāo)B.姊妹(zǐ) 轻捷(jié) 憔悴(qiáo) 混为一谈(hǔn)C.粼粼(lín) 静谧(mì) 着落(zháo) 截然不同(jié)D.吝啬(sè) 粗犷(ɡuǎnɡ) 贮蓄(zhù) 咄咄逼人(duō)【答案】D【解析】A.宿儒(rǔ)--rú;B.混为一谈(hǔn)--hùn;C.着落(zháo)--zhuó。故选D。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酝酿 荫蔽 徜若 美不胜收 B.嘹亮 澄清 莅临 淅淅沥沥C.签赏 瘫痪 发髻 油然而生 D.徘徊 抖擞 憔悴 喜出忘外【答案】B【解析】A.徜若--倘;C.签赏--鉴;D.喜出忘外--望。故选B。3.(2分)下列句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柔软了起来,柳条也翠绿了,街头上渐渐地多了一群群花枝招展的年轻人。B.毒日头烤着大地,蝉都懒得鸣叫,人们躲到绿茵茵的树下,也感觉不到一丝凉爽。C.对于这个事件内容的陈述,你能不能不翻来覆去,一会儿说是这样,一会儿又说是那样。D.山洞位于山后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幽深曲折,光线晦暗,需要带着照明设备进入。【答案】D【解析】A.“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用在此处形容街头的年轻人,不恰当;B.“绿茵茵”指青草茂密浓厚,用在此处形容“树荫”不恰当;C.“翻来覆去”原意指来回翻身,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用在这里形容前后不一致的说法,不恰当;D.“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用在此处恰当。故选D。4.(2分)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B.《朝花夕拾》中,《无常》一文记叙作者儿时想看庙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的经历。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D.《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新月集》《园丁集》等。【答案】C【解析】A.《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B.“《无常》”有误。《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记叙作者儿时想看庙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的经历;D.《繁星》是冰心的著作。故选C。5.(2分)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如果您有兴趣,还请来电垂询。B.听说你家的装修很有品质,改天能否到寒舍参观一下,以便学习如何布置我的新家。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莅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答案】A【解析】A.使用正确,“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B.使用错误,“寒舍”对人谦称自己的住所;C.使用错误,“莅临”意思是敬称他人的来访,敬辞。D.“有幸”是谦词,是说自己很幸运、有机会。不用来指自己的行为对象。故选A。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通辽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D.网速能否真正的提升,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是否有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答案】D【解析】A.否定不当,去掉“不足”和“不当”;B.“整治并排查”语序不当,应为“排查并整治”;C.“排出”与“噪声”搭配不当,去掉“和噪声”;故选D。7.(3分)名著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她”指谁?请举出一个情节(除以上情节)说明她的性格。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 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是: ① 与之相关的情节: ②【答案】①阿长(1分)②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懂得许多规矩,摆成大字型睡觉,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情节任选其一,1分),表现了她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善良真诚,无知淳朴,热爱关心孩子的性格(针对所列情节分析性格,1分)。【解析】①根据文段描述的情节,可知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中的一篇《阿长与〈山海经〉》,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②考查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长妈妈虽然没有知识,却礼节多,规矩多,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粗俗的形象。长妈妈热心为“我”寻购《山海经》一事,表现长妈妈热情纯朴、关心孩子的形象。8.(4分)综合性学习。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学校拟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2分)【写一写】为了正确引导同学们交友,班级准备办一期黑板报,请为这期黑板报策划两个栏目。栏目一: ① 栏目二: ②【答案】①名人交友故事 ②交友格言警句【解析】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开放性试题,围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来策划设计即可。答案不唯一。栏目一:交友之道栏目二:友谊的重要性(2)(2分)【选一选】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 ①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叫 ② 。请选择填空,填序号即可。A.总角之交 B.忘年之交 C.君子之交 D.布衣之交【答案】① C ② 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总角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忘年之交: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君子之交: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贤德之人之间的交情,不尚奢华。君子之交淡若水。布衣之交:是平民间的友谊。结合以上解释,第一空应选C,第二空应选A。9.(10分)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3)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峨眉山月半轮秋, 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5)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6)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了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8)《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答案】(1)山岛竦峙(2)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3)岐王宅里寻常见(4)影入平羌江水流(5)枯藤老树昏鸦 (6)一夜征人尽望乡(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竦峙、胳膊、岐、羌、藤、残、罔、殆,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二、阅读(本题包括10-21题,共31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乙]谢安折屐①玄等既破坚②,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③,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选自《晋书 谢安传》)【注】①屐:木头鞋,泛指鞋。②玄等既破坚:指谢玄等人在谢安的指挥下率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抵御住了前秦的进攻。③户限:门槛。10.(3分)依据提示,解释加点字在本文中的含义。【答案】①乘,趁;②战报;③先前,原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大意:不如比作柳絮凭风而起。因:乘,趁。(2)大意:看完信。书:信,战报。(3)大意:像原来一样下棋。故:原来,先前。11.(2分)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客 问 之 徐 答 云 小 儿 辈 遂 已 破 贼【答案】客 问 之 / 徐 答 云 / 小 儿 辈 遂 已 破 贼【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客人问他,缓缓答道:‘小儿辈已经击败了贼寇’”可以确定“客问之”“徐答云”和“两小儿辈遂已破贼”的主语分别是“客”“谢安”与“两小儿辈”,据此可断句为: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12.(2分)翻译句子。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答案】(谢安)跨过门槛的时候,心里非常欢喜,连木屐齿被弄折了都没有发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户限:门槛。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13.(3分)《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不同门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如果要将“谢安折屐”的故事编入《世说新语》,你会选择下列门类中的哪一类?结合内容说明理由。言语 政事 方正 雅量 识鉴【答案】雅量。雅量是指人气度宽宏,举止从容平和,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遇事不改常态。从谢安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指挥谢玄等人取得了胜利,捷报传来,他抑制住了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表现得若无其事,这正是他恢宏气度的体现,因此,雅量更为适合。【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不同门类,从这几个门类的字面意思可以初步做出判断:此故事既不属于美好道德品行,也不属于语言上的机智应对、也没有写出人物正直的品性,使用排除法可选“雅量”。雅量是指人气度宽宏,举止从容平和,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遇事不改常态。阅读原文可知,前方作战,战况未知,谢安作为总指挥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而当捷报传来时,谢安“了无喜色,棋如故”,可见其镇定,不改常态,不喜形于色,这正是他恢宏气度的体现;“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更衬托出他对情绪控制的自如程度。因此,雅量更为适合。【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谢玄等人击败苻坚后,有驿站文书送到,谢安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完后,便把文书放在坐具上,毫无高兴的神色,依旧下棋。客人问他,缓缓答道:“小儿辈已经击败了贼寇。”下棋结束,回内室,过门槛时,心里过于高兴,没有察觉木屐底的齿被门槛折断了。他就是这样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镇定的。阅读《秋韵》,完成14-17题。(10分)秋韵 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毯。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这里。 (选文有删改)14.(2分)作者撷取了三次到山中寻找秋韵的画面,感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到 ① 再到 ② 。【答案】 ①“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②“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这里。”【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秋天寻找秋韵的事情。第②段中作者认为香山人满为患,法海寺虽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但这都不是他要寻找的秋韵;可知第一空填写“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第③段中偶然看到山与湖之间的一排银杏树,“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的景象是他心中的秋韵。可知第二空填写“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这里”。15.(2分)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标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B.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C.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D.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阅读重音的把握。A.修饰词语,是结构重音;B.不是重音,“在”只是一个介词;C.是强调重音;D.修饰词语,是结构重音;故选B。16.(3分)本文划线句中的“跳”字用得很好,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方面谈谈其表达效果。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答案】“跳”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表现了红叶颜色的鲜红耀眼,富有情趣(1分),表达了作者突然看到红叶时的欣喜之情(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跳”字本义是以脚蹬地,使身体往上或向前的动作。划线句子“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中的“跳”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片鲜红”是指湖东侧红叶颜色的鲜红耀眼,运用一个“跳”字,境界全出,生动形象地写出红叶的活泼可爱,富有情趣,作者在小湖旁突然看到如此鲜红耀眼的红叶,表达出万分惊喜之情。17.(3分)选文第二自然段末尾写道“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所以有人认为文不对题,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答案】不能删除。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1份额);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旁的秋色作对比(1分),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首先回答不能删除。然后说明理由。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秋天寻找秋韵的事情。第②段作者先到香山和法海寺寻找秋的韵致,结合此段语句“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的分析,他认为香山人满为患,万安山法海寺虽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但“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让读者自然会产生疑问:作者想要寻的秋韵到底在哪呢?这种“吊胃口”的写法就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香山太嘈杂拥挤,万安山法海寺太寥落萧索;结合第③段“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毯。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可知,这都与小湖旁奇妙的秋色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小湖旁秋色的喜爱,表现了作者心中真正的“秋韵”。所以“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是不应该删去。(三)阅读《笨拙如你,温暖如你》,完成18-21题。(11分)笨拙如你,温暖如你①每次过年回家,我去看姥爷,他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后来母亲去世,他的舐(shì)犊之情便愈加深沉。②姥爷最拿手的一道菜是高汤汆(cuān)白菜,美味至极,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那时,我碗里必定有最多的丸子和嫩菜叶,其次是姥姥,最后剩下的菜帮永远是姥爷口中的“最爱”。他常说:“小狮,你不知道,菜帮才是最好吃的,又甜又脆,一口咬下去美极了,姥爷做饭最辛苦,当然要吃最好吃的。”我信以为真,以为姥爷自私,居然让我和姥姥吃菜叶,而把又甜又脆的菜帮据为己有。我又好奇又生气,哭着喊着要抢他碗里的“美味”,姥爷终于“割爱”般夹给我一块晶莹剔透的菜帮,我如获至宝,只是刚咬一口,菜帮的泥腥味瞬间就充满了整个口腔,我一口吐出来,姥爷姥姥大笑不已。我撇着嘴说:“好难吃!一点也不甜,又酸又苦!”③当时,我嘲笑姥爷没有吃过好吃的菜叶和丸子,居然把菜帮当成最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笨了。④后来,我慢慢地长大,终于明白姥爷的心意,心里愧疚不已。然而总是拗不过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喜欢吃菜帮,谁也别跟我抢!”有时我也很生气,便吼他:“姥爷,你真倔!”⑤是的,姥爷是一个倔强的人,也是远近闻名的笔杆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从小,我在他的膝下玩耍,耳濡目染,也渐渐地拿起高大的笔杆写毛笔字,每次,我煞有介事地写字时,他就在一旁指导——“四个点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一样写,字就显得呆了。”“起和收的时候,要保持中锋,侧峰多了就圆滑,中锋运笔才是君子。”“‘欧’字最忌投机取巧,重新写。”⑥……⑦他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写字的毛病。我18岁那年,村委会主任说:“小狮的毛笔字写的不错,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写对联吧。”我高兴得立时就想答应,姥爷说:“她还是一个孩子,不经夸,不过磨炼磨炼也好。”于是,我接过姥爷的衣钵,开始给村里写对联,一下子便成了明星,成了大人口中的书法家,成了“别人家的孩子”。⑧我记得那年的春节格外冷,漫天大雪仿佛要把整个人间吞噬。大年初二,我们全家去拜年,刚拐进胡同,就看见姥爷和一群来拜年的长辈站在门口,姥爷伸手指着门旁的对联说:“字的架子好歹搭起来了。”大家看见我们,纷纷说:“恭喜你们家出了一个书法家!”姥爷就在后面呵呵地笑。大家走进院子后,我和姥爷站在门口,他说:“小狮长大了,成了一个小书法家。”一股幸福感突然就涌进了我的心里,我的眼眶一阵阵发热。⑨姥姥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去看姥爷。那天的阳光特别好,一丝冷风都没有。我进门就大喊“姥爷”,手里拎着给他买的东西,接着便看见他坐在洒满阳光的梧桐树下,一手拿着镜子,一手拿着剪刀在剪胡子。⑩“女孩不要那么大声说话。”他听到我的声音,笑着慢慢地站起来。我鼻子一酸,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给你买一个电动剃须刀吧。”他笑了笑说:“剪了一辈子,习惯了,还能打发时光。”⑾中午,只有我和姥爷两个人,其他人都去走亲戚了。除了主菜,那道高汤汆白菜是一定会有的。这次,姥爷依旧将丸子、嫩嫩的菜叶全都给了我,自己仍旧吃着剩下的菜帮。⑿我不相信姥爷真的喜欢吃又酸又苦、土腥味又大的菜帮。当初,我们的生活条件差,他把好吃的都留给我和姥姥,等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他依旧如此。后来,我才慢慢地明白:谁也不能和他抢那些难吃的菜帮,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一种笨拙的、旷日持久的付出。哪怕这道菜被换成了山珍海味,他也仍旧会把最好的一部分留给我。也许只有那些菜帮的味道,才能让他在回忆起当初的漫长岁月时甘之如饴,欣然老去。⒀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代替那个味道,因为那里面有回忆,也有他难以言及的爱。18.(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姥爷一直对“我”疼爱有加,在各种事情上关心、教导“我”,让“我”难以忘怀。B.18岁那年,姥爷为了磨炼“我”,请求村委会主任让“我”给村里写对联。C.第⑩段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姥爷看到“我”来时的高兴和“我”看到姥爷时的心酸。D.本文采取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爱与怀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文章第⑦段(我18岁那年,村委会主任说:“小狮的毛笔字写的不错,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写对联吧。)可知,是村委会主任主动找“我”写对联,B项“请求村委会主任让‘我’给村里写对联”的表述有误。故选B。19.(3分)文中姥爷一直对“我”疼爱有加,他对“我”的疼爱除了体现在每次都给“我”做好吃的汤,并且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之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①姥爷一边指导“我”写字,一边教“我”做人要正直。②姥爷教“我”做人要谦虚。③姥爷提醒“我”不要大声说话,女孩要稳重。【解析】考查对人物的分析。姥爷一直对“我”疼爱有加除了体现在每次都给“我”做好吃的汤,并且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之外,还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第5段(“起和收的时候,要保持中锋,侧峰多了就圆滑,中锋运笔才是君子。”“‘欧’字最忌投机取巧,重新写。”)可知姥爷在一遍指导我学书法时也在教“我”做人的道理;第二,从第7段姥村委会主任让我写对联这件事(我高兴得立时就想答应,姥爷说:“她还是一个孩子,不经夸,不过磨炼磨炼也好。”)可知姥爷教“我”做人要谦虚。第三,从第10段(“女孩不要那么大声说话。”他听到我的声音,笑着慢慢地站起来。)可知姥爷提醒“我”不要大声说话,女孩要稳重。20.(3分)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我记得那年的春节格外冷,漫天的大雪仿佛要把整个人间吞噬。【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下得特别大,天特别冷,也从侧面表现了姥爷对“我”的爱依旧温暖如初。【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第⑧段中画线句子“漫天的大雪仿佛要把整个人间吞噬。”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年春节雪大天冷的特点,但是在门口看到我写的对联时姥爷对我夸赞鼓励却让我内心无比幸福温暖,我感受到自己书法进步成长中凝聚着姥爷的教导和爱,侧面表现了姥爷对我的爱和我有姥爷陪伴的内心的幸福。据此分析解答即可。21.(3分)文章以“笨拙如你,温暖如你”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答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笨拙”暗含对姥爷固执、倔强的委婉批评和心疼(1分),“温暖”又表现出来对姥爷的无限敬爱,点明主旨(1分)。【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散文标题一般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奠定感情基调;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逐条梳理,结合文本再作答。本文题目“笨拙如你,温暖如你”,题目中你是谁?为什么笨拙 为什么温暖?题目没有点出,留下思考的空间,故有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此外“笨拙”暗含对姥爷固执、倔强的委婉批评和心疼,“温暖”又表现出来对姥爷的无限敬爱,点明主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作文(40分)22.(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校园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范文】有书真好有书真好,世界正因为有书才能十分精彩。如果世界上没有书,人们将没有知识只会与远古时代的一样所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有了书,人们便可以进步从书中领悟到新的东西来学习,思考。但有些人看书可不思考,正对应了《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意思是:学习了不思考则迷惑,思考了而不学习则是有害的,所以看书不光是学习,而且还要思考其中的智慧,这样才是会学习的人。有书真好,世界上正应有了书才增添了精彩。可是有些书,则是完全污蔑了这个词汇。这些被称为书的书,人们看了只会给人们带来永远的黑暗、愚蠢,而真正的书是会给人们带来光明、知识的。而不是黑暗和愚蠢,这些书只会将人们带入黑暗的深渊,饱受邪思的侵袭。永远不会带来光明与好处。有书真好,人们不但可以从书中看出知识,也可以欣赏文学带来的乐趣,给人们带来放松的心情。还可以增加知识,更上一层楼,看了书后,人们会发现读了还想继续往下读,这就是人们的求知欲产生作用的时候了,所以越读越有趣,慢慢读便会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义了。有书真好,人们才会进一步解开未知的谜团,更好的建设和建造国家,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是最幸福的,可以读书也可以享受书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过读书必然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所以读书时不要尽看好看的,不好看的里面其实有巨大的知识等待你去发掘它!等你读完书后,你会发现头脑中不知道的、空白的一片,全部焕然一新,这时你会说:“有书真好。!”【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横线上填的词,限制词是“真好”。也就是说,要写出横线上所填内容的好处来。比如写有家真好,那就要写出你在这个家里获得了哪些好处,这些好处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其次,思路。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对某一种事物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入手,可以用记叙写出故事,可以用议论写出观点。比如有书真好,我们可以从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分项罗列,加以证明。比如书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可以给我们带来进步,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第三,主题。这篇文章的主题要落在“好”上。虽然事物都有两面性,但是要把“好”写的更突出,可以涉及不好的方面但要对好的方面起突出作用。最好不局限于对自己的好,可以延伸对大家的好,对社会的好。2022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02语文(满分100分)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29分)1.(2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宿儒(rǔ) 拼凑(còu) 分歧(qí) 花枝招展(zhāo)B.姊妹(zǐ) 轻捷(jié) 憔悴(qiáo) 混为一谈(hǔn)C.粼粼(lín) 静谧(mì) 着落(zháo) 截然不同(jié)D.吝啬(sè) 粗犷(ɡuǎnɡ) 贮蓄(zhù) 咄咄逼人(duō)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酝酿 荫蔽 徜若 美不胜收 B.嘹亮 澄清 莅临 淅淅沥沥C.签赏 瘫痪 发髻 油然而生 D.徘徊 抖擞 憔悴 喜出忘外3.(2分)下列句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柔软了起来,柳条也翠绿了,街头上渐渐地多了一群群花枝招展的年轻人。B.毒日头烤着大地,蝉都懒得鸣叫,人们躲到绿茵茵的树下,也感觉不到一丝凉爽。C.对于这个事件内容的陈述,你能不能不翻来覆去,一会儿说是这样,一会儿又说是那样。D.山洞位于山后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幽深曲折,光线晦暗,需要带着照明设备进入。4.(2分)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B.《朝花夕拾》中,《无常》一文记叙作者儿时想看庙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的经历。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D.《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新月集》《园丁集》等。5.(2分)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如果您有兴趣,还请来电垂询。B.听说你家的装修很有品质,改天能否到寒舍参观一下,以便学习如何布置我的新家。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莅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通辽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D.网速能否真正的提升,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是否有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7.(3分)名著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她”指谁?请举出一个情节(除以上情节)说明她的性格。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 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是: ① 与之相关的情节: ②8.(4分)综合性学习。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学校拟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2分)【写一写】为了正确引导同学们交友,班级准备办一期黑板报,请为这期黑板报策划两个栏目。栏目一: ① 栏目二: ②(2)(2分)【选一选】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 ①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叫 ② 。请选择填空,填序号即可。A.总角之交 B.忘年之交 C.君子之交 D.布衣之交9.(10分)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3)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峨眉山月半轮秋, 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5)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6)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了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8)《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二、阅读(本题包括10-21题,共31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乙]谢安折屐①玄等既破坚②,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③,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选自《晋书 谢安传》)【注】①屐:木头鞋,泛指鞋。②玄等既破坚:指谢玄等人在谢安的指挥下率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抵御住了前秦的进攻。③户限:门槛。10.(3分)依据提示,解释加点字在本文中的含义。11.(2分)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客 问 之 徐 答 云 小 儿 辈 遂 已 破 贼12.(2分)翻译句子。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13.(3分)《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不同门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如果要将“谢安折屐”的故事编入《世说新语》,你会选择下列门类中的哪一类?结合内容说明理由。言语 政事 方正 雅量 识鉴阅读《秋韵》,完成14-17题。(10分)秋韵 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毯。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这里。 (选文有删改)14.(2分)作者撷取了三次到山中寻找秋韵的画面,感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到 ① 再到 ② 。15.(2分)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标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B.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C.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D.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16.(3分)本文划线句中的“跳”字用得很好,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方面谈谈其表达效果。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17.(3分)选文第二自然段末尾写道“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所以有人认为文不对题,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三)阅读《笨拙如你,温暖如你》,完成18-21题。(11分)笨拙如你,温暖如你①每次过年回家,我去看姥爷,他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后来母亲去世,他的舐(shì)犊之情便愈加深沉。②姥爷最拿手的一道菜是高汤汆(cuān)白菜,美味至极,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那时,我碗里必定有最多的丸子和嫩菜叶,其次是姥姥,最后剩下的菜帮永远是姥爷口中的“最爱”。他常说:“小狮,你不知道,菜帮才是最好吃的,又甜又脆,一口咬下去美极了,姥爷做饭最辛苦,当然要吃最好吃的。”我信以为真,以为姥爷自私,居然让我和姥姥吃菜叶,而把又甜又脆的菜帮据为己有。我又好奇又生气,哭着喊着要抢他碗里的“美味”,姥爷终于“割爱”般夹给我一块晶莹剔透的菜帮,我如获至宝,只是刚咬一口,菜帮的泥腥味瞬间就充满了整个口腔,我一口吐出来,姥爷姥姥大笑不已。我撇着嘴说:“好难吃!一点也不甜,又酸又苦!”③当时,我嘲笑姥爷没有吃过好吃的菜叶和丸子,居然把菜帮当成最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笨了。④后来,我慢慢地长大,终于明白姥爷的心意,心里愧疚不已。然而总是拗不过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喜欢吃菜帮,谁也别跟我抢!”有时我也很生气,便吼他:“姥爷,你真倔!”⑤是的,姥爷是一个倔强的人,也是远近闻名的笔杆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从小,我在他的膝下玩耍,耳濡目染,也渐渐地拿起高大的笔杆写毛笔字,每次,我煞有介事地写字时,他就在一旁指导——“四个点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一样写,字就显得呆了。”“起和收的时候,要保持中锋,侧峰多了就圆滑,中锋运笔才是君子。”“‘欧’字最忌投机取巧,重新写。”⑥……⑦他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写字的毛病。我18岁那年,村委会主任说:“小狮的毛笔字写的不错,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写对联吧。”我高兴得立时就想答应,姥爷说:“她还是一个孩子,不经夸,不过磨炼磨炼也好。”于是,我接过姥爷的衣钵,开始给村里写对联,一下子便成了明星,成了大人口中的书法家,成了“别人家的孩子”。⑧我记得那年的春节格外冷,漫天大雪仿佛要把整个人间吞噬。大年初二,我们全家去拜年,刚拐进胡同,就看见姥爷和一群来拜年的长辈站在门口,姥爷伸手指着门旁的对联说:“字的架子好歹搭起来了。”大家看见我们,纷纷说:“恭喜你们家出了一个书法家!”姥爷就在后面呵呵地笑。大家走进院子后,我和姥爷站在门口,他说:“小狮长大了,成了一个小书法家。”一股幸福感突然就涌进了我的心里,我的眼眶一阵阵发热。⑨姥姥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去看姥爷。那天的阳光特别好,一丝冷风都没有。我进门就大喊“姥爷”,手里拎着给他买的东西,接着便看见他坐在洒满阳光的梧桐树下,一手拿着镜子,一手拿着剪刀在剪胡子。⑩“女孩不要那么大声说话。”他听到我的声音,笑着慢慢地站起来。我鼻子一酸,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给你买一个电动剃须刀吧。”他笑了笑说:“剪了一辈子,习惯了,还能打发时光。”⑾中午,只有我和姥爷两个人,其他人都去走亲戚了。除了主菜,那道高汤汆白菜是一定会有的。这次,姥爷依旧将丸子、嫩嫩的菜叶全都给了我,自己仍旧吃着剩下的菜帮。⑿我不相信姥爷真的喜欢吃又酸又苦、土腥味又大的菜帮。当初,我们的生活条件差,他把好吃的都留给我和姥姥,等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他依旧如此。后来,我才慢慢地明白:谁也不能和他抢那些难吃的菜帮,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一种笨拙的、旷日持久的付出。哪怕这道菜被换成了山珍海味,他也仍旧会把最好的一部分留给我。也许只有那些菜帮的味道,才能让他在回忆起当初的漫长岁月时甘之如饴,欣然老去。⒀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代替那个味道,因为那里面有回忆,也有他难以言及的爱。18.(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姥爷一直对“我”疼爱有加,在各种事情上关心、教导“我”,让“我”难以忘怀。B.18岁那年,姥爷为了磨炼“我”,请求村委会主任让“我”给村里写对联。C.第⑩段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姥爷看到“我”来时的高兴和“我”看到姥爷时的心酸。D.本文采取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爱与怀念。19.(3分)文中姥爷一直对“我”疼爱有加,他对“我”的疼爱除了体现在每次都给“我”做好吃的汤,并且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之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20.(3分)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我记得那年的春节格外冷,漫天的大雪仿佛要把整个人间吞噬。21.(3分)文章以“笨拙如你,温暖如你”为标题,有什么作用?作文(40分)22.(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校园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2022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通用版)02(原卷版).docx 语文-2022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通用版)02(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语文-2022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通用版)02(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