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⑴B(2分) ⑵成 墨(一字1分,共2分)(相辅相成: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称善于防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2.⑴燕然未勒归无计 ⑵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⑶会挽雕弓如满月 ⑷人生自古谁无死 ⑸留取丹心照汗青 ⑹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皆可)⑺先天下之忧而忧 ⑻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3.⑴以情节印证名言,或紧扣理想和美好愿望对美好现实的作用分析情节,无语病4分。只概述情节,能体现名言的意思,但没有点明名言扣1分。①示例:唐僧的美好愿望是去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回来解救天下苍生。因此,他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妖怪,甚至多次险些丢掉性命,或者面对诱惑,他始终能不忘初心,最终能取得真经。在实现理想的过程,拥有了美好的现实。②示例:保尔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保尔在朱赫来的引领下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全人类就成了他的最高理想。尽管在战斗中遭遇头部受伤,右眼失明,在筑路一线又得了伤寒,但在崇高理想激励下,他顽强、乐观、忘我工作,因为能够为理想而献身,让他不悔恨、不羞愧,充实而满足,精神上享受了美好的现实。⑵概述情节,能体现生动曲折即可。4分示例略。4.示例: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办法,或:煎和熬都是做出佳肴的途径,(,加油也是)。经历煎熬,可以成熟。(意思对即可,4分)5.⑴共2分。仅对具体数据描述性分析,1分;能从整体上进行诊断性分析,2分。示例1:该校初中生家务劳动中购买日用品比例最高,做饭比例最低。1分 示例2:该校初中生大部分很少或从不做家务劳动(或该校初中生经常做家务劳动的比例低)。2分⑵共2分。栏目名称形式与示例基本一致,扣合所用材料即可。示例1:栏目名称:劳动看法(劳动认识)家长谈,用材料二示例2:栏目名称:家务劳动统计看,用材料三⑶写出劳动实践过程,表达清楚,2分;使用贴切的动词,体现连贯性、程序性,2分;字数过少或过多,酌情扣分。示例:我选收纳衣物。把常穿的衣服用衣架撑开、理好,挂在衣橱里;把换季的衣物铺平、折叠,一件件码整齐,分类收入衣柜或收纳箱。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6.⑴父亲要苏红帮他买风衣 ⑵父亲揭出想念女儿的真相 ⑶诧异、着急 ⑷不悦、不解 (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7.⑴他是一个明理的人。他明明想女儿陪伴,但又不愿耽误她的工作,不想强留女儿。⑵他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他想念女儿、想让女儿陪伴但不明说,而是借买衣服、吃饭等借口和女儿相处。⑶他关爱女儿。从他选择饭店时考虑女儿的喜好可以看出。(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果不联系具体内容,只笼统概括一点最多得1分。)8.⑴运用比喻(或“通感”),将听觉转化成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写出了父亲的话给予苏小红的震惊与酸楚。⑵运用肖像描写,将父亲现在的“老态龙钟”与年轻时的“精壮”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的沧桑,表现了苏红的伤感。⑶运用设问,“不知去了哪里 ”,问而不答,突出了苏小红将父亲年轻时的“精壮”与现在的肖像进行对比时的苦痛心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果不联系具体内容,只笼统概括一点最多得1分。)9.(1)情节方面:到底有什么事?父亲为什么反常?两个悬念,使情节紧凑又曲折(环环相扣、波澜起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后文苏小红知道真实原因,解开误解做了铺垫。(2)人物方面:表现了父亲的含蓄内敛,他想念女儿、想让女儿陪伴但不明说;也表现了苏红工作为重又不失孝心,心系扶贫与迁就父亲并重。(3)主题方面:悬念的揭示突出了扶贫干部及家人“先国后家”的付出与牺牲精神,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果不联系具体内容,只笼统概括一点最多得1分。)还可以关注文章中的插叙。如:文章第⑤段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第⑤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香稻村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古今对比突显了村民生活的艰辛;补充交代了苏红的身份,突出表现了她的尽职尽责、心系村民;为下文苏红急着回村扶贫、误解父亲做铺垫。(二)(共12分)10.BD(选对一项2分,共4分)(B项“都是文学爱好者”属于臆想,“多处引用诗文句子”是论题决定的。D项文本一的第④段“聪明人”与“不怎么聪明的人”“获得快乐”的方式是对比;文本二的第②段文学和历史在“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方面类比。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11.第③段举苏东坡的以“静夜缺月疏桐”“品味独处的幽思”的例子,论证文学使寻常景物有了不寻常的神采和底蕴(或:文学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诗意)的观点。第④段举苏东坡能以清风、明月、竹柏等自然景物中获得快乐的例子,论证文学使人幸福快乐的观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2.文本一从个人生活的角度论述了文学具有丰富心灵、使生活幸福和快乐的作用。文本二从宏观角度论述了文学具有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共10分)13. ⑴刺伤,划伤。 ⑵诚信。(一词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14.(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必须加上主语,“蔓”“枝”为动词,其它意思对即可,共2分)15.⑴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等),⑵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⑶同时含蓄地表达自己要坚持独立不移、永保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态度。(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16.(1)都有正直、端方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乙文提到“栗”“廉”。(2)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孚尹旁达”。(3)都有高尚的品德。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圭璋特达”。(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附: 乙文译文孔子说:“从前的君子,都是拿玉来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温厚而又润泽,就好比仁;缜密而又坚实,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伤人,就好比义;玉佩垂而下坠,就好比礼;轻轻一敲,玉声清脆悠扬,响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动听的音乐;既不因其优点而掩盖其缺点,也不因其缺点而掩盖其优点,就好比人的忠诚;光彩晶莹,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宝玉所在,其上有气如白虹,就好比与天息息相通;产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润丰美,又好比与地息息相通。圭璋作为朝聘时的礼物可以单独使用,不像其他礼物还需要加上别的什么东西才能算数,这象人的品德高尚、远超众人,就可通行天下。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玉的美德,这就好像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道那样。《诗经》上说:‘多么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样温文尔雅。’”(二)(共4分)17.⑴梦境(想象、理想)⑵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8.任选两个方面,一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内容上,写马快弦急,战斗场面紧张激烈,激情澎湃,格调昂扬;形象上,借快马强弓,有形象、有声音(从视觉、听觉)铁骑突袭,万箭齐发,克敌制胜,雄壮快意;语言上,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简洁精炼的语言,蕴含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大气磅礴;情感上,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这四方面,意气昂扬,情辞慷慨,风格豪迈奔放,无不体现壮词豪放、壮美的特点。四、作文(50分)作文⑵注意:一是论点明确。格言为参考,论点可以是其中的一则,但不拘泥于格言。二是引用材料中的名言,借以表现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三是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论坛发言,场合是论坛,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各位同学,大家好!”就通用。2022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说明: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2)立意新颖、深刻。(3)构思巧妙。(4)有文采。4.没写题目扣2分。2023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3.考生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有关题目。(共4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与“大国”相辅相(chng)、相得益彰。家国情怀,映照着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是余光中《乡愁》里绵长的呼唤;家国情怀,沉淀于艰辛的付出,是袁隆平孜孜不倦地潜心实验;家国情怀,根植于精神的沃土,青年人需肩负时代重任,不可自暴自弃,也不要(mò)守成规,要在奉献中激扬青春,实现个人价值。(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ying qianB.ying qian C.yangqianD.yangqia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相辅相(cheng)(mò)守成规2.请在文段空缺处填写诗文名句。(8分)家国情怀,古今共有。戍边的范仲淹看到雁去衡阳,生出了“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思家与报国的矛盾;而杜甫在秋风破屋时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2)”“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胸怀天下。被贬密州的苏轼,用“(3)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表达抗击侵略、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抗元兵败的文天祥身陷“惶恐”“伶仃”的人生困境,用“④)?⑤)”(《过零丁洋》)的壮志豪情,践行了孟子所说的“(⑥)”(《鱼我所欲也》)的可贵精神。当代青年,心有家国,胸怀天下,更应该践行范仲淹“(7)(8)”(《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持长剑纵马,执妙笔生花,在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青春华章!九年级语文一调试题卷第1页(共8页)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有理想,是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你觉得下列哪个人物形象最符合这句话表达的意思,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①《西游记》唐僧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2)《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请你从下面备选项目中选择你感兴趣的情节,简要分析。①智取生辰纲②景阳冈打虎③风雪山神庙4、小明同学常抱怨“毕业班的日子就是一种煎熬”。请你仿照下面左图的文字,以“煎和熬”为开头,说一句话,参考右图漫画的寓意,劝解小明。(4分)攀和登都是到达顶峰的办法,山登绝顶我为峰。L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共8分)材料一: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爱千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低,成年后离婚率也低。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表明:孩子有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专家表示,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孩子的规划能力、统筹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提升,他的秩序感、独立性和责任感都会更强。材料二: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九年级语文一调试题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春九年级语文一调参考答案.docx 2023春九年级语文一调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