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2.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2.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的危害。
2.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能够从身边找出实例说说浪费的危害。
3. 知道从自身和小事做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
难点:认识到浪费行为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错误做法,能够从自身和小事做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张新闻图片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张新闻图片上什么地方吗?在这张图片背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是的,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湘雅医院病逝,听到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有人送了三束水稻,来祭奠他。我相信同学们都了解袁爷爷的故事了,在他背后有太多感动,比如:“祭奠他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明阳山三天接待自发吊唁人群30余万”
“倾尽一城菊花,只为纪念一个人”“鲜花上的留言被永久保存”“殡仪馆的鲜花装满了32辆卡车”“为了纪念他,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饭” 等等。袁爷爷之所以受到民众的尊敬正是因为他不朽的科学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中国人吃不饱饭的历史其实并不太久远,也许我们从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的口中就能听到一些这样的故事。而时至今日,餐桌上的浪费却屡见不鲜了。
活动一:写一写
从时事热点袁隆平去世的新闻说起,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浪费。围绕课时目标,对应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写一写,浪费行为我发现,出示饭店、学校食堂及家里用餐图片,引导学生回想在各个场所的用餐经历,将学生从课堂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并询问学生图片中的人们分别在哪?做什么?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审视令人痛心的浪费行为,引发他们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审视令人痛心的浪费行为,引发他们的思考。
活动二:算一算
通过计算每日学校的粮食浪费量,并且用真实的大米让同学们来感受重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积少成多,点滴背后的巨大浪费。进一步通过活动,了解食物浪费的现状。
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活动,了解食物浪费的现状。
活动三:想一想浪费的仅仅是米饭吗?
1、播放视频“大米的生产过程”,通过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食物浪费的认识。(谈谈你的感受)
2、所以你认为你仅仅只是浪费了米饭吗?请你和小组同学们讨论,并给出充分的理由。(指生回答,教师相机点评)
3、是的有的同学观察到了,除了粮食,还浪费了在每一粒粮食背后的劳动。请同学们再观看一个视频。(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结:是的,我们餐桌上一样普普通通的食品,背后都凝结了像袁爷爷一样的千千万万科学家,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还能造成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的浪费;还浪费了诸多人力、物力、财力。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加深学生对节约粮食不浪费的理解。
小结:节约行为我实践
2013年,全国掀起了一股“光盘行动”的热潮。光盘行动,旨在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在餐馆就餐时要吃光盘子里的饭菜,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避免餐桌上的浪费!
课外拓展: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课后习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浪费
成本
时间
运输
资源
珍惜劳动成果 避免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