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15《分享真快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15《分享真快乐》教案

资源简介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分享真快乐》本课主要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分享的情感。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整篇课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分享阅读更有趣,以绘本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小女孩将妈妈送给自己的书与大家分享,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享,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第二部分是分享的魔力,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分享的概念与种类,进一步理解分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第三部分是快乐地分享,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来交流分享带来的乐趣,第四部分是他是“小气鬼”吗,定位于解决低年级学生分享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学情分析:
认识到“分亨”是优良的品德,分享也可以促进建立和谐友好的群体关系。从学校生活的观察来看,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心理处于朦胧期,在分享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握分寸,对分享认识不够,不能很好的处理。有的不愿与别人分享,这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希望“独占”。有的过于在意外界看法,对于可以不分享的事不懂拒绝。有些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过度考虑他人的感受,当别人要求与其分享一些可以不分享的内容时,不懂拒绝,会选择违背自己的意愿。分享要适度。建立在内心真实想法上,保持友好意图进行的活动。分享也是为了促进友谊和共同进步,获得更多快乐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的言行,分享与同学保持良好关系。
2.认同别人的快乐,学会为别人加油和分享别人的快乐。
3.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友谊带给人的积极情感体验。
知道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4 .能够对同学间不接纳和不欣赏的行为进行阻止,并运用正确的方式使大家一同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分享,生活中做到分享有度。
教学策略:
游戏法,老师带领同学以游戏的方式进入活动,以轻松的方式参与活动。结合体验操作法,学生在亲身体验使用,加入观察法,学生观察视频画面,找出线索了解分享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分享真快乐》。
二、学习新课:
(一)分享阅读更有趣
1.看图片,讲讲四幅图都讲了什么?
2.你和好朋友分享过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原来分享让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1
被叫“小气鬼”
1.播放图片:看孩子们想分享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2.小组根据图合作、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和他人一起分享。
3.展示。
4.小结: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活动2
分享多快乐!
1 、我们可以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可真多,我们在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了快乐。
2 、同学们,下面这道题目老师要考考你们:你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把我高兴的事情告诉你,与你一起分享,你把你的高兴的事情也告诉我和也和我一起分享,那么高兴的事情是变成几个?变多还是会变少呢?(两个)(变多)
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高兴和别人分享,那每人会有多少个高兴呢?(我们都会加多对方分享的个数)
跟我读一读:
秘密分享小点声,故事分享生动点,
方法分析仔细点,作品分享小心点,
与人分享礼貌点,一起分享快乐点。
活动3
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共享。(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用快乐的歌声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4
分享文具
通过文具分享活动,学生不仅懂的文具的来源,也学会珍惜文具。学生对各种造型的文具充满了好奇。
老师:5个学生一组,共同商量每个人拿出一种文具与另一组学生进行交换。并把自己的文具介绍给交换的同学听。
注意:1文具交换
2文具信息交换
学生:我的铅笔盒是粉色的,妈妈知道我喜欢粉丝的超级飞侠,所以专门买来奖励我考试得第一名的。
学生:我的是便签本是我的零发钱买的。
学生:我的笔袋是过年收的红包在文具店买的。
学生:我的是一套尺子,是妈妈上网买的。
……
老师:很好。你们都把自己要交换的东西简单的做了介绍,让对方对你们的东西有了多一点的了解,知道你们分享的东西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
活动5
分享的具体措施:五个字: 问、想、仿、改、善。
1:问。当你听到了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好经验时,首先要尽可能地去了解跟这个经验有关的种种细节,越详细越好。只有细节越多越详细,越有助于我们判断这个经验或者这个好做法的适用条件,看它是不是适合你现在所处的情况、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今天开始,以后选择留言都会按照一个标准,就是要有细节,有分析,有做法。
2:想。问了以后,要思考的就是“想”。想的目的,就是要在你的头脑中,尽可能地提炼出某一个做法,或者经验的核心特征,找到隐藏在这个特征背后的逻辑。比如,某一个人说炒某个菜好吃,他要能用几步特征来概括出他做这个菜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你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要注意试着用几句话、几个词来概括出别人经验的样貌。那这几句话或几个词就是别人做法的模板。
3:仿。任何一个经验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核心就是要基于前面你所总结出来他人的模板。很多模仿,最开始都是学不像的,因为毕竟还是人家的东西,所以,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注意修正,注意调整。
4:改。当你遇到的问题一定具有你的特殊性,所以,你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情况来不断修改经验模板,在别人的模板上增加一些你自己认为必要的因素,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因素,使得这个经验变成你的东西,对你解决问题有帮助。
5:善。有了前面的问、想、仿、改后,就是“完善”的境界。完善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新的更加简化的适合你自己使用的经验模板。
随堂练习:
判断对错题
小美和小明分享伤心的事情,变的更加伤心了。( )
啊花把自己心爱的手工艺品和好朋友分享。( )
我会做的题目,自己保留着,不与他人分享。
我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间的援助。彼此之间的分享,会使生活更加美好。()
规章制度就像一张保险单,我们遵守它,就享受它的保护。 ( )二、填空题(共4题;共4分)
1.分享既是为他人,也是为_
2自己有多余的玩具,可以和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分享真快乐
分享 获得 快乐
快乐: 你1+我1=2
分享 社交更容易
教学反思:
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掺杂加入生动的图片,动画,儿歌等形式贯穿始终。通过情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表达处心中的感受和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从而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自由讨论中调动课堂的活跃性,通过分享获得更多快乐的感受!无论是年龄因素还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点是缺乏锻炼的机会。加强激发孩子活泼的天性,对于个别的孩子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人接触。让学生明白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难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多关注个别积极性差的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