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吨》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吨》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认识吨》说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单元的课时内容《认识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认识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单元的课时内容,教材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码头装卸货物的场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引出质量单位吨”,说明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就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图画说明不同物体的数量与1吨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牛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第2、3题是针对性的基础训练,练习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和进行简单的换算。第4、5、6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够运用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认识到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4.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熟记质量单位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即1吨=1000千克。
教学重点
建立l 吨的单位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在认识 吨”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同时,生活中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也有了一些零星的认识,如知道大象,鲸等巨型动物都用吨作单位。
五、说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苹果重200(  )。
(2)一箱苹果重15(  )。
(3)一车苹果重300(  )。
2.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
参考答案 1.(1)克 (2)千克 (3)千克 2.克 千克
3.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哪些物体的重一般用克作单位?用千克作一单位的呢?
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1千克=l000克)
说明:表示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物体一般用克作单位,比如l 枚硬币,3 个鸡蛋,2 个苹果这样的;比较重一些的物体,通常用千克作单位,比如1只鸡,1 头猪,2 袋大米等。
现在大家知道了一般在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但你有没有想过,更重的物体用什么作单位呢?比如一列火车、一艘远洋轮运的那么重的物体,要用什么作单位来计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主题图。
引导:观察这里的每一幅图,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说明:港口码头上、集装箱里,还有列车内,都堆放了大批的货物,像这样大批的货物就叫做大宗物品。计量这些大宗物品或者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引入:这就是这节课要认识的表示物体有多重的新单位“吨”。
2.认识1 吨。
(1)提问:关于“吨”,小朋友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现在大家想知道l 吨到底有多重,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千克有什么关系?(有多重?1 吨=?千克)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2)说明:我们先来感受l 吨到底有多重。(出示10 袋100 千克的大米图)这1 袋大米是100千克,大约相当于我们班4个小朋友加在一起那么重,你觉得这1袋大米重不重?
引导:大家感觉1袋大米已经很重了,可跟1 吨差得太远啦!看这10袋大米,你能数一数10袋大米一共多少千克吗?(让学生数出是1000 千克,出示括线和“1000千克”)
说明:像这样的10袋大米合起来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000千克是1 吨)你对l 吨重有什么感觉?
追问:l 吨是多少千克?(板书:1 吨=1000千克)
让学生集体读一读等式,说明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与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一样,也是1000 。
3.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
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
4.认识吨的符号“t”。
老师提问:“55t”和“15t”中的“t”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t”在这里表示吨的意思。
老师小结:就像千克和克一样,吨也有它的表示符号,就是“t”。
5.做“想想做做”第1-6题。
学生读题、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归纳小结。
提问:回到前面看一看,开始小朋友想要认识“吨”的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把你知道的关于“吨”的内容说一说。
小结: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大家通过上面的观察、搬动和推算,已经认识了1000千克是1 吨,并能想象怎样的物品大约是1吨,感受“吨”是计量物体轻重的一个很大的单位。同时根据“吨”的认识,知道了l 吨=1000 千克。联系以前千克和克的关系,知道吨和千克、克三个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板块三、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个南瓜重3( )
(2)一袋盐重500( )
(3)一桶纯净水重15( )
(4)一头鲸鱼重50( )
2.填空。
1000千克=( )吨 5吨=( )千克
8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6000千克=( )吨 9吨=( )千克
3.果园一共收获了34吨苹果,已经运走9吨。剩下的用载重5吨的卡车来运,几次才能运完?
参考答案
1. (1)千克 (2)克 (3)千克 (4)吨
2. 1 5000 8 7000 6 9000
3.(34-9) ÷5=5(次)
答:5次才能运完。
板块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 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2.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含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但1吨有多重就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通过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有趣的故事情境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