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园体操》“教学课”及“活动课”两类统整课程单元3第2节课时计划说明课时计划设计理念及其思路学生的学习及拓展能力处于较强阶段,能够很快的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融入教学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要领,能够积极参与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课任务。本次课以学习新技能为主,激发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利用器材资源,将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行为。将探究学习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对学习内容逐渐了解并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爱思考、爱实践、爱锻炼的好习惯。基于学情及教材确定重难点教学重点:举腿、翻臀、头侧屈及推手的时机,控制好身体姿态。教学难点:保持身体的平衡及身体姿态的控制。基于学情预设学习目标创设条件:基于学生的身心状态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表现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将教学内容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等方式逐渐渗透。 (3)达成标准:①运动能力:90%以上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技术动作概念;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该技术动作。②健康行为:学生参与度95%以上,并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自信力和表现力等方面素质。③体育品德:能够互帮互助,团队意识、抗挫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要有积极的意志力和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方式与方法选择以游戏热身带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等形式。 5、教学过程与场地设计及组织教学准备部分:①课前常规:四列横队,达成养成教育目的。②准备活动:游戏热身后活动各关节。基本部分:①复习肩肘倒立,学生发挥骨干作用。②小组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练,关注重难点,注意保护帮助。结束部分:放松后小结,答疑,收器材。教与学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性频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积极评价指导,相互鼓励交流评价,学生间互帮互助指导纠正,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运动负荷预设练习密度控制在50%-60%区间 ,平均心率控制在105-115次/分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