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直线参数方程t的几何性质解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利用直线参数方程t的几何性质解题

资源简介

利用直线参数方程t的几何性质解题
过定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其中t表示直线上以定点为起点,任意一点M(x,y)为终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由此,易得参数t具有如下 的性质:若直线上两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则
性质一: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特别地,A、B两点到的距离分别为
性质二:A、B两点的中点所对应的参数为,若是线段AB的中点,则
,反之亦然。
在解题时若能运用参数t的上述性质,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一:求距离
例1、 已知直线L:x+y-1=0与抛物线y=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和点M(-1,2)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
解:因为直线L过定点M,且L的倾斜角为,所以它的参数方程是 (t为参数)
即 (t为参数)
把它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
解得
由参数t的几何意义得


点评:本题的解答中,为了将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先判定点M(-1,2)在直线上,并求出直线的倾斜角,这样才能用参数t的几何意义求相应的距离.这样的求法比用普通方程求出交点坐标,再用距离公式求交点距离简便一些.
例2、直线l过点P(1,2),其参数方程为(t是参数),直线l与直线 2x +y ?2 =0 交于点Q,求PQ。
解:将直线l的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代入 2x +y ?2 =0得 t' = ,
∴ PQ = | t'| = 。
点评:题目给出的直线的参数并不是位移,直接求解容易出错,一般要将方程改成以位移为参数的标准形式。
例3、经过点P(?1,2),倾斜角为  的直线 l与圆 x2 +y2 = 9相交于A,B两点,求PA +PB和PA · PB的值。
解:直线l的方程可写成,代入圆的方程整理得:t2 +t?4=0,设点A,B对应的参数分别是t1 ,t2,则t1 +t2 = ?,t1 ·t2 = ?4,由t1 与t2的符号相反知PA +PB = |t1| +|t2| = | t1 ?t2| =  = 3,PA · PB =| t1 · t2 | = 4。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正确写出直线的参数,二是注意两个点对应的参数的符号的异同。
例4、设直线经过点(1,5),倾斜角为,
1)求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到点的距离;
2)求直线和圆的两个交点到点的距离的和与积.
解: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
1)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x,y代入,得t=.所以,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到点的距离为
2)将直线的方程中的x,y代入,得设此方程的两根为,则==10.可知均为负值,所以=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正确写出直线的参数,二是注意两个点对应的参数的符号的异同。
应用二:求直线与曲线相交的弦长
例1、已知抛物线y2 = 2px,过焦点F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求证:。
分析:弦长AB = |t1 ?t2|。
解:由条件可设AB的方程为(t是参数),代入抛物线方程,
得 t2 sin2 θ ?2pt cos θ ?p2 = 0,由韦达定理:,
∴ AB = |t1 ?t2| =  =  = 。
例2、 过抛物线的焦点作斜角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求|AB|.
解? 因直线的倾角为,则斜率为-1,又抛物线的焦点为F(1,0),则可设AB的方程为
?? (为参数)
代入整理得
由韦达定理得t1+t2=,t1t2=-16。
∴===.
例3、直线过点,倾斜角为,且与圆相交于A、B两点。
(1)求弦长AB.
(2)求和的长。
解:因为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即,(t为参数),代入圆方程,得
,整理得
(1)设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所以,,
所以
(2)解方程得,,
所以,
应用三:求点的坐标
例1、一个小虫从P(1,2)出发,已知它在 x轴方向的分速度是?3,在y轴方向的分速度是4,问小虫3s后的位置Q。
分析:考虑t的实际意义,可用直线的参数方程(t是参数)。
解:由题意知则直线PQ的方程是,其中时间t 是参数,将t=3s代入得Q(?8,12)。
例2、求点A(?1,?2)关于直线l:2x ?3y +1 =0的对称点A' 的坐标。
解:由条件,设直线AA' 的参数方程为 (t是参数),
∵A到直线l的距离d = , ∴ t = AA' = ,
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得A' (? ,)。
点评: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基本方法是先作垂线,求出交点,再用中点公式,而此处则是充分利用了参数 t 的几何意义。
例3、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求出直线上与点相距为4的点的坐标。
解:因为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即,(t为参数), (1)
设直线上与已知点相距为4的点为M点,且M点对应的参数为t,则
,所以,将t的值代入(1)式,
当t=4时,M点的坐标为;
当t=-4时,M点的坐标为,
综上,所求M点的坐标为或.
点评:若使用直线的普通方程,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M点的坐标较麻烦,而使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充分利用参数t的几何意义求M点的坐标较容易。
应用四:解决有关弦的中点问题
例1、已知经过点P(2,0),斜率为的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设线段AB的中点为M,求点M的坐标.
解:设过点P(2,0)的直线AB的倾斜角为,由已知可得:
cos,
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
代入,整理得
中点M的相应的参数是=
所以点M的坐标为
点评:在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当t>0,则的方向向上;当t<0,则的方向向下,所以A,B中点的M所对应的t的值等于,这与二点之点的中点坐标有点相同.
例2、过点,倾斜角为的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点的坐标。
解:直线过点,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因为直线和抛物线相交,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
中,得:,整理得,
,设这个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
由韦达定理得,由M为线段AB的中点,根据t的几何意义,得
,易知中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将此值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得,M点的坐标为(2,1)
点评:对于上述直线的参数方程,A、B两点对应的参数为,则它们的中点所对应的参数为
应用五:求点的轨迹问题
例1、已知双曲线 ,过点P(2,1)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1,P2,求线段P1P2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中点问题与弦长有关,考虑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并注意有t1 +t2=0。
解:设M(x0,y0)为轨迹上任一点,则直线P1P2的方程是(t是参数),代入双曲线方程得:(2cos2θ ?sin2θ) t2 +2(2x0cosθ ?y0sinθ)t + (2x02 ?y02 ?2) = 0,
由题意t1 +t2=0,即2x0cosθ ?y0sinθ =0,得。
又直线P1P2的斜率 ,点P(2,1)在直线P1P2上,
∴,即2x2 ?y2 ?4x +y = 0为所求的轨迹的方程。
应用六:求与离心率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过椭圆左焦点F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A =2FB,求则椭圆的离心率。
分析:FA =2FB转化成直线参数方程中的 t1= ?2t2或|t1| =2|t2|。
解:设椭圆方程为 ,左焦点F1(c,0),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整理可得:(b2 +a2)t2 ? b2ct ?b4 = 0,由于t1= ?2t2,则
,①2×2+②得:,将b2 =a2 ?c2代入,
8 c2 = 3 a2 + a2 ?c2,得 ,故e = 。
在研究线段的长度或线段与线段之间的关系时,往往要正确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利用 t 的几何意义,结合一些定理和公式来解决问题,这是直线参数的主要用途;通过直线参数方程将直线上动点坐标用同一参变量 t 来表示,可以将二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来求解,体现了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例2、? 椭圆与x轴的正向相交于点A,O为坐标原点,若这个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OP⊥AP。求该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如果按常规设p(x,y),OP2+AP2=OA2,展开,与离心率没有明显的联系,但用参数方程就非常容易。
?解:设椭圆上的点P的坐标是()(α≠0且α≠π),A(a,0)。
?则。而OP⊥AP,
?于是,整理得
?解得(舍去),或。
因为,所以。可转化为,解得,于是。故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有关离心率入手比较困难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考虑应用参数方程求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