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心率测量与运动负荷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心率测量与运动负荷 教案

资源简介

心率测量与运动负荷
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经验来说,水平五高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已具备一定的运动经验,如有1000米、800米,篮球教学比赛等课内外的运动体验。有较强的体育兴趣,也初步掌握的一定的运动技能。对于科学锻炼的认识上更多的是处于,“参加剧烈运动前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刚剧烈运动完不能喝大量的冷饮料”等经验性知识。长时间以来,我们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掌握了某某技术动作怎样,忽略学生对体育科学的专业知识及体育现象的思考能力的培养。落实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的能力与意识,体育运动的科学素养训练不可缺失。
设计理念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作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不是只有单纯的身体练习,他有体育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避免学生单向、狭隘的认识体育学科,为学生展现一个相对完成、多维的体育文化,也是体育教师的使命。 知识高于实践,又源于实践,被动的被告知“这是什么”,远不如自己参与,实践获得来的记忆深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什么是这样”有时比单纯的接受告诉“是这样”来得更具有生命力。
课程资源
应用心率检测运动强度,是多种评定方法里的相对操作简单,且易上手。而且数据的获得,更是可直接测量获得,不需非要仪器获得。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相较于吸氧量、梅脱评定法,显得更加直观,不会过于抽象。
教学目标
知道靶心率的计算公式
能够测量自己的脉搏,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计算
积极参与不同运动项目强度下的心率测量汇总及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靶心率的计算
难点:
不同运动内容负荷的分析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
心率监测法的计算方法与实践操作 导语: 每一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大强度锻炼后,发觉浑身酸疼;又或者几乎不参加锻炼的人,突然来一次尽全力的1000米测试跑,也会有那种“酸疼感”,而且这种“酸疼感”需要一两天才有所缓解。 其实这种现象便是运动负荷过大的一种表现,那么在运动中,我们如何尽量避免,同时又能得到有效地锻炼?
运动强度评定方法
心率
吸氧量
梅脱
主观体力感觉
靶心率计算公式 =[(220—年龄)—安静心率]60%+安静心率
(三)心率的测量
1. 准备一块马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10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10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6,就是此时的脉率。
(四)各自不同运动任务的完成及填写:走、跑、台阶测试等
(五)测量运动后的心率,及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 要求:学生听清要求
导语意图:
通过体育锻炼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引起大家的共鸣。
多种评定方法提及意图:
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整体的知识结构。
通过靶心率计算公式,引出心率的测量
设计意图:运用自己实践参与获得的数据不仅印象深刻且增强参与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