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二):5.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二):5.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明

资源简介

配套社会思品期末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8639.shtml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二):5.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明
一、选择题
1.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尽情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而大兴文字狱。这种现象最早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21cnjy.com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康熙帝 D.明太祖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www.21-cn-jy.com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4.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是 ( )
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 采用三省六部制
5.“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种状况发生在 ( )21教育网
A. 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清代诗人龚自珍有诗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了清朝的 ( )2·1·c·n·j·y
A.经济凋敝 B.文化专制 C.政治腐败 D.官场腐败
7.明朝八股取士的命题可能来自于 ( )
①《大学》②《中庸》③《道德经》④《论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9.因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引发的冤案,突出反映了清朝 的残暴。 ( )
A.文字狱 B.科举考试 C.“焚书坑儒” D.厂卫制
10.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10.明末清初,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范缜
11.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1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思想核心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3.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4.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15.下列明清小说中被称为四大名著的有 ( )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传》③《西游记》④《红楼梦》⑤《三国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6.明清文学的主流是 ( )
A.散文 B.杂剧 C.诗词 D.古典小说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成书于明朝中期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18.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艺术形式是 ( )
A.京剧 B.昆曲 C.越剧 D.黄梅戏
19.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的新剧种是 ( )www-2-1-cnjy-com
A.京剧 B.昆曲 C.越剧 D.黄梅戏
20.随着商业化程度的逐渐加深, 观念受到挑战, 成为社会风尚。 ( )
A.以农为本 拜金逐利 B.重农抑商 金钱至上
C.以农为本 勤俭节约 D.重农抑商 唯利是图
21.我国古代比较完善的药物学巨著是 (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22.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农政全书》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23.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
D.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24.关于《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介绍了明代的采矿技术
C.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D.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知识
25.强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还提出井下架设支板以防塌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家是 (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26.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深人民间实践调查的著作 B.都是明代的科学著作
C.都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D.都是农学著作
27.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一再提及的一部中国古代著作是 (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28.明朝后期来我国传播“西学”的欧洲传教士中最著名的是 ( )
A.马戛尔尼 B.利玛窦 C.马可波罗 D.阿倍仲麻吕
29.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记载的文献是 (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30.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有 ( )
①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②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③领先于西方近代科技 ④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系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后,立即将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细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据此雍正认为这是心怀不轨,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事件?

(2)你认为材料所提及的“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句诗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给作者招来杀身之祸?2-1-c-n-j-y

(3)清朝统治者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21*cnjy*com
材料二 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寻找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21·cn·jy·com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4.有这样一本书: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惰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来源:21cnj*y.co*m】
(1)请写出这本书的名称。
(2)本书的作者是谁?这本书在文学史上有什么成就?
5.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出历史著作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6.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以上四幅插图分别出自哪部作品?
(2)写出每部作品的作者。
(3)说说明清时期小说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4)文化上的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
7.请把下列人物与其成就连接成线
A.李时珍 a.《本草纲目》 ①“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徐光启 b.《天工开物》 ②农业百科全书
C.宋应星 c.《农政全书》 ③比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榜,以后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学中。他一面行医,一面研读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时,他为了采到一种药材,经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亲口品尝,以试药效。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终于完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他”是谁?

(2)“他”完成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
(3)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9.读《天工开物》中的采煤图,回答问题。
(1)该图描绘的是什么情景?图中的竹竿有什么作用?
(2)上图反映了明代我国传统科技的一个什么特点?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二):5.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明
参考答案
非选择题
6.(1)图一出自《红楼梦》,图二出自《西游记》,图三出自《三国演义》,图四出自《水浒传》。 (2)《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3)明清小说在思想上多是反映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4)说明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顺应时代而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