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一):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一):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资源简介

配套社会思品期末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8639.shtml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一):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选择题
1.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是 ( )
A.隋朝 B.明朝 C.北宋 D.唐朝
2.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他是元末起义军的一位领袖 B.他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的统治
C. 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 D.他于1421年建立明朝
3.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的朝代是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李世民和朱元璋的相同之处是 ( )
A.曾生活在社会底层 B.参加过农民起义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是开国君主
5.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皇权的加强的有 (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创内阁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明代前期,率领着庞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是 ( )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朱棣
7.下列属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的有 ( )
①高迎祥 ②张献忠 ③李自成 ④陈友谅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 )
A.努尔哈赤B.皇太极 C.康熙帝玄烨 D.顺治帝福临
9.清入关前的都城盛京就是现在的 ( )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D.哈尔滨
10.清初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的政权是 ( )
A.南明政权 B.大顺政权 C.大明政权 D.复明政权
11.明朝时的抗倭将领有 ( )
①戚继光 ②俞大猷 ③岳飞 ④文天祥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郑成功包围赤崁城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13.在今河北承德市,有一座避暑山庄。清朝皇帝除了在这里避暑外,还进行政治活动。下列关于清朝在此进行的政治活动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21教育网
A.接见蒙古王公
B.接见西藏政教首领
C.举行金瓶掣签
D.修建融合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风格的寺庙
14.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 (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 )www.21-cn-jy.com
①册封达赖、班禅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④设立宣政院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有 ( )
①设置西域都护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8.为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管理,清政府大力推行的措施是 ( )
A.实施改土归流 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D. 出兵平定叛乱
19.1685一1687年,清军两次大败沙俄侵略军的地点是 ( )
A.尼布楚 B.热兰遮 C. 雅克萨 D.赤崁城
20.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人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占 ( )
A. 6个 B.5个 C. 4个 D.7个
2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只在一些商品经济繁荣的地方出现,这些地方是 ( )21·世纪*教育网
A. 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 江南地区 D.华北地区
22.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生丝、茶叶、瓷器 B.生丝、水稻、瓷器
C.生丝、茶叶、水稻 D.茶叶、瓷器、水稻
2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主要从下列哪一大洲引进中国的 ( )
A. 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24.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一带 C.松江一带 D.华北平原一带
25.现在的山西省一带,在明清时期活跃着一个实力相当雄厚的商帮叫 ( )
A.陕商 B.鲁商 C.晋商 D.徽商
2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一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B.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商业的发达
C.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D.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实力落后于西方国家
27.明清时期,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是因为. ( )
①经济高度发展②处于封建社会③商路发达 ④工艺精湛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这是指哪一时期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10世纪 B.13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29.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他在何时建立了哪个朝代?

(2)他采取了哪些加强皇权的措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闻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引自《绥寇纪略》)
材料三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引自《明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怎样的历史背景?
(2)上述材料中的“闯王”指的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3.将下列对应的知识用直线连接起来。
时间 事件 有关人物或国家
1662 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
1684 侵占我国台湾 荷兰殖民者
1689 设置台湾府 中俄
明朝后期 收复台湾 清朝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次,康熙帝在赴承德避暑、围猎,途经北京北口长城时,曾作诗曰:“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 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1)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
(2)清朝施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汉民族在秦汉期间形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其他民族融入,最终形成了以汉民族为多数民族,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1·c·n·j·y
(1)少数民族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过特殊的贡献。请问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朝代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www-2-1-cnjy-com

(2)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明朝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2-1-c-n-j-y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结合史实分析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4)针对当前有部分“藏独”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行为,谈谈你的感想。
6.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变化
1720年
181 600=1=克
1800年
10 442 000千克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每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每年
(1)表一和表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中怎样的特点?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格内的情况?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材料二 ……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明
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2)除了上述材料外,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描写道:“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材料二 明朝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材料三 湖南某镇在明嘉靖时“商贾四集”“居民不下四五千家”,清乾隆时,“十里以内,居民相接”“商贾云集于四方,市井数盈于万户”“名为镇,而实具郡邑城郭之势”。
(1)“甘薯”的原产地在哪里?为什么“民间渐次广种”?广种甘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的谚语反映了明代的什么情况?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怎样的发展情况?
(4)概括三则材料所述事物的联系。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一):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参考答案)
非选择题:
1.(1)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2)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 2.(1)17世纪明末农民起义。 (2)李自成。原因:①李白成率领的起义队伍提出“均田”“免粮”口号;②起义军占领一地就将顽抗的豪绅富户的财物粮食分给农民;③李白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向北京进军,沿途宣传“平买平卖”。21cnjy.com
3. 时间 事件 有关人物或国家
1662 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
1684 侵占我国台湾 荷兰殖民者
1689 设置台湾府 中俄
明朝后期 收复台湾 清朝
7.(1)①原料丰富;②分工细密,工艺精湛;③历史悠久,闻名天下;④各地工匠汇集,生产规模大;⑤官营、民营并存发展。 (2)农业、商业的发展及商帮的出现。 13.(1)南美洲。原因:甘薯产量高。现象:当时人口迅速增长。 (2)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3)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许多原来的农村逐步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4)农业发达,促进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从而逐步形成工商业市镇。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