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四):第五单元综合卷(A)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四):第五单元综合卷(A)

资源简介

配套社会思品期末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8639.shtml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四):第五单元综合卷
选择题
1.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1368年, 率领起
义军推翻元朝。( )
A.朱棣 B.朱元璋 C.李自成 D.洪秀全
2.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 )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3.明朝时,在罢免丞相胡惟庸后实行的措施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D. 设厂卫特务机构
4.明末清初,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曹雪芹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17世纪中期,主张以武力反抗沙俄入侵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6.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的时间是( )
A.1792年 B.1727 年 C.1771年 D.1644年
7.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在17世纪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当时收复台湾的民
族英雄是( )
A.郑成功 B.郑和 C.林则徐 D.戚继光
9.明清时期出现的盛世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些危机包括( )
①皇权高度强化 ②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开始对东方殖民扩张
③统治者夜郎自大,缺乏对世界的了解 ④西方人寻求财富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制度的表述有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制度创立
B.唐朝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11.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伟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论》《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和《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1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所说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林则徐
13.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澳门被侵占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4. 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皇权进一步加强 ②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相当方便
③在烟馆中能看到有人在吸食从英国运来的鸦片 ④要与外国人做生意只能到广州去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驱除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17.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的有(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19.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乾隆时期的文人,家境优裕,你可能( )
①在家研读《天工开物》 ②偷偷阅读《红楼梦》
③因触犯文字狱被杀头 ④经常去台湾游历观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关于清政府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有( )
①绝不允许外国人来华 ②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③封闭所有边界 ④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6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介绍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菜刀、杭州张小泉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除瓦斯;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1)上述材料里的内容,是哪本书里介绍的?这是怎样的一部书?(2分)
(2)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6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史学界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有四:压制工商,儒家思想,奴化教育,自满保守。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明清时期这四个原因是怎样阻碍科学发展的,今天发展科学技术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6分)2-1-c-n-j-y
2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每年的3月28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实现了从黑暗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到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  21*cnjy*com
材料三:2013年12月3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
(1)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请你说说明朝统治者大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意义?(4分)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它曾经两度被外国武力侵占进行殖民统治。这两个殖民者是谁?(请写出国家名称)(2分)www-2-1-cnjy-com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自古就有,但以清朝为最,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看法。(4分)

(3)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共同的目的是什么?(2分)
(4)与西方进行联系和对比,同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文化的发展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长城示意图。(见右图)
材料二:清朝康熙帝赴承德避暑、围猎,途经北京明长城时,曾作诗日:“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1)从明朝修长城的史实中,可看出当时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清朝统治者的观点与明朝统治者的做法有何不同?试举一例说明。(6分)
(3)今天,长城仍然雄伟地屹立在东方,我们该如何认识它的作用?(4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21教育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雍正年间,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大不敬罪斩立决。21cnjy.com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3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分)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有何危害?(4分)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3分)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四):第五单元综合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B 6.B 7.C 8.A 9.D 10.C 11.D 12.B
13.C 14.D 15.D 16.C 17.D 18.A 19.A 20.C
二、非选择题
21.(1)《天工开物》。这部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丁大量确切数据。 (2)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明朝时,李时珍、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两部科技巨著,还有明代徐霞客的地理巨著《徐霞客游记》。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3)明清时,世界经济由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为主,而中国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轻商政策。①抑制工商业,也就阻碍了与工商业发展相连的科技的发展。②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人伦道德,三纲五常等不适应近代科学所需的思想。③明清时的八股取士,文人只读“四书”“五经”,压制科学。④长期以来以天朝大国自居,把外国看成蕃邦小国形成自满保守倾向,不重视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训: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发展经济必须依赖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科技走向世界,才能使中国科技获得更大的发展。21·cn·jy·com
22.(1)目的是防范我国北方蒙古、女真等族南下扰掠。 (2)清朝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设金瓶掣签制度。意义:能有效地管理西藏地区,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3)荷兰、日本。
23.(1)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嗣内命题,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 (2)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科举考试制度到明清时期发生较大变化。从明代开始,规定了考试的范嗣和丈体的格式,反映了统治者对科举制度的严密控制,这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3)共同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4)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采取八股取士,加强文化专制。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变革,主要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启蒙运动的兴起等。www.21-cn-jy.com
24.(1)实行以武力防御为主的民族政策。(2)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主张对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怀柔”“德化”的政策。示例:在承德避暑山庄,清朝统治者经常接见、宴请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3)现在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发挥旅游观光等作用。2·1·c·n·j·y
25.(1)焚书坑儒。李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文字狱。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4)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