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 9 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
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学习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点:
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王安石变法
1、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④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利:①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弊:①行政效率低下,因循保守;②"三冗”,,积贫(内),, 积弱(外)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1)背景:①"三冗两积”,内忧外患,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庆历新政”失败。
(2)主要内容: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
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3) 影响
①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消极: A 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B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弓|起激烈争议。
C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第 10 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
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学习重点:
1)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2)元朝的民族关系
难点:无突出难点
一、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蒙古族--元
二、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三、辽朝南、北面官实行的意义
①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③加快了民族交融
四、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五、元建立后巩固统--的措施
①修驿道,设驿站、急递铺;②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度;③吐蕃:宣政院管理;
④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⑤台湾:澎湖巡检司
六、元朝的行省制
①、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②、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
宣慰司进行管理。
③、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第 11 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
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学习重点:
1)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社会的变化
难点:社会的变化
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政策: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③中外交往、民族融合加强;
④交通便利(大运河、 丝绸之路) ;
⑤经济: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⑥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①门第观念淡化;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人口因素:自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
南方的劳动力。
②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③政策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于农业生产。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因素: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四、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
①农业有重大发展。北宋时,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南北农作物品种更多地得到交流,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
全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有进一步发展。
③商品经济活跃。宋代城市和商业兴盛,出现了纸币。
④对外贸易繁荣。宋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元代的外贸港口扬名海外。
第 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
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学习重点:儒学的复兴
难点:
1)儒学的复兴
2)少数民族文字
一、理学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无月学,是三教合一的产
物。
二、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背景
①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独尊地位动摇;
②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重建纲常伦理;
③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④北宋中期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三、程朱理学的主张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②"存天理,灭人欲";③方法论:格物致知。
四、理学的影响
积极:①提出了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和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③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有利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尊卑等级观念,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人们思想,阻碍了后期社会的变革。
五、宋以前儒学的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情况 代表人物 观点
春秋 产生 孔子 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战国 发展 孟子、荀子 仁政、性善论;隆礼重法
秦朝 重创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朝 正统地位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 新发展 吸收佛、道精神
隋唐 三教并行、复兴 韩愈 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巩固
儒学主流思想
宋朝 新体系 二程、朱喜熹 理是万物根本,存天理灭
人欲,格物致知
六、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①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
②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③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