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法治社会(最新版)高一政治《政治与法治》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法治社会(最新版)高一政治《政治与法治》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8.3 法治社会
黄河保护法4月1日正式施行
  黄河长期以来“体弱多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且生态脆弱,上游的高原冰川、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极易发生退化。环境污染也积重较深,水质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共11章、122条。
  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樟林认为,黄河保护法的出台与施行,是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又一标志性举措,对于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01
法治社会的特征
02
法治社会的内涵
03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04
探究
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治社会的内涵
1.含义: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强调了法治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法治社会的特征
法治社会的特征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一致追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法治社会的特征
特征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一致追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酒后拒驾”正在成为一项法治规则。4月28日,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酒后拒驾”日益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成为社会普遍认同和支持的文明准则和法治规则。
2020年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在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保持年均1800万辆、2600万人的高速增长情况下,十年来全国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减少了两万余起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挽救了上万家庭免于破碎、返贫。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自今年4月以来在全国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半年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打了一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整体战、攻坚战。经过全国上下半年努力,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力遏制。二是养老领域涉诈乱象得到有效整治。三是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反诈防诈意识明显增强。四是涉养老诈骗风险得到防范化解。五是防范惩治养老诈骗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法治社会的特征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目前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侵犯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若遇到这些问题,除需要有关部门运用立法和监督等手段,通过法律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外,劳动者亦应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权途径之一: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达成新的协议或者有过错的一方改正错误,消除争议。
维权途径之二: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
维权途径之三:仲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维权途径之四: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需注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不予受理。
法治社会的特征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建设法治社会措施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设完备的法 律服务体系。
深入普法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建设法治社会
1.措施
(1)深入普法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即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易错易混
易错易混
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解析】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解析】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易错易混
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道德普遍信仰,实施德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解析】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规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解析】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易错易混
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解析】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法治社会便可以一蹴而就。×
【解析】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易错易混
法治社会建设只需要党、政府和各人民团体的参与。×
【解析】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法律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解析】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易错易混
建设法治社会应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解析】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解析】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根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重庆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列不属于法治社会建设措施的是( )
①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精心挑选服务对象
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好各类社会规范的作用
④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因此,深入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必要措施,①不符合设问要求。
②: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②中的“精心挑选服务对象”表述错误,排除。
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必要措施,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③不符合设问要求。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之一,但是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起教化作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地位,④表述错误,入选。
课堂练习
天津市委依法治市办成功举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网络展示及投票活动。广大市民通过微信等线上平台参与投票;推动法治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此措施有利于( )
A.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B.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决策权,推进基层群众自治
C.提升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
D.促进民主协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C:天津市委依法治市办成功举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网络展示及投票活动,这样做能够提升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C说法正确。
A:公民的民主权利是 由法律规定的,网络展示及投票活动不能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A说法错误,
B:公民没有决策权,材料未体现基层群众自治,B说法错误。
D: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内容,指的是就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进行商量。材料体现的是投票,不是发表意见,进行协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 )
①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②社会治理依法开展的社会
③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的社会
④彻底消除了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③: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①②③正确。
④:法治社会并不是彻底消除了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而是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④错误。
课堂练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结合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实际,健全完善中西部边远地区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实施“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运用网络服务、远程视频服务模式,促进优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辐射;推进“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援藏律师服务团”和“同心·律师服务团”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举措( )
①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在受到侵害时及时得到法律帮助
②旨在发挥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③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④旨在强化法律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③:材料中这些举措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在受到侵害时及时得到法律帮助,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围,①③正确。
②:材料没有体现发挥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②排除。
④:材料中这些举措的目的不是强化法律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④排除。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法治”,首次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个章节专门部署法治建设,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法治环节,提出了今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措施。下列属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的是( )
①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④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②④: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属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②④符合题意。
①: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对司法工作建设的要求,①不符合题意。
③: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属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
课堂小节
课堂小结
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的特征
法治社会的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感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