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2013.浙江杭州中考题]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1895”年,再联系相关史实,对各选项进行甄别。《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2.[2011年广东茂名中考]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 D.北伐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的结果”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它们之间有因果的联系。故正确答案为C 3.[2012·吉林]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捐躯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李秀成????????? D.左宗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过程中爱国官兵的英雄事迹的了解情况。属于识记题层次,同时解题关键的信息是“日寇”“捐躯黄海”,与此史实相符合的是邓世昌。故答案是B?4.[2012·河北]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考查学生研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解题时必须对材料所表达的内涵有准确的理解,材料中要“日本”“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是关键信息。所以正确答案是C5. [12年山东青岛中考]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 ①②③④ ???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解析】此题不仅考查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掌握情况,更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对比和归纳能力,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解题的关键得记忆准确,并找出共同点。因为在《马关条约》中第一次提出允许帝国主义在华设厂的规定,于是排除③。故选D6.[原创]史学家蒋廷献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A.增辟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知识点的了解情况,属理解层次。解题时必须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等关键信息都指向“日本在中国设厂”,故正确答案为D。7.[12年山东青岛中考]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签订地点:日本马关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条约危害: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属识记层次,学生只要能调动回忆起所学知识就能回答,较容易。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题目就能迎刃而解。正确答案是D8.[21教育网]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了解情况,学生须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记忆,属识记层次。较为简单。正确答案为D9.[原创]列强侵华,国人慨叹:“天涯何处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列强瓜分中国时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理解层次。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天涯何处是神州”关键信息,描述当时中国被瓜分殆尽的概况,故答案为D。10.[原创]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了解情况,属于识记题,较为简单。学生只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正确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1.(原创题)(8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__①、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摘自《马关条约》(1)给材料中①处补充恰当内容。《马关条约》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3分)材料二: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2分)(3)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答案:(1)台湾(1分)李鸿章(1分)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1分)(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3)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答公车上书也对)。(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等知识点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和归纳史料的能力。本题三个小题梯度明显,设问简明。第(1)问,属识记和理解层次,学生审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还要特别关注题目的设问,防止漏答。第(2)(3)问,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读后,再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学生解题时必须对材料所表达的内涵有准确的理解。特别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甲午战败”“群体意义的觉醒”,甲午的战败带来的影响正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此题属理解运用层次,较难。2.(21世纪教育网题库习题)(8分)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画了这样一幅画(见下图《时局图》)来表现中国当时的形势。你在这幅图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请结合相关史实为当时的中国出谋划策,说说中国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重振国威。?答案:历史信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不言而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目了然;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已经被瓜分完毕等。(4分)出谋划策:发动民众抗击外国侵略;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反帝反封建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解析】本题以教材中的插图作为素材,形象生动,既有助于综合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的考察,能力立意突出。第一问,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结合插图信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图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第二问属于运用层次,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重的根源,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作为支撑,最后归纳总结,找出对策摆脱民族危机,重振国威。较难题。三、综合探究题(根据201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历史试题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7世纪中期的一次改革。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科举制……──人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1)古代日本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圈中的一员。材料一中提到的是日本古代的哪次改革?请列举一位唐代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使者。(2分)材料二:清政府并没有完全将日本放在眼里,在学术领域也很少翻译日文书籍。……战争的惨痛失败使清政府开始正视日本,积极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化的经验。(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使清政府“惨痛失败”的是什么战争?日本近代的哪次改革使其成为清政府学习的榜样?(2分)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日语词汇铺天盖地进入中国。然而,通过这种传播方式留下的日源外来词,如“大东亚共荣圈”、“皇军”、“马路大”等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大多被打上了羞耻、痛苦的印记。(3)材料三中的日源词汇出现在哪次战争期间?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列举一例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的暴行。(3分)材料四:2014年以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升级挑衅行动。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正研究在初中和高中教科书编写指南中写明钓鱼岛是日“固有领土”。并将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写入其中。按照这个声明的规定,“包括钓鱼岛在内,所有处于日本施政之下的区域适用《日美安保条约》”。(4)请你结合钓鱼岛事件,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案:(1)大化改新(1分);鉴真(1分)(2)甲午中日、甲午、甲午中日战争(1分);明治维新(1分)(3)抗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局部抗战都可(1分);七七(卢沟桥)事变(1分);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或细菌战、三光政策等(1分)(4)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言之有理给2分,如果答案不够严谨也可酌情给1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日之间的历史发展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材料丰富,时间跨度大,注重知识的综合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审题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组织概括的能力。通过中国、日本发展的联系、比较,获得新知,推导结论。?第(1)问属于识记层次,考查学生古代日本改革的状况和中日在古代交流的情况,比较容易。第(2)问,需要调动所学知识和材料,考查中日近代史的概况,审题时抓住“近代化”,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改革是明治维新。属理解层次。第(3)问,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属识记和理解层次。学生审题时要抓住时间限定词“20世纪30年代”,所举的史实应发生在30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第(4)问,要对材料进行解读归纳后组织语言作答,需要学生对时政的关注以及对中日历史交往的了解,解题时必须对材料所表达的内涵有准确的理解。属理解运用层次,较难题。具有较高的价值立意。《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理解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2.活动建议:利用视频、图文资料等方式,采用归纳、比较和概括、分析、综合等方法,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步步加深的概况。一、教学目标1.回顾已学知识,知道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2.观看视频,再现甲午战争的过程;列举感受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3.识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它的内容,分析、归纳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研读史料,知道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5.分析图表,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简析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6.自主学习,讲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况和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三、教学策略1.本课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研读史料、图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视频(如《甲午战争,余音回荡》)中收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准备好相配套的图册。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呈现天干地支纪年法(1)2014是中国农历年的哪一年?(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年发生了一场令世界震惊、让国家蒙羞的战争,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战争吗?我们经常用天干地支来任命一些历史事件,甲午战争就是其中的一件。生:农历是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新课教学作好铺垫。甲午战争原因展示地图演示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的大陆政策(1)甲午战争是由哪一国挑起的?为什么?(根本原因)展示资料(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多次挑衅后发动侵略战争)(2)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呢?(直接原因)??日本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扩张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通过图文资料,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会后面战争最终失败埋下伏笔。?????甲午战争的过程呈现甲午战争过程的地图(1)请结合课本P93和视频资料来说说甲午战争的过程。(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役、英雄人物、结果等)(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列出表格总结过程。(3)请同学们看书本P93页的资料:重点讲解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的英雄事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结合图文补充讲述威海卫战役、旅顺大屠杀、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概况呈现台湾民众抗日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书本P94图8-11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的资料,讲述徐骧的资料。时间:? 1894-1895交战双方:中国、日本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英雄人物:邓世昌结果:中国失败??通过视频资料,再现历史,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北洋舰队当时惨败的场景。并能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奠定基础。??甲午战争的影响过渡:究竟是怎样的一条约使得台湾民众如此抵抗?呈现《马关条约》内容(1)指导学生怎么记内容,归纳为“赔两亿、割三地、开四口、设工厂”。再呈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2)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前后条约相比,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哪些新的侵略权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用图文资料印证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新的侵略权益的危害。(3)结合以上分析,自主归纳甲午战争的影响。学生齐读条约内容根据口诀背诵内容?????割地面积增加;赔款数额倍增;侵略深入内地;经济侵略加剧;?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个板块是本课的重难点,在闭卷考试的背景下, 通过简化知识点传授记忆方法,让学生培养记忆历史史实的能力,使重点知识落实到位。同时通过与前面的条约内容的对比,图文资料的补充印证,引导学生探究,层层设问,让学生理解到《马关条约》内容对中国的危害,感受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此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样不仅落实了重点,而且突破了难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除了开设银行、设立工厂外,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呈现列强瓜分中国的示意图和表格指导学生完成:(2)对照左图,填写右表中19世纪末列强的租借地、势力范围。(区分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定义)引导学生观看书本P94《时局图》?(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a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b“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c.“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4)结合整理的表格和《时局图》,你发现了什么?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看图册找出各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看书自主学习?????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这块内容也是本课重点之一,通过师生互动研读地图,自主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理念。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更有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正是由于掀起这一狂潮,才有后来的戊戌变法、义和团的运动,也才上演八国联军侵华的悲剧。所以打好这块内容的基础,能让学生对此时的中国有更清楚的认识,便于对以后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1)根据板书进行知识的梳理,点题(2)以史为鉴:作为中国青少年,你对这段屈辱的历史有着怎样的思索与感悟?? ?回顾整堂课的知识,说出本课标题: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通过本环节,师生互动,梳理本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更能让学生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有所收获,学以致用?五、板书设计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强大,图谋侵华(根本原因)朝鲜起义,挑起事端(直接原因) 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该教学设计合理,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逻辑,从原因、过程、影响等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学得很扎实。主要通过合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来实现教学目的,运用“讲述法”和“前后比较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透过对史料的解读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和观点,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2)本堂课导入简洁、自然。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以天干地支来命名,为以后的历史教学作好的铺垫。(3)本课围绕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一主线,重点讲述了甲午战争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知识,同时也抓住“反侵略“这条辅线,突出黄海海战中的邓世昌等爱国官兵、台湾民众的抗争等英雄事迹,描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精神,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情感教育。??? (4)本课设计最大的亮点是难点突破非常到位,教师展示《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设问:“从前后条约相比,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哪些新的侵略权益?”这个问题设计得很有弹性,再通过史料的印证补充对比归纳总结,最后得出《马关条约》签订不仅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得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样的设计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效地加强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败笔之处:由于本课内容繁多,如何取舍教材内容我们觉得很困惑。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很得当,如没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主要因为:一,考虑到教学时间的紧张;二,在前面两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中已涉及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大都大同小异,所以本课教学时就舍掉不讲了。课件23张PPT。天干地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0 1 2 34 5 6 7 8 910110 1 2 3甲午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的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甲午战争是由哪一国挑起的?为什么?甲午战争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扩张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资料: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清朝乞援。在清军入朝平息起义之时日本又不请自来。朝鲜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兵,日本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使自己的军队赖在朝鲜不走,多次挑衅后发动侵略战争。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甲午战争 请结合课本P93和视频资料来说说甲午战争的过程。(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役、英雄人物、结果等)1894-1895中国、日本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邓世昌中国失败甲午战争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等。《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1.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3.允许日本在中国设立工厂;4.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前后条约相比,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哪些新的侵略权益?《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3.赔偿英、法军费等各增至白银800万两。④经济侵略加剧;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结合以上分析,自主归纳甲午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瓜分中国对照左图,填写右表中19世纪末列强的租借地、势力范围。山东长城以北和新疆广东广西云南长江流域云南广东福建强租胶州湾强租旅顺、大连强租广州湾强租威海卫、香港新界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自主学习山东长城以北和新疆广东广西云南长江流域云南广东福建强租胶州湾强租旅顺、大连强租广州湾强租威海卫、香港新界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结合整理的表格和时局图,你发现了什么?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课堂小结 甲午战争(1894-1895)黄海海战(邓世昌)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刘步蟾、丁汝昌)《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方式)租借地、势力范围门户开放加剧民族危机日本强大,图谋侵华(根本原因)朝鲜起义,挑起事端(直接原因)与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勿忘国耻!警钟长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 1894年是一个甲午年,无能的满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中国从此进入被列强瓜分的悲惨时代!今年(2014)又是一个甲午年,钓鱼岛危机愈演愈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促使中日关系紧张,引发人们对上个甲午年的联想和反思。作为中国青少年,你对这段屈辱的历史有着怎样的思索与感悟? 再见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 《北京条约》列强在不平等条约中割占的领土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甲午战争对日本产生怎样的影响?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材料:在甲午战争中日本虽花费了6097万日元,却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它把这些巨额赔款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同时从中国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倾销商品。自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其中利用中国赔款1920万日元建立的八幡制铁所,日本政府曾明令其以军火生产为主,这为整个日本军工和重工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列强在中国设立的工厂1895年以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总数约有100多家。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也援例进行。1895年至1913年间新设立的外资大型厂矿就有130家,这些工厂资本雄厚、规模大、技术先进,民族资本家经营的企业无法与之竞争。而日本还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燃料,在上海、天津、汉口、青岛等地设立纺织厂。到 1913 年,日本在华纱锭为11.1万余锭,到1919年增加到32.2万余锭,增加几近2倍。列强在中国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除了开设银行、设立工厂外,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列强在中国开设的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租借地:不是割让的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范围比租界大,除了占得港口作为军港驻扎军队、作为商港经营航运外,一般都附带修铁路、开矿产的权利,而且不许他国在附近地方发展势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测试.doc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doc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