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清朝前期,平定天山南北叛乱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乾隆???? D.嘉庆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对统一国家做出的贡献。参考答案:C
2.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乾隆盛世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参考答案:D
3.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异军突起,在乾隆盛世时期成书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盛世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C
4.以下历史时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是(????? )
?A.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清朝对外政策。参考答案:D
5.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其真正目的是(??? )
A.为乾隆帝祝寿??????????????????? B.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C.与中国开展平等贸易?? ???????????D.带战舰攻打中国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危机。参考答案:B
6.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下列社会现象如他所说的有(???? )
①中国政府官员贪污成风??? ②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③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④乾隆末年,中国工业化水平与欧洲相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国内危机。参考答案:B
7.乾隆盛世背后隐存各种危机。其中属于外部危机的是( ??????)
A.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四处开拓海外市场
B.中国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乾隆帝在位巡幸多达百次,均大摆排场,如六巡江南
D.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危机。参考答案:A
8.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 )
?
?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田地变化
A.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B.人口在匀速增长C.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盛世危机的表现。参考答案:A
9.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
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清朝统治者满目自大??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盛世危机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参考答案:B
10.英国公使马戛尔尼扬言“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用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此话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现象是(?? )
①中国农业发达??????????? ②中国商业快速发展 ③中国军备废弛??????????? ④中国实施“海禁”政策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盛世危机的社会原因。参考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9世纪前期马克斯曾预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1.阅读下面材料: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哪一朝代?
(2)根据所学内容,请列举出3项天朝帝国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现。
解析:此题考查清朝,乾隆盛世背后危机的表现。
参考答案:(1)清朝 (2)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严密;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重农抑商等等。
12.马戛尔尼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等材料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较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状况。
比较中英近代前夜历史
?国家?项目?
清朝前期中国
英??? 国
经济状况
及文明类型
?
?
政治制度
?
?
外交政策
?
?
思想文化
?
?
军事力量
?
?
综合国力
?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能横向比较中国与英国的不同发展轨迹,探讨中国逐步落伍的原因。
参考答案:
比较中英近代前夜历史
国家
? 项目
清朝前期中国
英??? 国
经济状况
文明类型
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
政治制度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外交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
军事力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装备落后
综合国力
日益衰落
世界强国
?13.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通商国家发展到70多个。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和通婚。大批外商从陆路、海陆来到长安、洛阳、广州和扬州等城市。
材料二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一切贸易的事务皆有清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办理;外国商人在广州不得随意出入,必须住在十三行的商馆内;禁止外商携带武器和家眷,每月只许他们在广州游玩3天,不准在广州过冬和乘坐轿子。
(1)唐朝与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2)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能纵向比较中国与唐朝外交政策的不同,深入认识中国逐步落伍的原因。参考答案:
(1)唐朝对外开放??? 清朝闭关锁国
(2)结果:唐朝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誉;清朝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各国。
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三、综合探究
14.阅读以下资料,完成:
清初,清政府禁止商民出海,违者处死。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苏云台山四个口港,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后来,……乾隆帝时……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理管理对外贸易。
?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向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力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明清史料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也。──《粤海关志》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货物已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1)清朝前期对外对策先后发生什么变化?
(2)乾隆帝时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政策?
(3)请你评析此政策的利与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以及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参考答案:
(1)清初,严厉海禁→统一台湾之后,放宽海禁→乾隆帝时,闭关锁国
(2)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势力;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清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可自给自足,无须对外交流
(3)弊大于利。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1.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3.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活动建议:
1.指导学生整体把握“乾隆盛世”的表现,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引导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做出概括。组织学生用比较法,分组比较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内容,评价清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乾隆盛世”背后的各种危机,初步认识中国与工业化西方国家的差距开始拉开。
3.组织学生讨论马戛尔尼使华事件,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探究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了解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的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察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用列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归纳概括 “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分析“乾隆盛世”背后的各种危机。
2.难点: 通过马戛尔尼的视角,利用史料,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步落伍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采用自主──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自主、合作讨论。
2.采用史学材料分析法进行教学,针对史料,指导学生归纳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培养辩证思想。
3.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事情,指导学生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史料。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整理已学资料,课前列表整理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清朝前后有12任皇帝,你知道哪几任?
(2)猜一猜:他是谁?
1.他在位时,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2.他在位时编制《四库全书》
3.他六次下江南,是南巡次数最多的皇帝。
4.大英帝国派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为他祝83岁大寿
生: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光绪……
生:乾隆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活动一:
盛世辉煌
人们对乾隆在位时期的社会时期形容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乾隆盛世。
根据课本资料和课外收集的资料思考活动任务一:
(1)乾隆时期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比较乾隆时期与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等情况,并比较总结出结论。
小结: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一:
1.根据课文四则资料的表述和本单元之前学过的内容,回顾、概括乾隆盛世的表现。
2.根据课外收集的资料,比较分析总结乾隆盛世的地位。?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本环节重点就是让学生从具体的史料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历史结论“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其地位。
通过本活动,展示学生课外预习和收集的成果。
?
活动二:
盛世危机
呈现活动任务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
结合书本27页资料1—资料4,乾隆时期,出现了哪些危机?这些危机中,你认为最为严重的是哪种?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二:
根据书本提供的史料和学过的知识回顾、归纳、概括乾隆时期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工业化水平停止不前等等。
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史料分析社会问题。
活动三:
中英碰撞
呈现活动任务三: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
1792年9月,马戛尔尼带领使团来华,1794年9月,返回英国。
剧目《乾隆觐见英国使团》
第一幕:乾隆的断然拒绝
思考:你如何看待乾隆对英国要求的拒绝?
第二幕:乾隆对礼物的思考
思考:
英国使团所带的礼物有何用意?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第三幕:看中英差异与评价
(1)列表比较中英在文化习俗和发展程度上有何不同?
(2)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请利用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单三:
学生根据书本提供的史料和课外的学习,小组表演、分析中国闭关锁国的原因。
比较中英两国在同一时期的差异,从多方面探寻中国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步落伍的原因。
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
? 感悟历史
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请你列出中国在近代化中落伍的不同原因。
(2)课外阅读《停滞的帝国》和《乾隆英使觐见记》两书
学生回答。
?
?
?
学生课后完成这两个活动。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通过本活动,一是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二是指导论从史出,增加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贯彻生本课堂理念。
(2)本课以清朝乾隆皇帝为主线,运用“论从史出”“比较法”等历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分析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社会现象。并通过课堂小结和延伸课外,拓展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的认识。
2.败笔之处
从内容角度看,本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从学习思维方法上看,所以本课另一个隐性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史料多角度分析探讨某一社会现象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缺少学习方法的提炼和认识。
课件8张PPT。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1735~1795在位1.他在位时,平定准噶尔部叛乱2.他在位时编制《四库全书》4.他曾六次下江南。3.英国派使团来华为庆祝生日 乾隆猜一猜:他是谁?自主学习一1.阅读课本26页,“回望盛世余晖”部分四则资料,概括说明乾隆时期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回顾本单元内容,补充列举乾隆盛世的其他表现。
3.请课外查找乾隆时期与汉、唐、送、明等盛世之际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的小组展示说明。盛世辉煌 666. 37
万平方千米1255
万平方千米383
万平方千米1037
万平方千米1284
万平方千米5959万5291万4673万6069万三亿265.5亿美元1878亿美元239亿美元35200亿美元339亿美元“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是否准确?你有什么发现? 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自主学习二1.阅读课本27页,“盛世阴影”部分四则资料,分析归纳乾隆时期出现哪些方面的危机?这些危机中,你认为最为严重的是哪种?说明你的理由。
2.回顾本单元内容,列举乾隆时期,清朝由盛转衰的史实。盛世危机自主学习三第一幕:乾隆的断然拒绝(表演)
观众思考:你如何看待乾隆对英国要求的拒绝?
第二幕:乾隆对礼物的思考(表演)
观众思考:英国使团所带的礼物有何用意?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第三幕:看中英差异与评价(ppt展示)
观众思考:
(1)列表比较中英在文化习俗和发展程度上有何不同?
(2)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请利用史实评析这一观点。课前准备的三组同学展示《乾隆觐见英国使团》剧目中英碰撞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装备落后船坚炮利、战斗力强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日趋衰落世界强国中英近代前夜历史对比 用史实评析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这一观点。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进取创新乾隆盛世感悟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