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现代文阅读II(三)小说环境类试题(课件版)(共82张PPT)-【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新高考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II(三)小说环境类试题(课件版)(共82张PPT)-【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新高考专用)

资源简介

(共82张PPT)
备战2023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分技巧及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II
(三)
考点3:小说环境类试题
备战2023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分技巧及答题模板
命题分析
小说环境描写考查什么?
1.近年高考中,小说环境描写为常考考点。
2.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3.考查形式由单纯鉴赏景物描写变为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手法),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
命题分析
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小说阅读而言,它属于文学性较强的体裁,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应当加以重视。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2.命题形式
一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2017年开始选择题由以往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为6分,共计15分。
3. 选材特点
受篇幅限制,以中外微型小说为主,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有时也选取经典的中长篇小说作品片段。字数一般为1200字左右,题材内容侧重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所选取的小说或有情感熏陶的作用,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引导的作用,以当代文学作品为主。
4、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
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
考查内容主要有: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人物】;
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情节】;
环境作用【环境】;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题】;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等。
考点指向:三要素+主题+语言
一、了解文体特征
2、




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等
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 义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2.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
3.小说常见主题
高考常考小说
微型小说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撷取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细节、侧面,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点是受命题者青睐的命题点。
高考常考小说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造出的小说,一般认为“科幻性”“人文性”“文学性”是其三要素。
二、掌握读文技能
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分析社会环境对促使人物性格形成和影响人物言行思想的诸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
分析自然环境(时令、气候、地理等)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步:多方联系,初识主旨
除要联系小说三要素看主旨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综合考虑,准确概括小说主旨。
1.人物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三要素及主题关系图
二、掌握读文技法,准确理解文意
考场小说快速阅读“四步法”
这里要讲的“四步法”只是初识文本的阅读,大体对文本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几个要素有初步了解。真正的精读须结合考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
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
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特别提示]
“四步法”用于具体小说时不是全部适用的,如有的小说,其环境描写不突出,就可以略去“第三步”。  
环境描写考点:
考查重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常考题型:近几年来,新高考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中,题目的数量一直是4个。题目的类型有三种: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为16分。
热点预测:近年来,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都考查了小说,考查点是基本固定的:对作品内容的分析综合,对作品形象的赏析,对情节安排的作用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三个角度:概括、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及作用;概括、分析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增分技巧
备战2023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分技巧及答题模板
增分技巧
【增分意识】
1.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做到心里有数,知识点准确,答题有的放矢,力求主观题得高分!
2.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主观题,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
3.术语意识。现代文阅读I主观题套路性特别强,到底是按照赋分点来解答试题,尽量做到写上采分点,一般情况下,六分答六点,还是三点;是筛选整合,还是归纳提炼,还是联系实际探究,每种题型设问不同,答题的模板存在着差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用术语作答,体现出考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专业性。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1.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揭示小说的主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景物,暗示社会环境。
角度
1
2
3
4
环境本身的特点
与人物的关系
情节上的作用
与主题的关系
小说环境描写
角度
正文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故乡》 
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题
环境本身的特点
概括内容: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节
所见、所闻、所感(特点)
环境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环境,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
熟悉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题
与人物的关系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噩梦 。
——《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物作用: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结
与人物的关系
1
引导人物出场
3
表现人物性格
4
暗示人物命运
5
交代人物身份
2
烘托人物心理
6
突出人物地位
环境描写的作用
正文
在情节上的作用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情节作用:
风大雪猛,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暗示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结
在情节上的作用
1
设置悬念
3
暗示故事情节
4
作为线索勾连故事
5
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2
推动情节发展
6
前后呼应、点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题
与主题的关系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的结尾
主题作用:
与标题呼应,环境的渲染烘托,暗示、深化文章主旨。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结
与主题的关系
A
B
步骤
深化……主旨
反映/揭示……主题
升华……情感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人物活动 成长背景社环境,点明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心情;
④表现/暗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心理、命运;
⑤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⑥ 为某个情节做铺垫埋伏笔。
⑦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⑧揭示/深化主题;
环境
情节
人物
主题
中间或结尾
开头或者靠前
最后
(小说开头)
开头或者靠前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增分技巧】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技巧点拨】
3.具体场景描写的功能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引导人物出场。
④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⑤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⑥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技巧点拨】
1.解答“环境特点”类题目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第二步,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很好找;在找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时,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
第三步,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第四步,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环境的特点。
另外,注意题干用语,“景物(环境)特点”与“景物(环境)描写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景物(环境)描写特点”是要答描写技巧的。
技巧点拨:
2.解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相对应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技巧点拨:
3.解答“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题思路:
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板
备战2023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分技巧及答题模板
【本节考点】
①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
②环境描写作用题
③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
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形式有三种:概括环境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分类】:
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自然环境(具体场景):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命题角度①
环境特点的概括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描写(形、声、色)。如“凄冷秋季”“春意盎然”。
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时代氛围、活动场所、人情风俗、人际关系、生活状态。
【概括环境特点】(5个角度)
1.“时”:指时间。时代背景如“抗战时期”;自然环境如凄冷秋季。
2.“地”:指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呈现出的特点。
3.“人”:指人物。理清人际关系,如团结友善、紧张冷漠等。
4.“事”:指事件、情节。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状态中分析概括,如“激烈残酷”。
5.“景”: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环境特点的概括题步骤】1、审题干,分类型。自然环境or社会环境2、依类型,找角度。(1)概括自然环境特点:要从景物的“形、声、色”角度进行,从这类描写中总结出共同特点。(2)概括社会环境特点:①从对描写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的场所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②从对描写人物的人际关系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③从对描写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3、抓修饰,作归纳。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注意抓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概括环境的特点。【特别提醒】 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命题角度②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一)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观。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方面:(1)交代人物背景,表现地域风光; (2)展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特征(人物关系);
(3)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1)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2)引导人物出场,交代人物身份;
(3)体现身份地位,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方面:(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呼应标题内容,线索制造悬念。
4、主题方面:揭示深化主旨,象征暗示主题。
5、读者方面: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结尾,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类别 作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象征或暗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审题指导】
设问方式 1.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景物”“特点”“作用”等字样
审题要点 1.分清是“概括特点”还是“分析作用”。
2.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不同,后者要求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3.看清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位置
答题思路 概括自然环境特点 ①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要学会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注意文中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没有这些修饰性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分析 自然环境作用 第一步: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描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第二步:明确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见“知识储备”)去考虑。
答题模板 模板一 ①环境本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营造/渲染了某种氛围)→②情节(推动了某个情节的发展)→③人物(烘托/映衬某个人物的心理/形象)→④主题(表达/暗示/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模板二 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渲染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烘托了……的情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1、展示时代背景(人物活动)。 2、揭示社会基础(人物性格)。
人物:3、烘托人物形象(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4、触发转变(思想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主题:5、揭示本质特征(社会),凸显小说主题。
【环境作用解题步骤】
1、找到描写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其特点。
2、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3、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对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具体如下:
位置 作用
在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②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出场前 引导人物出场,暗示人物身份
人物描写中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中 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为背景 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设问方式 1.×××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2.小说第×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段描写,对××的形象描写有何作用 4.小说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5.小说多次写××场景,结合原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生活”“场景”“作用”“社会环境”等字样
审题要点 1.审清所给文字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或者兼而有之,这决定了答题的基本走向。2.注意所给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于文中的有关文字找全。3.社会环境包括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际关系等,要注意全面理解。
【答题规范】
答题思路 概括社会环境特点 1.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透过人物活动的场所,弄清小说中人物的人际关系。3.结合描写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理解人物生活的背景。4.概括社会环境最好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有时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有时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分析社会环境作用 1.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2.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等
答题模板 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揭示了……主题 (三)场景描写功能:
(1)给全篇定调(情感、叙述基调);(出现在小说的开头)
(2)导引人物出场;(出现在人物出场前)
(3)推动情节发展;(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
(4)刻画人物形象(性格、心理); (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
(5)象征暗示作用;(作为小说的主背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
(6)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其他位置)
(四)新闻背景:
(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因果联系、地理特征、科学知识)
与新闻事件或人物有关的历史条件及其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
作用:
(1)说明、解释、补充,使新闻通俗易懂;
(2)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示变化的程度;
(4)用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言明的观点;
(5)借背景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使其更具有可读性;
(6)突出新闻价值,深化新闻主题。
审题步骤: 1.审题(1)审清所给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的写景文字找足找全。(2)审清问法:问的是景物特点还是景物作用。尤其区别好“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答题方向。2.答题(1)既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更要依据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不同位置回答不同的作用。①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主要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成章。另外有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②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④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小说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审题步骤: (2)所给的景物描写文字一般是集中的、具体的,对于那些散见的景物描写在答题前一定要找足找全,不得遗漏。(3)掌握答题模式。①环境(景物)的特点常见的答题模式:a.描写了……景象;b.渲染了……气氛;c.呈现出……格调。②环境描写的手法常见的答题模式: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③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的答题模式:a.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b.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c.引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4)环境描写题答题很容易模式化、套路化,仅仅写“渲染氛围,烘托心情”之类的套话万万不可。
命题角度③
环境描写的手法
特别提示:
环境描写的手法题型: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描写”“景物描写”“特色”“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环境描写手法:
(1)从技巧角度看
①细描(工笔)与白描
细描作用:①精雕细刻,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②浓墨重彩地描绘,具体生动,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
白描作用:不加渲染、铺陈,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简洁准确、生动传神。
白描与细描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③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点,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
④正侧结合:突出特点,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⑤点面结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更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⑥色彩的渲染烘托。
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环境描写手法: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形、声、色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顺序:分层写景(远近、高低、内外)。
(①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②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题型三 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修辞手法角度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使描写的事物形象丰满,感人
拟人 把人的形态情感赋予物,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营造气氛
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利于抒情
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更突出
表现手法角度 衬托对比 指不直接地对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动静结合 描写景物时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要注意虚是为实服务的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对某种事物有意泼墨重彩式的描写,衬托是通过对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描写手法角度 白描细描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细描指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绘形绘声绘色 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多个角度结合 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官角度去描写,将景物真切再现,使其富有立体感
【审题指导】
设问方式 1.分析文中画线段落景物描写的手法。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3.小说中第×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4.××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
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写景”“环境描写”“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
审题要点 1.审清是“环境描写的特点”还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前者是概括环境特点,后者是分析描写手法。2.审清所给的文段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多从写景的角度分析,社会环境要考虑烘托、对比、映衬、暗示、象征等手法。
【答题规范】
答题思路 指明手法 注意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景物描写的手法一般不是单一的,要注意全面、准确
分析特点 要注意将描写的手法和描写的景物特点结合起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答出作用 要注意区分描写手法的作用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不同,描写手法的作用是使环境更典型,更真实,更富有立体感
答题模板 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麦 子
红 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 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 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 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 ”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大,比麦粒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 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 ”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都没谈成。她跟猪呆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就是没人动这个念头。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 ”“我想壮。”“你找对人啦。”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让大荒漠充满了生机。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 他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一个顶三个。
“你说我一个顶三个。”
“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
“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
“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 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有删改)
[注] 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1. 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原创题)第二段描写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第一问:自然环境的特点是荒凉、恶劣。第二问:主要表现在:①房子矮小;②树是矮个儿,树杈很多;③风大,滚地窜天,嗥叫时地动。[解析] 概括特点要根据文章的描写内容,紧扣“房子又矮又小”“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风大”“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等关键内容。
2.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答案] ①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②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③暗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揭示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解析] 解答本题,先看第二段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房子矮小,说明他们的居住环境差;树都长不高,只能长那种生存能力强的榆树,说明这里自然环境恶劣;“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这几句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这里“风大”的特点,通过写树被风吹得“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还有写风“疼得满地打滚”“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通过描写树和风,更能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而老头和老婆婆在这样
的环境中坚守了一辈子,环境越是恶劣,越能够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而老头的话“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则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即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3. 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原创题)试分析这篇小说所具有的当时社会环境特点。
[答案] ①响应号召,建设边疆。广大官兵们牺牲小我,积极投身于祖国边疆的建设热潮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②部队关心,婚姻自主。婚姻和生产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共同追求的青年结为连理;客观上存在少数长得漂亮的女子不愿意嫁到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的现象。[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特点,要找到文章的关键段落和关键句子,然后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分析。
4. 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原创题)试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描写的家庭环境特点及作用。[答案] 特点:①和谐,精神追求一致,“种的是太阳”;②简陋,结婚时“洞房在地窝子里”。作用:①衬托人物,用结婚时家庭环境的简陋来衬托人物形象的高大和精神境界的崇高;②揭示主题,赞扬、歌颂了扎根边疆的青年们的无私奉献和乐观主义精神。[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画线部分是怎样描写的,关键是“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然后分析作用,扣住关键句“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 。
5. 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原创题)第十段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案] 自然环境描写的手法:①运用多种感官。如“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一写视觉,一写听觉;②运用修辞手法。如“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③运用远近结合、对比手法。如“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