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专题十 统 计教 材 知 识 精 粹一、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分、90~99分和100分六类。当数据比较多1.原始数据 时,整理数据的工作量会变得相当大,这时为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通常要跟 了提高效率,往往采用分段整理或者分组整各种“数据”打交道。数据是人们对客观事实 理的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按顺序排列也是或观测结果的统称。并且把搜集到的没有经 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例如,考试以后,通常过加工和整理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称为原始 都是把各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数据。 顺序排列,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原始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分类是统计的最基础工作之一。在分类等途径获取。通常原始数据是杂乱无章的, 的基础上,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对各个类看不出什么规律,很难反映事物的本质,因 别的数据进行统计。统计数据既不能遗漏,此,人们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对它们按一定标 也不能重复,以保证结果准确。准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计算、比较等方法加 4.描述与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分析,从而发现规律,以便于科学决策。 (1)可以用统计表或者统计图描述数据,2.数据整理 再进行分析。根据一定的需要,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 (2)可以看数据的分布情况,也可以找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归类、分组、整理。 (3)可以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的过程叫做数据整理水平。3.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 、 、 二 统计表收集数据的方法有 调查 测量 实验 查1.统计表的意义阅资料等等。把搜集到的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按照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整理、分段整一定的要求进行归类、整理,制成表格,这种理,或者按顺序排一排,等等。表格叫做统计表。分类统计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根据2.统计表的组成一定的标准,把人或事物进行划分的过程叫统计表一般分为表格外(包括总标题、单做分类。例如,小学生按性别分类可以分为位说明和制表日期)和表格内(包括表头、横男生和女生两类。期中考试后,考试成绩既栏、纵栏和数据)两部分。可以粗分为及格、不及格两大类,也可以细分为60分以下、60~69分、70~79分、80~891463.统计表的分类 别是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按统计项目的多少,统计表可分为两类: (1)新洋小学某星期每天用水情况统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计图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例如,下面(1)和(2)中的统计表分别是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1)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统 (2)六(1)班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图计表河流名称 长江 黄河 珠江 淮河长度/km 6397 5464 2320 1000(2)五年级(3)班同学想学习的乐器情况统计表年 月 3.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乐器名称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 量 / 人 古筝 葫芦丝 笛子 小提琴 射线作为横轴和纵轴。性别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直条的位置,确定男生 2 4 10 8 直条的宽度和间隔。女生 5 3 1 12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显然,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并标出计量单位。计表可以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这样,就 (4)根据比例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出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及两 数量的多少,有时还可以在直条上写上数量。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 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时,三、条形统计图 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进行区分。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5)写出标题,注明统计项目、制图日期。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要在右上角注明图例。数量的多少,按比例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并 四、折线统计图把这些直条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 1.折线统计图的意义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用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2.条形统计图的分类 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可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 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图两类。例如,下面(1)和(2)中的统计图分 2.折线统计图的分类147按照统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单式折线 复式折线统计图还要在右上角注明图例。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类。例如,下面 五、扇形统计图(1)和(2)中的统计图分别是单式折线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1)田甜跳绳前后每分钟心跳情况统 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百分计图 比,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例如:从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是科普书,占了总数的27%。其次是小说,占了总数的24%。喜欢课外阅读童话和漫画的人数差不多。(2)某地6~18岁的男、女生身高情况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3.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两条互相垂直的 心角度数。直线作为横轴和纵轴。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2)分别确定横轴、纵轴的单位长度,并 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画出方格图。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3)根据各种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 数量的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可用不同颜线上(或纵、横线的交点处)描出表示数量多 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来。少的点。 (5)写清扇形统计图的标题。(4)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有时, 六、统计图的比较也可以在各点处标明数量。复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中表示不同项目的折线,要用不同的线条或 扇形统计图三种类型,它们各有特点,作用也颜色进行区分。 不一样,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5)写出标题,注明统计项目、制图日期。148类型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总数量;(2)用圆内各扇特点 数量;(2)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 数量;(2)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量的多少。 量的增减变化。占总量的百分比。(1)从图中能看出各部分(1)从图中能看出数量的多少;(1)从图中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量 占 总 量 的 百 分 之 几;作用 (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2)便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2)能看出各部分量之间化的情况。的关系。(1)如果几个数量是并列的,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就用条形统计图。选用原则 (2)如果要表示一个量或几个量的数量增减情况或变化趋势,就用折线统计图。(3)如果要表示各部分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就用扇形统计图。七、平均数 对象分得的物体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例如,“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 把12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得4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日常生产和社 个,是同样多的,就叫平均分;如果每人分别会生活中经常用到它。 分得1个、2个、9个,就不是平均分。但是,31.平均数的意义 个人分得的平均数是12÷3=4(个)。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 3.平均数的特点得的商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其数量关系 (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其中的每一个式是: 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据有变动都会引起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的变化。2.平均数的作用 (2)平均数不是实际数量,它是一个虚拟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 的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通常在最大值与最况。它的作用有:(1)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整 小值之间,它可能跟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体水平;(2)用来作为几组不同数据的比较标 据相等,也可能跟这组数据中的任何一个都准。例如,四年级每个同学的身高不尽相同, 不相等。每一个人的身高都不能反映四年级同学身高 4.平均数的求法的整体水平,但是求出了四年级同学的平均 求平均数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身高,就能知道这个年龄段学生身高的大致 (1)公式法。即用公式“总数量÷总份数情况,便于研究学生身高的规律。而且,通过 =平均数”来求平均数。例如,张明期中考试对四年级男生与女生平均身高的比较,就能 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分别是93分、98分、看出男、女生身高之间的差别。 97分,要求平均成绩可以这样列式:(93+98注意:“平均数”与“平均分”不是一回事, +97)÷3=288÷3=96(分)。“平均分”反映的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2)移多补少法。即把一组数据中某些把一定数量的物体分给若干个对象,使每个 较多的数据移动一部分补给较少的,使每个149数据变成一样多。例如,一个星期七天的最 然后,以中间数37为标准,38移1补给高气温如下:39℃、36℃、38℃、37℃、35℃、 36,39移2补给35,40移3补给34。这样,740℃、34℃。要求这个星期七天的最高气温 个数据都变成了37,所以这个星期七天的最的平均数,先把这7个数据由低到高按序 高气温平均数是37℃。排列: (3)尾数均分法。即先把一组数据截取相同部分后,再把余下的尾数部分平均分。例如,第三学习小组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表:姓 名 李 佳 张 凡 高 扬 吉 星 江 悦 郑 好成 绩 98 96 90 95 91 94求平均成绩时,根据这组数据的特点, (分)。把尾数24分平均分到6个人的头我们可以把90分作为标准,那么6位同学 上,每人得24÷6=4(分)。因此,平均成绩的成绩一共多出8+6+0+5+1+4=24 就是90+4=94(分)。数 学 好 题 精 粹【典型题分析】 100 100 88 94 57 78 74 96 82例1 下面是某班一次数学考试成绩。 89 94 96 84 89 96 81 98 92 8595 68 96 100 93 95 100 74 (1)根据上面记录的分数填写下表:88 98 87 99 90 86 78 94 89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人数(2)这次考试的优秀率是 。(90 字的方法显得简便快捷。第(2)题,根据优分及90分以上为优秀) 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100%计算。第(3)从以上数据和统计表中,你了解到 (3)题,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更能看出有价哪些信息 请试着写两条: 值的问题。分析:第(1)题,整理统计数据时,用画“正” 解答:(1)填表如下: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人数 4 15 11 4 1 1(2)(4+15)÷36×100%≈52.8% 数据,应依据公式进行。(3)原始数据比较(3)(答案不唯一)平均成绩较好,优秀 杂乱,依据整理后的数据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率较好,及格率较高。 分析。反思提升:(1)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 【举一反三】不遗漏。(2)求优秀率、及格率、平均成绩等 1.(重庆)下面是某小学六年级同学参150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统计表。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人数 40 80 30 10(1)优秀人数比良好人数少( )%。(2)全年级的及格率是( )。2.兴 平 小 学 各 兴 趣 小 组 人 数 情 况如下:书法小组:男生50人,女生40人; (1)“掷实心球”项目,男、女生总人数是绘画小组:男生90人,女生80人; “跳绳”项目男、女生总人数的2倍,则“跳舞蹈小组:男生80人,女生100人; 绳”项目的女生人数是( )人。音乐小组:男生60人,女生80人。 (2)若一个考试项目的男、女生总平均成请根据上述信息制成统计表,再回答 绩不小于9分为“优秀”,则该地区上届学生的问题。 考试项目中达到“优秀”的项目有( )。(1)男生人数最多的是哪个小组 女生 (3)请结合统计图信息和实际情况,给人数最少的是哪个小组 各是多少人 该校六年级学生体育考评项目的选择提出(2)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 哪个小组的 两条合理化建议。人数最少 各是多少人 分析:第(1)题,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获取解题数据,列式为(400+600)÷2-260=240(人)。第(2)题由折线统计图知,立定跳远、游泳和跳绳三项,男、女生平均成绩都小于9,其总平均成绩也一定小于9;投篮项目,男、女生平均成绩都大于9,其总平均成【典型题分析】 绩也一定大于9;掷实心球项目,只能通过例2 为了帮助六年级学生做好体育 计算判 断。400×9.2+600×8.7=8900训练工作,某校统计了本地区上届六年级学 (分),8900÷(400+600)=8.9(分),小于9生体育考评各个项目都参加的男、女生人数 分,未达优秀。第(3)题,需根据题中数据进及平均成绩,并绘制成如下两个统计图。请 行综合判断。结合统计图信息解决问题。 解答:(1)240 (2)投篮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①取消投篮项目,因为男生和女生的成绩都很不错,考评没有意义;②取消跳绳 项 目,因 为 男 生 和 女 生 的 成 绩 都 比较差。反思提升:(1)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和分析图中信息,并进行科学研判。(2)建议要紧扣题目,做到科学、合理。例如,投篮成绩都很151好,考评结果没有区分度;跳绳成绩都很差, 含量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即使学生再努力,也很难收获成功。 (1)请在扇形统计图中标上蛋白质含量【举一反三】 的百分率。1.(岳阳)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 (2)已知乳脂含量是120克,蛋白质的均体重变化,应采用( )统计图;描述 含量是( )克。某种体重分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3)根据扇形统计图,把条形统计图补情况,应采用( )统计图。 充完整。2.(金坛)下面两幅统计图,反映的是毕业复习阶段甲、乙两名同学每天在家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和阶段性检测的成绩情况。分析:第(1)题,总数量为单位“1”,已知其他三个部分量分别占5%、25%、30%,可以求出蛋白质含量为1-(5%+25%+30%)=40%。第(2)题,根据乳脂含量是120克,可以求出蛋白质含量为120÷30%×40%=160(克)。第(3)题,先算出乳糖含量及其他观察上面两幅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成分含量,再画图。乳糖含量为120÷30%(1)比较甲、乙两名同学每天在家的学 ×5%=20(克),其 他 成 分 含 量 为120÷习时间:甲○乙。(选填“>”“<”或“=”) 30%×25%=100(克)。(2)从折线统计图看:( )的成绩 解答:(1)如图所示 (2)160 (3)如图所示提高得更快;他第五次成绩比第一次提高了(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3)你认为(2)中他成绩提高快的原因是: 。【典型题分析】例3 (壁山)下面是一种奶粉的成分 反思提升:(1)在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的152面积表示总量。(2)各部分量的和为单位 投掷得了多少分 “1”。(3)要画条形统计图,先要算出各部分 分析: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可以得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再按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于是,五项测把图补充完整。 试的总成绩为85×5=425(分)。除投掷外,四【举一反三】 项测试的总成绩为83×4=332(分)。由此可1.如果要反映各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 以求出,李华投掷得了425-332=93(分)。系,可选用( )统计图;如果想清楚地 解答:85×5=425(分)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选用( )统计图; 83×4=332(分)如果想 知 道 数 量 增 减 变 化 的 情 况,选 用 425-332=93(分)( )统计图。 答:李华投掷得了93分。2.(沂水)端午节期间,光明小学对学 反思提升:解答有关平均数的计算问题,数生端午习俗的了解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了 量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是解程度分为 A-很了解,B-比较了解, 依据。C-了解较少,D-不了解),并将调查结果 【举一反三】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两幅统计图。请根据 1.(天长)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位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位同学得65分,那么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 )分。2.(信阳)某班学生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为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时将一名学生的98分误作为89分计算,经重新计(1)光明小学一共调查了( )名 算,全班的平均成绩为91.7分,那么这个班学生。 有多少名学生 (2)被调查的学生中,对端午习俗“了解较少”的有( )人,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对端午习俗“很了解”的人数比“了解较少”的多( )%。 3.(井冈山)小刚骑车上坡速度是每小(4)如果该小学共有学生2000人,根据 时5千米,原路返回下坡速度是每小时10统计结果可以推测,对端午习俗“不了解”的 千米,那么小刚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学生有( )人。【典型题分析】例4 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那么四项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3分,李华153(2)南 西 45° (3)蓝天 4 动物园 (4)正南 1 东北 5二、1.C 2.A 3.B 4.B 5.B三、1.(1)~(3)如图所示。2.(1)如图所示:(2)(5,3)(3)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5)如图所示,图形的位置不唯一。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专题十 统 计【数学好题精粹】例1 举一反三1.(1)50 (2)93.75%2.兴平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表性别人数男生 女生组别书法小组 50 40绘画小组 90 80舞蹈小组 80 100音乐小组 60 80(1)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绘画小组,是90人;女生人数最少的是书法小组,是40人。(2)舞蹈小组的人数最多,是180人;书法小组的人数最少,是90人。例2 举一反三1.折线 扇形2.(1)= (2)乙 28.6 (3)乙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知识整理(合理即可)218例3 举一反三1.扇形 条形 折线2.(1)200 (2)50 如图所示: (3)28 (4)160例4 举一反三1.95 解析:剩余5个数的和是91×6-65=481。要使第三个数最小,其余四个数就要最大。设第三个数最小是x,则最大的、第二大的数只能是100,99,第四个数为x-1,第五个数为x-2。那么100+99+x+(x-1)+(x-2)=481。解得x=95。 2.(98-89)÷(91.7-91.5)=45(名) 3.(1 1 201+1)÷ ( + )= (千米/时)5 10 3专题十一 可能性【数学好题精粹】例1 举一反三1.√ 2.(1)不可能 (2)可能 (3)一定 (4)可能 3.B C例2 举一反三1.× 2.D 3.B例3 举一反三1.√ 2.C 3.2 3【预设考题精粹】一、1.(1)366 (2)61 (3)226.8 (4)40 2.25 8 3.10 解析:26-(24×4-20×4)=104.50 12 5.奇 6.3 1 4(或2 3)二、1.× 2.√ 3.× 4.√ 5.√三、1.B 2.B 3.C 4.C 5.B 6.C四、1.已知分数中,只有48分和33分的2倍在100分之内,而吴的得分最高,必然超过90分,故吴的分数为48×2=96(分)。因为8位同学的总分为64×8=512(分),所以孙的得分为512-96-(74+48+90+33+60+78)=33(分)。2.(1)25 15 4000 (2)第二季度:4000×20%=800(万元) 第三季度:4000×15%=600(万元) 如图所示 (3)203.(1)2000×(1-35%-20%-20%)=500(粒)(2)2000×20%×95%=380(粒) 如图所示:各型号种子的发芽情况统计图2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知识精粹】小升初数学复习宝典 专题10 参考答案.pdf 【知识精粹】小升初数学复习宝典 专题10 统 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