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5.3 传送带和临界问题 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导入,能对水平传送带上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摩擦力方向能区分f滑和f静;(重点★★)2通过情景分析,能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难点★★★)3.通过情景分析,能分析物体运动情况,计算物体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划痕问题);(难点★★★)4.通过思考讨论,能分析临界条件下的受力以及计算相应加速度。(难点★★★)【知识回顾】1. 滑动摩擦和静摩擦判断方法: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滑=;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静=F外;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已知合力求加速度;或者已知加速度求受力。【课堂任务】课堂任务一 v传、v物同向:(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典例分析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相距x=8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工件质量m=1kg滑上A端时速度vA=10 m/s设工件到达B端时的速度vB。(g=10m/s2)(1)若传送带静止不动,则vB= ;(2)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工件能到达B端吗 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则求出到达B点的速度vB= ;(3)若传送带以v=13m/s逆时针匀速转动,工件受摩擦力f = ,方向: 。工件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加速度a=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t1= ,此时工件相对地面的位移x1= ,传送带的位移x2= 。当工件与传送带共速时,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力突变为0,此后工件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到达B所用的时间t2= ,工件由A到B总时间t=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若此物体是煤块,在共速前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Δx= 。(划痕)思考: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突变?变式1:如图2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10 m/s向右运动,将工件(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2 s,速度达到v;再经过时间t′=4 s,工件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取10 m/s2,求:(1)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的大小;(2)工件与水平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传送带的长度.课堂任务二 v传、v物反向:(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先向左减速再向右加速回到右端典例分析2: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4m/s 顺时针运行,质量 m=4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 v0=8m/s从最右端水平向左冲上传送带,动摩擦因数μ=0.2 ,传送带长18m 。(1)求小物块冲上传送带的加速度a= 。(2)减速为零所需时间t= 。(3)在此时间内传送带位移x1= ,物体位移x2= 。划痕Δx1= 。在物体的 (左边/右边)。物体开始反向加速,至共速的时间t2= 。传送带位移x3= ,物体位移x4= ,划痕Δx2= ,在物体的 (左边/右边)。此后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物体回到出发点的时间t3= 。从出发到回到出发点的总时间t总= 。思考:传送带上留下的总划痕Δx总为多少?变式2:如图8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足够长,始终以恒定速率v1=2 m/s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初速度为v2=4 m/s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10 m/s2,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求:(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2)小物块从A处出发再回到A处所用的时间.课堂任务三 临界条件:绳子松弛、刚好拉直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为零(重点★★★)典例分析3:如图所示,AB距离为L,c点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绳AC长为L,BC长为L,两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mg,则:(1)若绳BC刚好被拉直时(TBC=0),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方向?(2)为不拉断轻绳,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多少?(3)若绳AC的承受能力无限大,其他条件不变,当小车向左的加速度为4g时,求绳AC上的力为多大?变式3:如图5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1)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线对小球的拉力刚好等于零?(2)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3)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上的拉力为多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