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板块模型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4板块模型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4.5.4板块模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用隔离法对板块模型进行受力分析(重点★★);
2. 通过情景分析,能计算共速的时间,板块各自的对地位移及相对位移(重点★★);
3. 通过情景分析,能计算板长的最短距离等临界问题(重难点★★);
4. 通过归纳总结,能说出板块模型的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重点★★)。
【课堂任务】
课堂任务一 认识板块模型
1.模型描述: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L(板长);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
关注两个临界条件:
滑块与木板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动力学条件: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运动学条件:二者速度或加速度不相等
①a>am,发生相对滑动();②a≤am,不发生相对滑动;
(2)滑块是否滑离木板:木板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上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时达到共同速度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4. 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
课堂任务二 无外力作用的板块
1. 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质量为M=1kg的木板上向右滑行,初速度v0=3m/s,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木块滑上木板的瞬间,
①m和M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②m的加速度a1的大小和方向;
③M的加速度a2的大小和方向.
(2)若木板足够长,
①滑块与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②滑块与木板速度相等时,滑块和木板的位移;
③滑块与木板速度相等时,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 x.
若木板不是足够长,则为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落,木板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4)木板的总位移.
课堂任务三 有外力作用的板块
2. 如图,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
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
提示:随着F增大,首先需要判断AB一起动还是分开运动,所以分析B的受力情况。
① F:0—________时,AB均静止;
② F:_______—_________时,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加速运动;
③ F:_______—_________时,AB发生相对滑动,分别以各自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 = 1kg的长直木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1=0.1,木板最右端放有一质量为m2= 1kg、大小可忽略不计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μ2=0.2. 现给木板左端施加一大小为F= 12N、 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经时间t1 = 0.5s后撤去推力F,再经过一段时间,木板和物块均停止运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始终未脱离木板,取g=10m/s2 ,求:
(1)撤去力F瞬间,木板的速度v1,物块的速度v2;
(2)木板至少多长;
(3)木板的位移.
4.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滑块的质量m=4kg
木板的质量M=2kg
C. 当F=8N时滑块加速度为2m/s2
D. 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