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快乐,激发团圆和谐的亲情。 体验中秋节独特的气息,初步感受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知道一些中秋节的古诗词。 教学难点: 感知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喜欢过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节日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道德与法治微课堂。 看图猜节日,你能说出下列图片分别是那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吗?人们又在做什么呢? 同学A:第一个是春节贴窗花。 同学B:第二个是端午节包粽子。 同学C:第三个是中秋节吃月饼。 二、中秋节的含义及时间 你了解中秋节吗? 中秋节,又称月光诞、团圆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其诞生源自于人们对圆月的崇拜。 你能在的月相图中找到中秋节的月亮吗? (阴晴圆缺的月亮) 对啦!在中秋节,人们往往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从而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也可用来祈盼丰收、幸福。 同学A:原来圆圆的月亮竟然承载着人们这么多的美好愿望! 找到了中秋的月亮,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请你在日历表上圈一圈。 没错,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月儿圆歌曲) 三、中秋节的传说 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同学A:她是嫦娥。 同学B:他是吴刚。 同学C:它是捣药的玉兔。 请你们翻转图片,看看他们背后的传说故事吧。 (嫦娥奔月——后羿的妻子嫦娥,被坏人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的不死之药,飞升到了月亮,常年居住于广寒宫。吴刚伐桂——相传古时有个人叫吴刚,他因犯了过错被天帝惩罚到月宫里砍一颗月桂。这株神桂能自己愈合斧伤,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玉兔捣药——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四、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驰援抗疫的医学生,坚守岗位的警察,中秋执勤的消防队员,他们的中秋是怎样的呢? 同学A:医学生在中秋节给人们做核酸。 同学B:警察在中秋节维持交通秩序。 同学C:消防员在中秋节执勤以防火灾。 现在你知道中秋节团圆的意义了吗? 正如短片中所说:中秋节有100种过法,但每一种都是因为有国,有家,有你。 你们是怎样度过中秋节的呢? 五、中秋节的习俗 习俗大比拼 同学A:在中秋节时,我们一家人会团聚在桂花树下,吃着团圆饭赏桂花。 是的,中秋节赏桂花,预示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在古代,人们把桂花及其果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 同学B:中秋节不能缺少的就是吃月饼,妈妈会亲手做各种味道的月饼,好吃极了! 没错,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圆形的月饼,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此外,中秋节还有祭月、赏月、看花灯、饮桂花酒等习俗。 六、有关中秋的诗歌 那中秋的团圆在诗人笔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试着登天梯,比一比谁知道的有关中秋节的诗句最多吧! 同学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同学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同学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哇,你们真的是太棒啦! 七、课堂小结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团团圆圆过中秋吧! 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