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脉络。感知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2.会写“寇、副”等15个生字,理解“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学习重点】
阅读指导,自主识字。结合背景整体把握文意,初步了解叙述的顺序。
【学习难点】
提炼有关信息,能概括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的小标题。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翼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翼军区某部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的任务交给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绝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
背景链接
狼牙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易州十景之一,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又因八路军五名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出名。
1941年秋抗日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日军在此英勇战斗。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资料袋
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作品选材:
主要作品: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战地记者,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共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
《狼牙山五壮士》
检查预习 理清文意
6.狼牙山五壮士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点明人物形象
1.为什么把他们叫作“五壮士”?
2.抓词句,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儿?
3.可以把“壮士”换成“战士”吗?为什么?
读课题,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解析课题
预习检查
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
思考:课文按照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2
脉络:课文分为____部分,给每个部分
概括小标题。
3
勾画描写五位壮士的语句,批注并提出
有疑问的部分进行交流。
4
事情发展
5
本文是写事的记叙文,交代了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 情
内容感知
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
概括
生字积累 强化运用
生字新词
kòu
日 寇


副班长

liú
手榴弹

dàn
子 弹

lūn
抡 拳

guàn
全神贯注


棋盘陀

xuán
悬 崖

fèi
沸 腾

jiàn
山 涧

báo
雹 子


屹 立

yuè
喜 悦


坚强不屈

mài
豪 迈

kòu
结 构:上下结构
部 首:宀
笔 画:11
音 序:K
组 词:
重点生字
字义:
①盗匪。
②敌人来侵略。
寇( ) 冠( )
辨析组词:

穷寇莫追:
指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
敌寇 入寇
guàn
重点生字
贵( ) 贯( )
辨析组词:
字义:
①连贯,穿通。
②原籍。
③姓。

结 构:上下结构
部 首:贝
笔 画:8
音 序:G
组 词:
学贯中西:
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贯彻 一贯
fèi
重点生字
沸( ) 佛( )
辨析组词:
字歌:
冷水要煮沸 粮食别浪费
仿佛有灰尘 拂尘扬把灰
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结 构:左右结构
部 首:氵
笔 画:8
音 序:F
组 词:
沸点 沸腾
xuán
重点生字
悬( ) 患( )
辨析组词:
字迷:
一县在上 下有心字 要问何意 吊在空中
口若悬河:
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结 构:上下结构
部 首:心
笔 画:11
音 序:X
组 词:
悬殊 悬念

重点生字
屹( ) 迄( )
辨析组词:
字歌:
屹立山之巅 迄今梦难圆脚下疙瘩痛 吃药苦难言

结 构:左右结构
部 首:山
笔 画:6
音 序:Y
组 词:
屹立 屹然
巍然屹立:
形容高大雄伟,不可动摇。
日寇
奋战
险要
手榴弹
全神贯注
生词积累
悬崖
斩钉截铁
攀登
居高临下
山涧
雹子
屹立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惊天动地
热血沸腾
粉身碎骨
眺望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高而陡的山崖。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在文中圈画并连词读句。
词语积累
居高临下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形。
全神贯注
悬 崖
屹 立
斩钉截铁
惊天动地
理清脉络 整体感知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当时形势
情节开端
时间
地点
抓关键词,找出相关信息。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接受任务
2
敌众我寡
3
任务艰巨
默读课文,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每个部分拟小标题。
全文梳理
事情发展顺序
标题
结构
顺序
1
2
3
4、5
6-9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四、五部分写得详细,其他部分写得比较简略。
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结构知悉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第三部分:(3)
五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
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结构知悉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敌。
第四部分:(4、5)
第五部分:(6-9)
五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思考交流
谈谈让你感动的内容。
第2-8自然段直接写五壮士
最突出五壮士形象的:英勇跳崖
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诱敌上山、引上顶峰
师生归纳 课堂总结
记叙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2.描写方法:
五壮士与敌人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拟定标题:
我的收获
1.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随堂小测 素养提升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
1.班长马宝玉沉着(zhe zháo zhuó)地指挥战斗。
3.他拧开盖子把手榴(liú liū)弹扔了出去。
2.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
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二、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
英勇____
全神____
__七__八
悬__绝__
__钉__铁
__高__下
坚强____
热血____
气____河
就义
贯注
横 竖
崖 壁
斩 截
居 临
不屈
沸腾
壮山
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面对 ②对着 ③来到 ④将要
①承担 ②失败 ③遭受 ④享有
①停止 ②达到极点 ③走不通的
①提出 ②推选 ③起兵 ④抬起
居高临下( )
身负重伤( )
引上绝路( )
大举进攻( )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人物英雄
气概的词语,批注积累。
2.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第一、二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