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标导航】
1.明确逻辑含义及不同用法,科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
3.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思维。
【导图构建】
【记忆达标】
第一框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的不同含义及多种用法之间的关系 p8
2.广义逻辑学和狭义逻辑学的含义 p8
3.形式逻辑和推理、推理和论证、论辩 p9
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原因、同一律的公式、基本内容及要求p10
2.遵循矛盾律的原因、矛盾律的公式、基本内容及要求p11
3.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p12
4.遵循排中律的原因、排中律的公式、基本内容及要求p13
【考点精析】
知识点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的四种不同含义: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不同用法的关系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オ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特别提醒】区分逻辑的不同含义
1.作为规律的逻辑:“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属于价值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属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规律。
2.作为逻辑规律与规则的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例如:“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你说法不合逻辑”“说话、办事要合乎逻辑,不能随心所欲。”
3.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也指某种理论、观念,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逻辑的研究对象。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逻辑?你这是强盗思维。
4.逻辑这门学问是关于逻辑规律与规则的知识体系。例如: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学有逻辑学这门课程;我们为什么要学逻辑?
知识点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逻辑学的含义
(1)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
(2)狭义的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
(3)广义的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知识拓展】 思维形式结构
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形式结构,简称形式结构。
例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这两个判断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概念在判断构成中的联系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所有......都是......”的形式结构。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如果把具有不同内容的判断加以比较,就可以揭示概念在判断构成中的联系方式;如果把具有不同内容的推理加以比较,就可以揭示判断在推理构成中的联系方式。
2.推理
(1)形式逻辑和推理的关系: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2)推理的构成: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4)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3.论证与论辩----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辩论。
(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4.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三、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1)遵循同一律的原因:要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3)同一律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假的,就是假的。
2、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知识点四、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矛盾律的公式:A不是非A
(3)矛盾律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4)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2、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3、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知识点五、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1)遵循排中律的原因: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2) 排中律的公式:A或者非A
(3)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4)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2、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3、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特别提醒】三大逻辑规律的比较
逻辑规律 公式 公式解释 关键描述 典例 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
A不等于A
不能偷换概念(论题) 白马非马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
A和非A, 必有一假 不可自相矛盾 水是物质, 又不是物质 自相矛盾
排中律 A或者非A A和非A, 必有一真 不能骑墙居中 我既同意又不同意 两不可
共同点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判断
【易错陷阱】
1.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4.承认辩证矛盾与允许逻辑矛盾是一回事。
5.有人问:“有没有飞碟 ”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6.“小张去年还是团员,今年已经是党员了。”这句话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7.要避免思维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就要回避事物的客观矛盾
《答案提示》
1.×提醒:狭义的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
2.×提醒: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目的,错误的思维则往往导致实践的失败。
3.×提醒:这一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
4.×提醒:承认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不是一回事,他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包含逻辑矛盾的判断即自相矛盾的判断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既断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同时又断定事物不具有该属性;而辩证矛盾判断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任何科学的认识都要求排除逻辑矛盾,而任何科学认识又都是在研究对象本身所固有的辩证矛盾,所谓认识事物也就是识事物本身的辩证矛盾。承认辩证矛盾是辩证法的前提和出发点,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故该观点错误。
5.×提醒:这种回答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是在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定一个,并不要求必须马上肯定一个。
6.√提醒: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时间变化了,小张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小张去年还是团员,今年已经是党员了”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7.×提醒: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所以我们不能以回避事物的客矛盾避免思维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故本题判断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