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题各3分,第6题7分)
1.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洼地(wà) 脱臼(jiù) 五彩斑澜(lán)
B. 重幔(màn) 岩脊(jí) 锁屑(xiè) 面面相觑(qù)
C. 辔头(pèi) 狡黠(xiá) 窠巢(guǒ) 鸢飞唳天(yuān)
D. 宏敞(chǎng) 园圃(pǔ) 行辈(háng) 恪尽职守(kè)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B. 月儿到达她行程的终点,悄然隐现在旷野的边沿,只有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际荡漾。
C. 实验中学举行中考动员大会,初三年级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他们精神饱满,气冲斗牛。
D. 中国人用毛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3.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讲述精彩的故事,塑造鲜明的形象,表达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是优秀小说的特质。
B. 十堰中央商务活力区的建设,将颠覆人居生活的理念,也转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
C. 春节假期,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迎春氛围浓厚,受到当地民众和游客欢迎。
D.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4.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沧浪之美,美在山林清幽。 。
⑴沧浪山气候温润,空气清新,是十堰天然的“氧仓”。
⑵最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小花,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一声声清亮的鸣唱在翠绿的叶子上跳跃,滚落在山涧溪流之间。
⑶行走大树之下,山林之中,松风阵阵,送来清凉。
⑷山上随处可见树龄在四五十年的树木,越往深山树木越粗,合抱之木在山间亦有所见。
⑸绵延78公里的青山,如巨大的屏障,屏蔽了来自城市的喧嚣。
⑹山涧那无处不在的小溪清澈见底,夏日里掬一捧在手,遍体清凉。
A. ⑴⑸⑶⑷⑵⑹ B. ⑴⑸⑹⑵⑷⑶ C. ⑸⑷⑴⑶⑹⑵ D. ⑸⑷⑶⑴⑵⑹
5. 下面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词开豪放一派,《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其代表作之一。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六义”。
D.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右,富者居住闾左,故以“闾右”来指代贫苦人民。
6.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⑵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⑶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⑷莫说相公痴, 。(张岱《湖心亭看雪》)
⑸《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 。
⑹《醉翁亭记》中用简笔勾勒醉翁之态的句子是: , , 。
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两句描绘塞北雪压冬林的盛景。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题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先描述军旅生活,再描写词人正在经历的战争场面,最后抒发心中的郁结。
B. 首句先声夺人。“醉”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意味,“挑灯看剑”蕴含词人深沉而丰富的感慨。
C. “八百里”极言战场之大,“五十弦”极言乐器之多,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战争之激烈,预示战事的胜利。
8. 请从画面(形象)、情感两个角度分析“沙场秋点兵”和“可怜白发生”两句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9题2分,10题4分,其他每题3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④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省。后文的“厓山”也在广东省。②弘范: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凡:一共、总共。
9.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遽麾之退 麾:将帅的部下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假如、假使 使为书招张世杰 使:让
C. 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憎恨、厌恶 厓山破 破:破旧
D.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这种、这样 索之固 固:坚硬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接着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观点,最后补充说明“人人皆有仁心”。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B. 【甲】文中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是在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下的选择,同时他也否定了人的富贵之欲。
C. 【乙】文中元世祖亲自召见文天祥并不忍杀之这些侧面描写,衬托出文天祥的忠贞气节让人敬仰。
D. 【乙】文中文天祥被捕后,多次表明心志。他宁愿舍弃性命,也要“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乙】文中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9分,每题3分)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假若胆壮不就是大意,祥子在放胆跑的时候可并不大意。不快跑若是对不起人,快跑而碰伤了车便对不起自己。车是他的命,他知道怎样的小心。小心与大胆放在一处,他便越来越能自信,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作的。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二章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作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他似乎也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四章
13. 简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作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第二章节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两个选段,你感受到了祥子怎样的变化?读完整本书后,你认为祥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17题2分,其他每题3分)
窗 花
耿 翔
⑴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彻底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的好长时光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几乎无别
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透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里,亮在一条
村道上。
⑵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从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
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
着她的故事……
⑶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
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⑷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吗?
⑸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
化之河。这里的凡是叫得很响的艺术,绝不是风花雪月,墨香能染。那些锤钎凿出的石狮子,那些木槌敲击的牛皮鼓,有哪一样不像在黄土上种植五谷,需要的是木和铁合一的工具?是的,陕北的人男耕女织,他们手里握着木头,握着铁,这是他们向土地索取衣食的最基本的方式。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特别是她们的文化与想象的极大反差,却能创造出一些很抽象的窗花,谁会相信,这是出自一群走在庄稼身边的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⑹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的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应该在言语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选文有删节)
16.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梳理情节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完善表格。
事件 “我”的心理
寻窗花 ①
② 窗花 为之倾倒(逐渐平静)
忆窗花 ③
议窗花 赞美
17.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⑸自然段加点词语“俗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综合全文分析,陕北的“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列选项中,对文本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亮”既有红色的窗花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又让“我”在“很深很死”的山坡里看到希望。
B. 将故事“铰”出来而不是“讲”出来,说明窗花艺术已深刻融入到陕北人民的生活中。
C. 第⑷段画线句子描写了剪纸艺人在剪窗花时的种种样子,表现她们的热爱与痴情。
D. “贴得拥挤的窗棂”既是陕北人不讲究的表现,也是他们喜爱窗花的真实反映。
20. 请从文章主题这一角度,分析结尾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每题3分)
纾解年轻人“社恐”关键靠“自疗”
张玉胜
⑴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据《光明日报》报道,在发起的一项网上调查中,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独居独处,依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
⑵社交工具升级、社交能力降级,是当下年轻人群体的一种生活交际尴尬。这种“社恐”心理不只表现为相关调查数据的居高不下,更有“线下独处、线上‘热闹’”的生活现实佐证。社交恐惧症在医学上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常发病于青少年。不过,当下许多年轻人自称的“社恐”尚未达到疾病的程度,只是一种对社交回避、抗拒的负面情绪,但这种带有倾向性的社交焦虑,却应当引发人们的关注。
⑶聚集、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常态现象,与人的本能天性、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进步、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年轻人并没有泯灭交往的欲望,只不过是将这种诉求倾注在了网上、借助于社交软件。一个“加为好友”就可将陌生人拉入朋友圈,能发微信讲的小事就不打电话,能打字说清就不发语音,该参加的婚宴以转账红包代替等等,正是这种手机依赖症,让本该交际的现实往来变为虚拟。
⑷年轻人热衷线上社交的热闹,非但不能消解“社恐”焦虑,反而会拉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社会心理学家描绘出的“群体性孤独”现象,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家人在一起不是彼此交心,而是各自在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畅谈,而是刷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发言,听众在刷新闻头条……
⑸剖析导致年轻人“社恐”心理的成因,不乏对单调生活经历和简单生活阅历的习惯成自然。比如,囿于“自我轴心”式的溺爱成长环境,缺乏对亲戚、邻里关系等传统社会交往的体验,但归根结底却是与对线下社交的自信缺失、胆量缺乏和实践缺位不无关联。
⑹纾解年轻人的“社恐”症,关键还是要靠自我疗法。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矫正年轻人的“社恐”心理,还是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气和社交本领。首先,要消除“恐惧症”。社交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回避、抗拒不过是自欺欺人,唯有直面现实和积极参与,才能在实践中学会社交,这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掘自身优势,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其次,要保持平常心。社交是平等交往、诚意交流和坦白做事。要友善地对待别人,多些乐善好施,在帮助他人时忘却自己的烦恼、证明自身价值;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一定要说出来。
21.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交恐惧症在医学上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发病于青少年。
B. 囿于“自我轴心”式的溺爱成长环境是青少年社恐的根本原因之一。
C. 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气和社交本领是纾解年轻人“社恐”的有效方法。
D. 画线句子论述了“手机依赖症,让本该交际的现实往来变为虚拟”的观点。
23. 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独处的人是最为珍贵的。你认为庄子的观点和本文鼓励年轻人要外出社交的主张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24.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莫辜负
⑵火花是物体燃烧时迸溅的火星,在瞬间闪亮,是生命中绽放的光彩,是头脑中突发的灵感,是暗夜中不灭的理想……请以“火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⑴的正确补题后作文;②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思路清晰;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案
1. D
2.B
3. A
4.C
5.D(每小题3分)
6.⑴似曾相识燕归来 ⑵山山唯落晖 ⑶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⑷更有痴似相公者
⑸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小题1分,每错、漏一字扣0.5分。)
7. D(2分)
8.“沙场秋点兵”描绘战争前将士们整装待发的场面,表达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的宏大抱负(爱国激情/雄心壮志)。(1分)
“可怜白发生”塑造了一位凝重深沉(两鬓斑白)的失意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慨。(1分)
9.B(2分)A.麾:指挥 C.破:文中是被攻破的意思 D.固:坚决地;坚持
10.⑴如果生命和道义不能同时拥有,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了。(2分)
⑵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2分,准确翻译“力”“从”,并补充省略内容。)
11.B(3分)
12.文天祥不跪拜元朝官员;文天祥将《过零丁洋》一诗交于张弘范以表心志;为报答大宋恩泽选择宁死不屈;临刑前非常镇定并叩拜南方。(任答三点满分)
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他)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后英勇就义,终年47岁。
13.心理描写(1分),祥子内心的骄傲与身体的疲乏形成反差(1分),突出其内心的满足与踏实(1分)。
14.突出祥子拉上自己的车后的自信(1分),及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1分)。为后文的祸端(车被大兵抢走)埋伏笔(1分)。
15. 变化:从健壮的、有追求的、自信要强的人,变成堕落的、麻木的、自暴自弃的人。
原因: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压迫、自身性格的缺陷。(评分说明:变化2分,原因1分)
16. ①惊喜(1分) ②看(剪)(1分) ③理解(认同)(1分)
17. “俗物”不俗(1分)。真正的美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这种美接地气、有底气,有文化、可传承(1分)。
18. 窗花中蕴含着动人的人生故事;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劳动创造美。(任答三点满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19. D(3分)
20. ①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1分);②表达我对陕北人勤劳智慧品质的赞美(1分);③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尊重)(1分)。
21. 首先,指出当下大多数青年群体存在社交恐惧问题;其次,点明社交恐惧的的危害;接着进一步探求青年群体社交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供应对社交恐惧的方法。(3分)
22. C(3分)
23. 不矛盾(1分)。庄子的观点是告诉我们个人要保持精神独立,要懂得与自己和谐相处(1分)。这个是一切社会交往的前提,也是本文提到“提高社交自信、社交勇气和社交本领”的内在要求(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