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套社会思品期末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8639.shtml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十八):第八单元综合卷(B)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路小虎跟爸爸去某城市参观,该城市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雕塑(如图所示),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请你判断该城市是( )A.上海 B.虎门 C.福州 D.南京2.右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A.签订时间 B. 签订地点C.内容 D.危害3.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首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口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都城定于天京。你知道“天京”属于现在的哪个省吗( )A.浙江 B.江苏 C.湖北 D.安徽5.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影响6.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提出( )A.协定关税 B.公使进驻北京 C.在华建厂 D.门户开放7.“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 )A.1840年 B.1856年 C. 1900年 D.1931年8.对中华民族来说,伴随着20世纪钟声而来的,不是和平的福音,丽是侵略者的铁蹄。此次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汀了丧权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10.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系列记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片中幼童留学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鸦片战争后一 D.甲午中日战争后1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12.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下列人物属于其中典型代表人物的是( )A.奕诉 B.张謇 C. 曾国藩 D.李鸿章13.在著名搜索网站百度上输入“公车上书的意义”进行搜索,他得到的结果可能是( )A.挽救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使中国从此走向了富强之路14.右面这一漫画讽刺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梁启超 D.严复15.某同学将教材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A. 为走救国之路, △ 再次上书,B. 不作亡国之君, △ 下话变法。C. 反对变法维新, △ 发动政变, D. 以血唤醒民众, △ 慷慨就义16.“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A. 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废除八股文17.如右图人物所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18.《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通过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对《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④张謇弃官经商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9.我国现行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这是一种法定学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删。这种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的做法开端于( )A.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B.新文化运动时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建议C.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D.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作出的规定20.新式学堂的兴办,使在中国延续了千年并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 ) A.1860年 B.1894年 C.1898年 D.1905年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6分)(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此时,日本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4分)(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 A 条约。这次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 B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C 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四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人教网(1)材料一、二、三中的A、B、C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6分)(2)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一例。(4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6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签、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故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6分)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高分系列(十八):第八单元综合卷(B)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B 4.B 5.D 6.D 7.C 8.D9.D 10.A 11.B 12.B 13.B 14.D 15.A 16.A 17.B 18.D 19.A 20.D二、非选择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