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材及学情分析《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学习内容在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班为高一年级平行班,班上有很多专业的篮球、足球、田径等运动员,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专业的运动员,他们运动伤病发生的几率大,学会预防、自我保护和简单的急救包扎处理十分重要。本课学习内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2、 如何正确的预防运动损伤 3、 常见的运动损伤 4、 运动损伤的正确处理 5、 学会简单的几种包扎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四、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五、授课类型:新授课六、教具:投影,多媒体教室,医用包扎器具七、教法与学法:1、教师以PPT、图片和实际生活中我班发生的具体事例对学生加以引导。并安排学生小组模拟受伤后的几种包扎方法进行评比,调动学生积极性。2、学生主要以观看PPT、图片以及回想对比自己或同学在运动中所发生的运动伤害事故,并参与到小组模拟包扎比赛来学习本课内容。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语:上一节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健康的定义,以及健康的四大基石,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将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给大家概括一遍? 教师总结:人人都想获得健康,尤其是首先获得身体健康,但伴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力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受伤的几率也同时增加,那么如何正确的预防和处理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就非常必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思想麻痹大意是常见运动损伤中最主要的因素。运动前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散以及技术上的错误等都可能引起损伤 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当或不坚固,锻练者拥挤在一起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所致. 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运动损伤的分类: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肌肉韧带的扭伤及撕裂、挫伤、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内脏破裂、冻伤、溺水等。按运动损伤的轻重程度分轻伤(伤后不损失工作能力)中等伤(伤后失去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门诊治疗) 重伤(伤后需长期治疗)c、按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轻度伤、中度伤、重度伤d、按损伤组织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e、根据发病的缓急分急性损伤、慢性损伤f、根据病因分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运动损伤的预防: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预防。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意识. b、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c、合理组织安排锻练,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d、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可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于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常见性的运动损伤症状及处理:软组织损伤、关节韧带扭伤、关节脱位、骨折、出血、休克7、 常见运动损伤的出血 出血的分类: 动脉出血:鲜红,喷泉状,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容易引起休克,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暗红,流水般不断流出,危险小于动脉出血,但大静脉出血也会引起致命的后果,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红,渗出性出血,危险性小。 止血法: 加压包扎 ---用于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 抬高伤肢 ---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动脉及较大静脉出血仅作为辅助方法。 屈肢加压止血法 ---用于前臂,手,小腿,足出血不能制止,未有骨折和脱臼,可在肘窝和腘窝处加垫,强力屈肘关节和膝关节,并以绷带“8”字形固定,课有效控制出血。 指压止血法:现场动脉出血常用的简捷的止血措施 止血带止血法:四肢较大动脉出血的时候使用,压力始终,既止血又不会损伤局部组织,记住上止血带的时间,需要长途转运,那么上肢每隔半小时,下肢每一小时应放松2—5分钟,以使上肢间断第回复下血液循环。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此法要慎用。8、拓展练习-----绷带包扎法:作用:固定敷料和夹板,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注意事项:1)动作熟练,尽可能不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疼痛。 2)松紧度要合适,一般露出手指足趾,观察包扎松紧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