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说课大赛】说课过程教学背景1教学过程4教法分析2板书设计5学法分析3教学效果6教学背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1.1 教 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讲粒子的波动性,即是对前两节能量量子化和光的粒子性的内容总结和拓展,也为后面概率波、不确定关系、氢原子光谱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乃至对学生后续学习量子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课标对本章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能根据实验结论,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体会量子论的建立对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影响。(3)本节课的内容及意义通过对光学发展史的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一直争论不休,最终得出举世震惊的结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的学习,培养学生要敢于大胆假设、勇于思维创新、忠于实事求是、贵在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和钻研求真的人生态度。1.2 学情分析一、知识积淀二、学生情况1、了解光的反射、折射、色散,衍射、干涉、2、掌握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3、能量的量子化、光电效应方程4、光的能量ε=hν动量p=的表达式1、具备独立思考和小组协同合作、互助的能力。2、对新的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宏观物体的波动性确实较难理解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1、回顾已有知识2、发挥独自思考和协作能力3、通过习题强化巩固三、应对策略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了解光本质探索的历程。(2)知道光和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3)知道德布罗意假说的内容和频率、波长的表达式;(4)了解物质波的验证过程;(1)沿着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展开教学,尽量再现物理学家的思想和研究方法;(2)通过“小练习”对比,进而理解宏观物体的波动性不明显,并找到验证物质波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知识目标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1.3 教学目标1.4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2、对物质波的理解及波长公式的应用1、波粒二象性的验证过程2、对德布罗意波长公式的理解及应用重点难点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法分析2.1 教法分析复习巩固光学发展史德布罗意波验证实验+++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提问法视频引入发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习题练习+练习法学法分析3.1 学法分析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和观看了解光学的发展史以及主要结论及人物。合作讨论:什么叫光的波粒二象性?哪些实验可以证明?其他物质是否也有波粒二象性归纳总结:验证实物波的过程练中学:宏观物体的波长。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练习法归纳总结教学目标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过程4.1 教学内容流程光学发展史(4分钟)光的波粒二象性能量ε=hν动量p=(7分钟)粒子的波动性的(7分钟)数学推理频率=(3分钟)物质波的实验验证(8分钟)课堂小结(4分钟)随堂练习(5分钟)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作业布置(2分钟)4.2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有记者曾问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布拉格教授:光是波还是粒子?布拉格幽默地回答道:“星期一、三、五它是一个波,星期二、四、六它是一个粒子,星期天物理学家休息。”4.3 光的波粒二象性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4.4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阅读、自学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提出的过程。2、什么叫的德布罗意波?相互讨论,频率和波长的公式是?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讨论合作能力、通过设置阅读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要体现新教学理念下的,学生的主体和教师是主导作用。2、体会依据光具有波波粒二象性,类比推广到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大胆猜想和对科学的痴迷,以至于他本人也说“没有科学特征的狂想曲”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能力培养合作探究4.5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阅读,自学德布罗意波的验证过程,总结归纳2、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本相结合合作讨论,戴维森和汤姆孙的验证过程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讨论合作能力、通过设置阅读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要体现新教学理念下的,学生的主体和教师是主导作用。2、1927年C.J.戴维森和 G.P.汤姆孙(J.J.汤姆孙之子)利用电子束穿过晶体做了电子束的衍射实验。因此,共同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能力培养合作探究4.6 随堂练习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1、计算:速度v=300m/s飞行的子弹,质量为m=0.01kg,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波长实在太小!波动性不明显!2、计算:速度v=10m/s跑步的人,质量为m=60kg,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结论:宏观物体的质量一般较大,动量较大,对应波长较小,波动性不明显。思考:为何看不见,也察觉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4.7 课堂小结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4.7 课堂小结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4.8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上网查询光的波粒二象性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学习之友板书设计5.1 板书设计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一、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学发展史2、光的本质(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例如: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2)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例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3)光子的能量ε=hν和动量p=的表达式二、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波2、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频率,即:=三、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德国物理学家劳厄验证:伦琴射线的波动性2、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验证:电子的波动性教学效果6.1 教学效果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重难点突破为重点、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提升为核心 ,建立教学评价指标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是否提高工作回顾教学背景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通过自评、教师间自评、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反馈等方面谢谢大家希望各位领导、评委、同事给予批评和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