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和危害; 2.了解传染病的分类及意义; 3.知道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及传播途径,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的基本条件。教学难点: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具体控制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老师: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类的物质水平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和同学们交谈,感觉大家都好幸福,但是,各位同学,人类发展过程中于疾病斗争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古代的皇帝追求“长生不老”,到现代的人类追求幸福健康生活。疾病也一种如影随形,在和疾病的斗争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工作者如:扁鹊、华佗、李时珍、孙思邈、宋慈、钱乙、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和学生共同回忆),最近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我国医学工作者大家知道吗?请看视频—— PPT播放屠呦呦获奖的视频。老师:屠呦呦为什么获奖?她研究工作的价值何在?学生:(各类回答)教师:总结研究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而且还在不断地研究中,对人类的贡献巨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板书)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速记课的任务:1.概念和危害;2.传染病分类及意义;3.传染病传播基本条件、途径预防措施;下课前检测学习效果。二、新课学习老师:同学们分组交流本人或者亲人、朋友曾经患过得疾病(PPT提示部分疾病名称)组长汇报,并区分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提示患病的原因、是否可传染)(一)传染病的概念和危害;(板书) 学生:各种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带有传染性的疾病。其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列举几种具体的病原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知道了传染病的危害,那么传染病有哪些危害呢?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课本P12知识各组讨论,我将请组长汇报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同学们谈的很好,我们看课本共同再次巩固一下。教师:我们认识了传染病的概念和对人类的危害,我们就要有目的去防治,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我们要对传染病进行分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3页相关的材料和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知来交流和讨论(可以就一个病例进行交流)(二)传染病的分类及意义(板书)学生:组长回答(教师适时点拨)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回答总结后用PPT展示。教师:刚才同学们谈的很好,下面我和同学们说说我国的《中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分类。强调:1.病原体有变异的特性。2.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忆和区分,以利于有效预防和治疗。 合作探究:——趣味游戏:香水是怎样传播的?(三)传染病的传播的基本条件、途径和预防措施(板书)教师:假如香水代表病原体,请试着描述一下它是如何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教师:总结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ppt展示)强调: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教师:刚才同学们对传染病的传播基本条件有了认识,下面我和同学们讲一下传播途径的知识:ppt展示、师生互动:呼吸道传染病、肠道性传染病、血液性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性传染病、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并且着重就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了交流,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呢?教师提问如何从三个基本环节有针对性去预防传染病(适时点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控制——切断——保护三方面去操作) PPT展示教师:传染病预防各环节有什么具体的“技能包”呢?PPT展示和学生互动交流。1.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的措施预防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引导学生自学,做适当补充,P14)三、课堂检测PPT展示题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针对课的任务进行总结。五、课外作业各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完成下列活动之一。1.小组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调查身边人的洗手现状。2.在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中选择一种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病原体名称、传播途径、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几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