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必修四《政治与法治》导学案
第一课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标要求】 【课时目标】
1.3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其内容 2.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意义 3.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判断标准 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各自基本形态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也就是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
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 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 、 的问题。
知识点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认为: 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决定 ;
3.唯心主义认为: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_______决定_______。
知识点四:唯物主义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唯物主义、 和______唯物主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认为世界是 ,本质上是正确的。
它的不足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 把哲学上的物质混同于 。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 和,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 。它的不足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 ,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 ,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 的 ,因而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_等局限性。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唯心主义的基本派别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主观唯心主义: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王守仁: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④《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⑥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 客观唯心主义:①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②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③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④柏拉图: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现实中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摹本。 ⑤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基础。⑥宗教:上帝通过七日工程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
知识点六: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哲学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有 和 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的基本派别上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误区警示】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2.唯物主义讲究物质,唯心主义讲究意识( )
3.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4.唯心主义本质上是错误的,因此没有意义( )
【课堂合作探究】
议题一: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是2020年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准确把握中国发展大势,是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立足于国情和实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对相关领域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研判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两个方面?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是如何正确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
议题二:如何正确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木、火、土、金、水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二 近年来有一些官员烧香拜佛、求仙问卦看风水,不信马列信鬼神,把佛龛神像都供到了办公室。另外一些官员存在着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作为官场顽疾,形式主义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舆论和意识形态中受到鞭挞和批判。这些现象背后都有唯心主义思想方法理论的支撑。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形态?
(2)“五行学说”体现的哲学形态有哪些合理性和局限性?
(3)烧香拜佛、求仙问卦看风水和形式主义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什么形态?它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构建思维导图
【课后巩固练习】
1.“基因编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能自我复制的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因前沿科技引发的这些问题,要求人们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哲学思考。人们回答这些问题( )
①涉及到面对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②最终要依靠专家发挥理论创新作用
③能够构建起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④需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2年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阳明学”以“心”为宗,倡言“致良知”,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可见,“阳明学”( )
①肯定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②把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③否定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所蕴含的哲学智慧有现实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近代哲学重大基本问题,是因为( )
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于探究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准确揭示了物质第一性原理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偶然和必然的关系问题C.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
5.下列选项与“存在就是被感知”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气者,理之依也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6.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下列对荀子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7.漫画中的招聘者的行为( )
①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图漫画《如此先进》。与漫画包含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 )
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而理念是永恒的 ②名生于真,名者所以别物业
③世界是一团“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熄灭 ④物质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人体感觉的东西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9.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从哲学基本派别来看,下列与费尔巴哈观点一致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两个派别”的斗争外,还看到了“两个对子”的对立,下列选项中分别能体现“两个对子”的观点的是( )
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B.“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运动中的物质是永恒循环的”与“自然界是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D.“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且创造客观世界”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11.材料一 马克思说: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本原,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休谟说: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至于其他东西是否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
材料二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由此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更高级。
思格斯说:“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车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
(1)说一说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 ”贝克莱先生哑口无言。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观点是“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1)贝克莱、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什么哲学基本派别?
(2)这两种哲学基本派别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
13.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有人根据漫画《大树的对话》得出结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彻底否定。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1.C【详解】①④:因前沿科技引发的这些问题,要求人们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哲学思考。人们回答这些问题,涉及到面对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这需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④符合题意。②:人们回答这些问题,最终要在实践探索中进行解答,而不是依靠专家发挥理论创新作用,②错误。③:人们回答这些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需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能够构建起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③错误。
2.C【详解】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而“阳明学”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不合题意。
②:“阳明学”以“心”为宗,倡言“致良知”,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可见,“阳明学”把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②符合题意。③:阳明学”并没有否定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不合题意。④:“阳明学”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所蕴含的哲学智慧有现实意义,④符合题意。
3.D【详解】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于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探究世界的本原问题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探讨,①错误。②④:之所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近代哲学重大基本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②④正确。
③: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的问题,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③排除。
4.A【详解】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正确。BCD:偶然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这均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排除BCD。
5.B【详解】B:“存在就是被感知”夸大了人的感知(主观精神)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认为自己的意识就是世界的本原,世界随我的意识存在而存在,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符合题意。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认为“理”是第一性的,世间万物由理而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A与题意不符。
CD:“气者,理之依也”、“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这两种观点均是把某种物质具体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D与题意不符。
6.B【详解】A: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荀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C: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荀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荀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7.C【详解】②④:漫画中的招聘者因为“裴”与“赔”同音而拒绝裴姓应聘者,并且因为“郑”与“挣”同音而想要录取郑姓的人员,这一做法认为姓氏对企业经营起决定作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②④正确。①:漫画中的观点夸大了姓氏对企业经营的作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与题意不符。③:漫画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③与题意不符。
8.A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漫画左边的树《如此先进》夸大事实,弄虚作假出来的,体现了唯心主义,而与漫画包含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唯物主义。①: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而理念是永恒的,强调理念是世界的本原,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与题干设问不符,①不符合题意。②:名生于真,名者所以别物业,强调名是世界的本原,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与题干设问不符,①不符合题意。③:世界是一团“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熄灭,强调火是是世界的本原,该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与题干设问相符,③符合题意。④:物质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人体感觉的东西,强调物质是是世界的本原,该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与题干设问相符,④符合题意。
9.D【详解】材料中费尔巴哈的观点从哲学基本派别来看属于唯物主义。①:该选项认为“理”是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①。②:该选项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②。③:该选项强调人生病了就有危机感和恐惧感,恐惧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没,其实鬼并不存在只存在于某些人的内心,是因为害怕才会恐惧于鬼的存在,而不是说真的有鬼,忧惧和鬼的意识的产生是由疾病的客观存在决定的,所以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③符合题意。④:该选项强调了“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符合题意。
10.B【详解】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属于唯物主义,“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意思是凡是有形态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一些大自然现象的表现,而这样现象,都可以解释为灵气驱动的使然,属于唯物主义,A不选。
B:“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静止的观点,二者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入选。C:物质运动是永恒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和运动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这体现了辩证法;“自然界是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也体现了辩证法,C不选。
D:“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唯心主义观点,“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认为理论是第一性的,也是唯心主义观点,D不选。
11.(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2.(1)贝克莱、王夫之的观点分属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点。
(2)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③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坚持了可知论。
13.(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由于唯物主义如实地反映了世界的本质,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的过程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斗争而发展。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某些阶段上也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因而不能说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体系中也有一些合理的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也有一些唯心主义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理论的素材,因而在人类认识史上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言的,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分析都应采取辩证的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