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学习目标:在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意义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因素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结合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经过教师启发、讲解,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仿,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学会合理安排负荷和运动强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锻炼中有没有出现过很轻松或者很疲劳的情况? 出现过这些情况就说明你没有科学健身,在体育锻炼中太过轻松是运动负荷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太过疲劳是因为运动负荷太大,影响身体健康。那怎么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老师提问)运动负荷的定义: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刺激的大小决定了运动效果的好坏。(学生参与,做原地高抬腿)运动负荷过大,容易影响我们今后几天的运动安排,甚至导致运动损伤,运动负荷过小我们很难产生身体反应,锻炼效果就进行缓慢。所以,只有适合自身的适宜刺激才是最有效的运动负荷,这种刺激能够让我们人体发生适中的反应,并能逐渐适应。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老师提问)负荷量(完成运动的负荷总量) ①距离:完成各种周期性练习的距离②次数:运动中重复练习的次数 ③持续时间:一个运动周期内的总时间④重量:完成练习的总负重量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P。 ①速度 ②难度 ③远度 ④高度 ⑤单位(每次)联系的负重量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老师提问)同学们看书交流讨论后回答:依身定做,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合理搭配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练习密度要适宜;处理好运动与恢复的关系。过渡:怎样才能知道运动负荷的大小是否适宜?(运动负荷的大小可利用心率、血压、血乳酸等生理生化指标来度量,其中心率是操作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指标。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一)、心率的概念及生理意义1、概念: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2、生理意义(1)运动时,心率会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运动结束后,心率会随之降低。(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得到了提高,他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心率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低,而且运动结束后,心率恢复至安静水平的时间也比较短。 (二)、心率的测定部位和测定方法 测试心率的部位:桡动脉、颈动脉、颞动脉 测试心率的方法:10秒计时测试乘以6(三)、如何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1、最大心率定义:人体心率的增加有一点的限度 2、最大心率:220-年龄。 3、活动:测一测(5个学生参与) 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先测静止时的脉搏跳动的次数测出来,然后剧烈运动停下来时即可测定10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10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6,就是此时的心率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一)、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肺功能的锻炼事,常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二)、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的消除情况对于健康人来说,每日晨起时的安静心率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可以作为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简易指标。如果第二天早晨安静时的脉率超过前一天早晨的安静脉率,则说明运动负荷太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运动疲劳消除状况的自我判断: ①晨脉。(清晨、平卧、安静、空腹) ②疲劳自觉症状测定表A、症状 B、精神症状 C、神经感觉的症状1、头沉 1、头脑不清醒、头昏眼花 1、眼睛疲劳、眼冒金星、眼无神2、头疼 2、思想不集中、厌倦思考 2、眼发涩、眼发干3、全身懒倦 3、不爱动、不爱说话 3、动作不灵活、出错误4、身体某处无力 4、针扎似得疼痛 4、脚跟发软5、肩酸 5、困倦 5、味觉改变、嗅觉厌腻6、呼吸困难、气短 6、精神涣散 6、晕眩7、腿无力 7、对事情不积极 7、眼皮和其他肌肉跳动8、唾液少、口干 8、记忆力减退 8、听觉迟钝、耳鸣作业: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试着测下自己平常运动的负荷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给自己制定一个在合理运动负荷下的运动计划。 总结: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难点)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2)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重点) (1)心率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测定心率的方法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综上所述:运动负荷的安排必须科学合理,应当采用适合于自身体质的运动强度和负荷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体育锻炼和文化课学习两不误,用体育活动获得的良好身体素质为我们的文化课学习服务,努力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