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课时页)课题 6.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 友善相待 总第 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2.通过了解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关爱他人的事例,体会友善的内涵。 3.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人与人相处要平等友善。平等友善的内涵要求。重点落实的学 科学生核心素 养 社会责任——合作担当,生态意识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讲述“光头班”的故事。 思考:在这个“光头班”里,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怎样相互关爱的? 思考 交流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建设美好社会需要人们的相互关爱与帮助 1.知识点: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2.活动园:关爱环卫工人的故事。 播放视频:城市守护者。 提问: 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想一想: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活动二】: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 知识点: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传递过程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活动园: 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提问: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 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角: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活动三】: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各方合力 1.知识点: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 2.播放视频: 3.活动园:请阅读下面的法律规定。 提问: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小结: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补充:什么是弱势群体 阅读 认识 思考 分享交流 认识提高 阅读 认识 调查了解 阅读 观看视频 思考 交流 结合生活场景或教材内容,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学生认识到弱势群体更需要关注,共建美好社会需要人们相互关爱帮助。 通过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要有尊重和平等的现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存在弱势群体,他们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 重,平等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课堂小结 1.选词填空。 2.分组竞争。 巩固知识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课后作业 参加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板书设计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需 要 平等相待 彼此关爱 相互帮助 要求 每个社会成员尽责 国家和社会提供有效保障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