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学设计一、课标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本课内容围绕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二、教材分析【本框地位】本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明确社会发展进程、规律及其动因,为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奠定理论基础,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而且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及阶级分析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本框内容】本课分两目,从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推动其演进的动力及演进的规律,借以理解社会发展趋势,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第一目为“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材通过四个“探究与分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维度分析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演进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文明、国家的出现及本质以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材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及“专家点评”阐释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演变的规律及其动力,理解社会发展趋势及其必然性,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真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三、学情分析【学习基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经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后,他们对五种社会形态有了一定认知,但是停留在对具体故事感知阶段,对于现象背后本质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缺乏思考。【认知水平】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高一新生对社会发展的演进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等深层次知识缺乏理性认知。【能力状况】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思想,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国家宝藏展示与述说为背景,创设情境,设计系列任务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悟实践和认识关系。四、学习目标1.领会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2.学会辩证的看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领会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能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学科核心素养3.基于对生产力水平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能积极进取,努力发展自身,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逐渐树立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基本规律、基本矛盾及趋势【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六、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入系列议题来引导学生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具体教学方法如下:【启发式教学法】根据议学任务,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生动活泼学习。【情境教学法】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文物”为主题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置于情境之中,再经过巧妙设问,调动学生想象力及思维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探究法】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小组围绕议题进行商议论证,进而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自主学习:课前复习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导入环节】播放视频:历史发展所遗留的文物中蕴藏着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今天大家都是文物的守护人,我们一起通过守护人的讲述聆听历史的声音,揭秘人类发展的密码。总议题:历史文物中蕴藏着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奥秘?【讲授新课】议题一:人类社会发生更替的秘诀是什么?情境1:展示图片及相关材料“原始社会玉器-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它是一个广泛分布于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3万6千5百平方公里空间区域,存续于距今5300至4300年前时间范围的文化滋润下,核心区域位于今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瓶窑一带的史前王国。议学活动:1.第一小组分享并结合故事概括原始社会的特征。2.探究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情境2:播放视频,展示相关图片:“奴隶社会青铜器——殷墟文化遗址”1928年10月13日,考古人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首次掀开黄土,揭开了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纱。自发掘以来,殷墟已经成为我国发掘面积最大、发掘时间最久、遗存最为丰富、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遗址。议学活动:1.第二小组分享并阐述其背后体现怎样的时代变迁?2.这样的变迁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是后退?小组商议,组际展开辩论。3.小组交流填写完成表格。(特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的地位与关系产品如何分配情境3:展示图片及相关材料“封建王朝——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东3.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园内出土的铜车马、青铜水禽、石铠甲、百戏俑等文物,为研究秦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实物材料,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议学活动:1.第三小组分享并阐述其背后体现怎样的时代变迁?2.探究其描绘了怎样的盛世生活景象?情境4:展示图片及相关材料“珍妮纺织机”恩格斯曾对它做出评价: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颠覆性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由此可见在工业革命发展史上,珍妮纺织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仅是一架简单的纺织工具。它的问世,给大型织布厂的出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议学活动:1.展示了怎样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2.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机器是工人的福音还是噩梦?小组商议,组际辩论。生产力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的地位与关系产品如何分配议题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和基本矛盾能否被消除?情境5:英国工业革命后,曾发生多次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1836年和1847年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爆发更为频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萧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议学活动: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2.思考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能否消除?议题三: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矛盾?情境6: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片段。展示材料、图片二十大报告。教师运用产生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原理,直接向同学阐释社会主义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因此并不会像资本主义一样走向灭亡,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八、评价设计本课教学围绕“国家宝藏文物”创设主题情境并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认知规律开展了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活动,阐明实践的重要性并展现灿烂璀璨的历史文化。本设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全面反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