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青岛二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历史)
第I 卷客观题 (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
1. 在西亚地区,考古发现了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一个统治者,他 戴头冠,身穿长褶裙,强健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手刃 敌人;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的西亚
A. 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 B. 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 宗教主导了人们生活 D. 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2. 据吉希腊神话传说,埃利斯国王受德尔菲神谕启示,联合其他希腊城邦在奥林匹亚举办 竞技会。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奥运传统在古希腊延续。公元前416年的奥运会车马比赛项 目中,雅典贵族亚西比德花重金训练御手,派出:7辆赛车独揽3奖,赛后他将胜利归于整个 雅典。这说明
A. 奥运会起源与王权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有关
B. 奥运会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C. 古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具有民主传统
D. 参加奥运会是希腊城邦赋予贵族特权之一
3. 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 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做法。这说明
A. 各地文明相互借鉴 B. 文明发展具有历史统一性
C. 人类文明同步发展 D. 古代帝国均选择中央集权
4.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 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 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A. 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 B. 古代希腊文明源自于西亚
C.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 D. 西亚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5. 中古时期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它是由愿意学习的人们自由组织的。大学的兴起被认为 是欧洲中古时期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最大的大学是巴黎大学,它是后来牛津、剑 桥、布拉格、维也纳等诸所大学效法的榜样。中古后期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 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复苏
c. 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 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 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做法
A. 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B.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 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 D. 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7.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 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 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国家法律提供借鉴 B. 罗马法是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C. 罗马法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罗马法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B.1070 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86年威廉召集所有等 级的领主和贵族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 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该誓约
A.促使英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 导致英国陷入长期的割据和混战状态
C. 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 D. 强化了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9.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800年,法国对西部勒芒地区发布法令, 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 再承担手工业劳役。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 庄园制度面临解体 B. 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 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 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10.中古时期,日本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天皇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首脑;日本 借用了汉字,但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日本人接受了佛教,但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之做了修 改。这反映了日本
A. 善于学习外来文明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D. 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
1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 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 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吃饭 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只有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 边缘化的厄运。这类观点
A. 认为古非洲文明具有独立封闭的特点 B. 对非洲历史文化的认识全面客观
C. 看待非洲文明的态度存在歧视与偏见 D. 为非洲国家走向现代化指明方向
12. “浮动园地”(如图所示)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
获得7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据此可知,“浮动园地”
A. 是古代玛雅人智慧的体现 B. 有助于缓解人地矛盾
C. 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D. 培育出甜高粱等作物
13. 下表是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建立的特许商业殖民公司的代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公司名称 目标
1555年 莫斯科公司 以俄国为目标,后扩展到中亚、波斯
1588年 几内亚公司 以劫运黑人、黄金为目标
1597年 勒几特公司 以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为目标
1600年 东印度公司 以印度、东南亚、中国为目标,拥有在东印度的政治统治 权、贸易垄断权等
A.确立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B.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形成了区域化国际贸易
14.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 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这些航海行动的解释合理的是
A. 导致东西方原有的传统航路遭到废弃 B. 解决了欧洲的商业危机
C. 使西班牙和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挑战 D. 开辟了欧亚间最短航线
)15.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在浩渺的太平洋经营了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也被称 为“马尼拉帆船贸易”。该贸易
A.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进行 B. 使西班牙率先实现了社会转型
C. 揭开了跨洲商业贸易序幕 D. 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
16. 下图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图 中信息可以说明
时间 违法行为类型 1566年 1605年 1608年 1613年
园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围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居中转售 0 0 1 3
总计 34 143 244 454
A. 商业革命扩大了市场贸易范围 B. 英国以法律化解贸易纠纷
C. 价格革命加剧了市场秩序紊乱 D. “光荣”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7.英国在14到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规定只有“王室成员、高阶神职人员、伯爵、 男爵、骑士和上流社会人士才可穿戴毛皮、贵重丝绸衣物,但是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 阶级,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众审美发生重大变化 B.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
C. 教会的权威逐渐的减弱 D. 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
18.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规定:“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 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 于赦罪。”上述规定
A. 强化了天主教的权威 B. 动摇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C. 缓和了教派间的矛盾 D. 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诉求
19. 牛顿的成就证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 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这表明牛顿力学
A. 鼓励实验和理论探索 B.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C. 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 D. 推翻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20. 《论犯罪与刑罚》是近代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的代表作,于1764年首次出版。作者提 出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其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它们应该永远以“量 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该书
A. 带有启蒙时代的特点 B. 加速文艺复兴的进程
C. 旨在打击教会的势力 D. 着眼于意大利的统一
21.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 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
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 定体现了
A.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 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 行政权呈现出扩大趋势 D. 总统和国会的矛盾激化
22. 巴黎公社领导人瓦尔兰,原为装订工人,担任公社财政委员时依然身着简装,过着简朴 的生活。当他发现爱德华将军定制了一套6000法郎的将军服时,立即在账单上批示:公社 没有钱买这样贵重的衣服。瓦尔兰的行为反映了
A. 公社领导人出身低微 B. 巴黎公社陷入财政危机
C. 人民公仆的精神气质 D. 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
23. 据钱乘旦等所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记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59~1941)在位20多 年,却从来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 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多元性 B. 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 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D. 普鲁士未主导帝国的统一
24.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规定了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 “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 后又废除了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 《航海条例》。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B. 国际关系持续紧张引发了矛盾冲突
C. 工人阶级抵制议会不公正的法案 D.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推动了政策调整,
25. 下图是1750~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英国
年份
A. 技术创新引领经济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C. 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的产生 D.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支柱地位
26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 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 垄断了大西洋航运。上述现象表明
A. 生产集中促使传统交通工具消失 B. 经济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 交通运输革新成为生产主要动力 D. 自由贸易竞争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27. 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 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A.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 B. 运用了暴力革命的手段
C. 运用了工农联盟策略 D. 践行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28.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 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 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
A. 宣传欧美的生活方式 B. 存在一定的种族偏见
C. 重视争夺非洲的市场 D. 推动非洲文明的进步
),19世纪,拉美国家在获得独立后的发展中,“没有经历工业化,也没有经历像美国和加拿大那样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拉美各国
重新沦为美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旧经济体制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保留了大量的旧的殖民体制的残余
D. 各国间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30.世界各地区之间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 这个进步也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 起的。这说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
A.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交融 B. 激化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C. 阻碍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 推动了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
(
《50
)
第Ⅱ卷 主观题(共3题,满分40分)
31. (共13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 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 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 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 ……随着城市的 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 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6分)
(2)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城市在中世纪晚期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胚细胞。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32. (共13分)纸币图案体现了一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93年开始,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开始逐步发行带有固定面额 的纸币。正面均印有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注:“不列颠尼亚女神,英国海洋力量的象征。 她的形象是身披盔甲,手持海神波塞冬三叉戟和盾,背向大海。)
材料二 二战后英格兰银行对纸币图案进行改革,正面均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面则
选取了不同人物。以下是部分纸币反面图案:
(
莎士比亚塑像
)物理学家艾萨克 ·牛顿
(
E20
)C(6 oizss (0006567;8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 瓦特的资助人博尔顿(左)与瓦特(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793年英格兰银行选择不列颠尼亚女神作为英镑图 案的原因。(3分)
(2)请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镑图案选取四位(组)人物的理由。(10分)
33. (共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蔗糖原产地在亚洲,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将制糖技术传入欧洲。由于甘蔗种植需要强 烈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 1503年,西班牙第一座糖厂在美洲开张,之后西欧国家相继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先前居 住的加勒比人几乎全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16世纪末,糖在英国是贵 重的药品,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食用。17世纪初,茶叶传入英国,喝加糖红茶更是身份高贵 的象征。伴随着茶叶税减少和印度茶叶的大量种植,蔗糖消费也迅速提升,至1800年,英 国的糖消费在150年的时间里大概增长了近25倍。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贸易风潮在英国 风起云涌,蔗糖价格大幅度下跌,糖成为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很多饭, 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穷人们很快变得比贵族更加嗜糖。高强度的工作压缩工人的用餐时间,生 活的压力迫使女性走进工厂,无暇准备饭菜, 一杯加了糖的热茶、 一块抹了奶油跟糖的面包, 既能立时提神,又能迅速补充热量,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糖成为餐 桌上的必需品。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
围绕材料提取信息,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说明蔗糖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 一部“舌尖上的血泪史”。
(要求:角度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经济史角度: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被发现,三角贸易使欧洲市场蔗糖的供给量大大
增加;伴随殖民扩张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饮茶加糖的风气逐渐普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蔗糖作为奢侈品的地位逐渐下降;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贸易政策使蔗糖价格下降,同时,
A B B C C C A C D B 工业革命也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廉价方便的茶、糖、面包逐渐成为劳动人民的必需品。答案
(8分,一点 2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血泪史角度:蔗糖贸易是建立在对美洲、非洲掠夺的基础上,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答案 C B B C D C D D C A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黑奴被贩卖、压榨,美洲、非洲的发展进程被打断;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工人的用餐时间短、生活贫困,家庭主妇外出工作等,题号
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6分,一点 3分)
答案 B C C D A B D B C D
31.(共 13分)
(1)①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较弱,国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②经济上
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③思想上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6分)
(2)这句话说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分)①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或:商品
经济;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阶层壮大);③一些
城市以财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王权的加强(或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为民族国
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城市兴办大学,推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
束缚(或有利于大学的兴起;思想的解放)。(6分,任答三点)
32.(共 13分)
(1)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凭借强大的海洋力量,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海上霸权,奠
定近代英国崛起的基础。1793年,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强大的海洋力量为其扩张提供保
障。(3分:事件 2分+对英国的意义 1分)
(2)牛顿: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成的力学体系,为近
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分)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杰出代表,著作《哈姆雷特》、《李尔王》等,体现了人文主义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解放了长期被压抑的人性,推动文艺复兴在英国扩展。(3分)
亚当·斯密:启蒙运动中英国的启蒙思想家、经济学家,著作《国富论》,提出自由主
义思想。(2分)
博尔顿、瓦特:在博尔顿的资助下,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
的问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和交通工具的革命。(3分)
33.(共 14分)
高一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