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真题及模拟题演练1.(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C.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 D.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2.(2022·广东·高考真题)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可与酸反应B 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碱性C 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 铁与高温下会反应D 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 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A.A B.B C.C D.D3.(2018·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化合物中,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且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的是A.MgCl2 B.Ca(NO3)2 C.FeSO4 D.AlCl34.(2020·全国·高考真题)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气体 溶液A. H2S 稀盐酸B. HCl 稀氨水C. NO 稀H2SO4D. CO2 饱和NaHCO3溶液A.A B.B C.C D.D5.(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勤劳致富,越努力越幸福。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明矾净水 明矾具有氧化性B 小苏打用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气体C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热的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D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N、P等元素A.A B.B C.C D.D6.(2023·浙江台州·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膨松剂 B.氮化硅熔点高,可用来制作坩埚C.液氨易溶于水,可用作致冷剂 D.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7.(2023·浙江嘉兴·统考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能与酸反应,可用作抗胃酸药B.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冷敷袋的主要物质C.Al还原性比Fe强,Al和能发生铝热反应得到FeD.易结合水变成蓝色晶体,可用来检验水8.(2023·上海闵行·统考二模)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都能实现的是A.B.C.D.9.(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侯氏制碱法主要过程如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X为 B.氨盐水中通入气体X后,溶液中大量减少C.操作b为过滤 D.悬浊液a中的不溶物主要是10.(2023·全国·模拟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都可用作食品防腐剂B.CaO、硅胶、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都可用作胃酸中和剂D.NaClO、都可用作漂白剂11.(2023·广东·统考一模)下列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陈述I 陈述IIA Al具有两性 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B Na2O2具有氧化性 Na2O2可氧化CO2产生氧气C 纯碱溶液呈碱性 纯碱溶液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D SO2具有漂白性 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褪色A.A B.B C.C D.D12.(2023·广东梅州·统考模拟预测)侯氏制碱法以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下列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的步骤对应的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A.制取 B.制取 C.过滤固体 D.灼烧分解A.A B.B C.C D.D13.(2023·山东·统考一模)下列实验装置的使用及操作正确的是A.①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B.②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氨气C.③制备NaHCO3 D.④钠的燃烧反应14.(2022·广东佛山·统考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操作或现象错误的是A.分别滴入2滴酚酞溶液 B.加热溶液 C.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D.检查装置气密性A.A B.B C.C D.D15.(2022·四川雅安·统考三模)下列操作与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操作与现象 结论A 向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2O2粉末,产生红褐色沉淀 硫酸亚铁已变质B 在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沉入底部并观察到气泡产生 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且生成的气体为氢气C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用CaCl2溶液可鉴别KHCO3溶液和(NH4)2CO3溶液D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含淀粉的KI溶液,溶液变蓝色,并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CuI2A.A B.B C.C D.D2.Na2CO3 与 HCl 互相滴加的考查(1) 反应方程式不同① 向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HCl+Na2CO3 === NaCl+NaHCO3、HCl+NaHCO3 === NaCl+CO2 ↑ +H2O②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 Na2CO3 溶液:2HCl+Na2CO3 === 2NaCl+CO2 ↑ +H2O(2) 实验现象不同二者互滴产生的现象不同,向 Na2CO3 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气体产生,后来产生气泡;向盐酸里逐滴加入 Na2CO3 溶液,立即有气泡产生。因此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Na2CO3 溶液和盐酸;(3) 产生气体的量可能不同二者滴加顺序不同,产生的气体的多少也可能不同,当时,① 方法所得的体积要小于 ② 方法。真题及模拟题演练16.(2021·新疆巴音郭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学校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法不能鉴别和的是( )A.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看反应剧烈程度B.分别配成溶液,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现象C.分别配成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D.分别装入试管中加热,并将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17.(2017·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一模)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①② B.③⑥C.④⑤ D.②⑤18.(2018·天津·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NH3C.用图3制备并检验H2的可燃性 D.用图4装置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二、实验题19.(2022·河北·模拟预测)碳化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在空气中易潮解。制备的一种原理是:。实验室制备CO的一种原理是: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CO、和,通过净化得到CO。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碳化锂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下。已知:碳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乙炔()。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里通常将金属锂保存在_______中。(2)气流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3)实验时,先点燃_______(填“A”或“C”)处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4)装置D中集气瓶收集的气体经干燥后得到_______(填化学式)。(5)如果用甲酸(HCOOH)代替草酸(其他不变),也可以制备CO,用甲酸制备C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设计简单实验检验碳化锂产品中是否有锂单质:_______。(7)取少量碳化锂投入酸性溶液(含)中,振荡,溶液由紫色变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A.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因此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A正确;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B错误;C.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食醋可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C正确;D.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D正确;答案选B。2.A【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主要用来做膨松剂,故A符合题意;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以用于处理酸性废水,故B不符合题意;C.熔融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因此必须将模具干燥,故C不符合题意;D.钢板上镀铝,保护钢板,金属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而保护金属铝不被腐蚀,,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3.D【详解】A.能生成碳酸镁沉淀,但碳酸镁不溶于氢氧化钠,则A不符合题意;B. 能生成碳酸钙沉淀,但碳酸钙不溶于氢氧化钠,则B不符合题意;C. 能生成碳酸亚铁沉淀,但碳酸亚铁不溶于氢氧化钠,则C不符合题意;D.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发生双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知道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特性,比如氢氧化铝是两性物质,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4.B【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详解】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故选B。5.A【详解】A.明矾净水的基本原理是明矾在水中能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结合,产生氢氧化铝胶体,与明矾具有氧化性无关,A项中的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B.小苏打为NaHCO3,受热分解出CO2气体,可以用作发泡剂烘焙面包,B项中的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有关联;C.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加热促进盐类的水解,油脂可以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具有可溶性盐和甘油,所以可以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C项中的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有关联;D.厨余垃圾含N、P等元素,是植物生成需要的元素,所以可以用厨余垃圾制肥料,,C项中的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有关联。答案选A。6.C【详解】A.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可用作膨松剂,A正确;B.氮化硅为共价晶体,具有强度高,硬度大、熔点高等特点,可以用于制作切割刀具,制作坩埚,制作高温轴承等,B正确;C.氨气的沸点较高,易液化,且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做制冷剂,与其易溶于水无关,C错误;D.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剂,D正确;故答案为:C。7.B【详解】A.能与酸反应消耗氢离子,可用作抗胃酸药,A正确;B. 受热易分解是化学性质,与可用作冷敷袋不存在对应关系,B错误;C.Al还原性比Fe强,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制取还原性弱的,所以Al和能发生铝热反应得到Fe,C正确;D.易结合水由无色变成蓝色晶体,所以可用来检验水,D正确;故选B。8.D【详解】A.在点燃条件下氮气和氧气不反应,A错误;B.点燃条件下,铁和氯气反应生成三价铁,B错误;C.单质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C错误;D.根据侯氏制碱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碳酸氢钠,D正确;故选D。9.D【分析】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形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过滤,将碳酸氢钠煅烧得到二氧化碳、水、碳酸钠,二氧化碳循环使用,滤液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分离回收。【详解】A.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因此气体X为,故A正确;B.氨盐水中通入气体X后,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因此溶液中大量减少,故B正确;C.悬浊液的a得到滤渣和滤液,说明操作b为过滤,故C正确;D.悬浊液a中的不溶物主要是碳酸氢钠晶体,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10.B【详解】A.少量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可以有效地减少微生物的滋生,起到食品防腐的作用,A说法正确;B.溶于水产生大量热并生成,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气体和液体的干燥剂,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B说法错误;C.、均可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反应,C说法正确;D.NaClO、都具有强氧化性,均可用作漂白剂,D说法正确;故选B。11.C【详解】A.浓硝酸和铝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故A不符合题意;B.Na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气,不是氧化CO2产生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C.纯碱溶液呈碱性,碱性物质能和油污反应,存在因果关系且均正确,故C符合题意;D.SO2和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但是不能使其褪色,陈述Ⅱ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D【详解】A.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可制备氨气,上述实验装置科学合理,A不符合题意;B.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性质,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来制备碳酸氢钠晶体,装置和操作无误,B不符合题意;C.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后,利用过滤步骤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过滤操作无误,C不符合题意;D.灼烧碳酸氢钠可转化为纯碱,但实验室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需略向下倾斜,否则可能会有水蒸气回流试管底部引起炸裂,D符合题意;故选D。13.C【详解】A.①装置可以制备溴苯,但不能证明有HBr产生,因为溴有挥发性,与硝酸银生成淡黄色沉淀,且HBr易溶于水,应该有防倒吸装置,A错误;B.②装置可以制备干燥的氨气,但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B错误;C.向饱和氨的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有NaHCO3析出,C正确;D.钠的燃烧反应不能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玻璃易炸裂,D错误;故答案为:C。14.B【详解】A.同种浓度下,碳酸钠的碱性比碳酸氢钠大,A项正确;B.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B项错误;C.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C项正确;D.止水夹夹紧,长颈漏斗形成稳定水柱,D项正确;故答案选B。15.B【详解】A.Na2O2具有氧化性,Na2O2能把Fe2+氧化为Fe3+,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说明硫酸亚铁已变质,故A错误;B.钠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在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沉入底部并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故B正确;C.NaHCO3溶液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C错误;D.向Cu(NO3)2溶液中加入含淀粉的KI溶液,发生反应,溶液变蓝色,生成白色沉淀是CuI,故D错误;选B。16.C【详解】A.和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的反应更剧烈,可鉴别,A项正确;B.分别配成溶液,滴加稀盐酸,马上产生气体的是溶液,过一会放出气体的为溶液,可以鉴别,B项正确;C.分别配成和溶液,均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鉴别,C项错误;D.加热分解放出,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热不易分解,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可以鉴别,D项正确;故选C。17.B【详解】①Na2CO3、NaHCO3溶液均因水解呈碱性,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两溶液,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前者溶液中c(OH-)大,pH大,故①合理;②Na2CO3、NaHCO3溶液均因水解呈碱性,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两溶液,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前者溶液中c(OH-)大,分别滴加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溶液,故②合理;③在溶液中加热,碳酸氢钠达不到分解的温度,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均没有气体生成,故③不合理;④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NaHCO3开始就有气体放出,即NaHCO3+HCl=NaCl+H2O+CO2↑,而Na2CO3反应可分两步,即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 NaCl+H2O+CO2↑,第一步不产生气体,故④合理;⑤向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即Na2CO3+BaCl2=BaCO3↓+2NaCl,而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故⑤合理;⑥二者均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即Na2CO3+Ba(OH)2=BaCO3↓+2NaOH,2NaHCO3+Ba(OH)2=BaCO3↓+Na2CO3+2H2O,不能鉴别二者,故⑥不合理;由上分析可知,不合理的是③⑥,B正确;答案为B。18.D【详解】A.1mol/L的盐酸为稀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不能反应生成氯气,故A错误;B.NH3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C.点燃H2前需验纯,故C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碳酸钠不能,故D正确;故选D。19.(1)石蜡(2)E→C→B→D(3) A 制备CO气体,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干扰实验(4)、CO(5)(6)取少量碳化锂产品加入足量水,将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含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再通入水中,若有气泡产生,则含锂,否则不含锂(7)【分析】通过锂与CO反应制备,可知装置C是制备所用;反应需要CO,通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即装置A制备CO所用;生成CO同时,还会产生和,可以用碱石灰吸收;碳化锂在空气中易潮解,则在尾气处理前,要加浓硫酸洗气瓶,吸收水,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锂的密度小于煤油,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将锂保存在石蜡中,避免锂与空气中水、氧气等反应,故答案为:石蜡;(2)E中用碱石灰吸收CO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中盛放浓硫酸,防止水槽中水蒸气进入C中与碳化锂、锂反应。装置连接顺序是:A(制备CO)→E(净化CO)→C(CO和锂反应)→B(吸收水蒸气)→D(收集尾气),故答案为:E→C→B→D;(3)空气中氧气、水蒸气等能与锂反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产生CO排尽装置内空气,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答案为:A;制备CO气体,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干扰实验;(4)收集的气体有产物,同时还有未反应完的CO,故答案为:、CO;(5)HCO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CO和,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6)碳化锂与水反应生成乙炔,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乙炔,若有氢气则会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有锂残留,故答案为:取少量碳化锂产品加入足量水,将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含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再通入水中,若有气泡产生,则含锂,否则不含锂;(7)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碳化锂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含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硫酸锰、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