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卤代烃的用途及卤原子的检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3 卤代烃的用途及卤原子的检验含解析

资源简介

模块三 卤代烃的用途及卤素原子的检验
1掌握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了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 实验步骤:
  取少量卤代烃于试管中 → 加入 NaOH 水溶液 → 加热煮沸 → 冷却后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 → 加入 AgNO 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2 实验原理:
  ① 水解:
  ② 酸化:HNO 3 +NaOH===NaNO 3 +H 2 O
  ③ 检验:AgNO 3 +NaX===AgX ↓ +NaNO 3
 
知识精炼
1.欲检验卤代烃的卤元素,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组合是
①滴入2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②取少量上层水溶液③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④加入1mL5%NaOH溶液⑤移入盛有1mL稀硝酸的试管中⑥振荡后加热
A.②④⑤⑥③① B.③④⑥②⑤①C.③④⑤⑥②① D.③④②⑥⑤①
2.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常伴随消去反应的发生。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观察反应后溶液的分层现象,检验溴乙烷是否完全反应
B.取反应后溶液滴加溶液,检验是否有生成
C.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Na,检验是否有乙醇生成
D.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苯酚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 溶液变紫色 羟基使苯环上的H变活泼
B 在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苯样品 溶液褪色 苯样品中一定含有甲苯
C 在2-溴丁烷中加入AgNO3溶液 产生浅黄色沉淀 2-溴丁烷含溴元素
D 在某种油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 油层消失 该油可能是植物油
A.A B.B C.C D.D
4.涂改液中含有的氯仿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为检验卤代烃中的氯元素,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②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③冷却 ④取少许涂改液于试管中 ⑤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 ⑥加入NaOH溶液
A.④⑥②③⑤① B.④⑤⑥③②①
C.④⑤②⑥③① D.④②⑥③⑤①
5.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将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再加入溶液,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
B 鉴别苯和乙苯 向装有苯、乙苯的试管中分别滴加酸性溶液
C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D 证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 将乙醇与浓硫酸迅速加热到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A.A B.B C.C D.D
6.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浓溴水后过滤
B.除去溴苯中的溴,可用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后分液
C.加热NaOH和少量溴乙烷的混合液后滴加硝酸银,可生成浅黄色沉淀
D.除去溴乙烷中的Br2,可用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后分液
7.下列有关卤代烃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检验溴乙烷中是否有溴元素,方法是先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三、卤代烃在合成中的应用
1 卤代烃的制得方法
  
2 卤代烃在合成中的作用
  
知识精炼
8.由苯酚合成的路线(部分反应试剂、反应条件已略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的分子式为
B.B生成C的反应条件为醇溶液、加热
C.B在Cu催化下与反应:2+O22+2H2O
D.1个D分子中存在2个手性碳原子
9.格利雅试剂简称“格氏试剂”,它是卤代烃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作用得到的,它可与羰基发生加成反应,如:RX+MgRMgX,+RMgX→ ,今欲通过上述反应合成2-丙醇,选用的有机原料正确的一组是
A.氯乙烷和甲醛 B.氯乙烷和丙醛
C.一氯甲烷和丙酮 D.一氯甲烷和乙醛
10.已知有机化合物X、Y、Z、W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分别为取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B.反应②的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并加热
C.W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
D.由X经三步反应可制备甘油
11.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MNW
A.M的结构简式是
B.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C.反应②的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D.利用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已完全转化为
二、有机推断题
12.醛、酮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在有机工业合成中有重要用途。现以苯乙酮()和A为原料合成有机化合物F,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
②碳碳双键上的碳原子连接羟基的有机化合物不稳定。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X是苯乙酮()的同分异构体,且是只含苯环1个环状结构的稳定化合物,则X有___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5)设计以和为起始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
13.二乙酸-1,4-环已二醇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
请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_________。
14.缓释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①RCOOHRCOCl

③R1COOR2+R3OHR1COOR3+R2OH
(1)写出C的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类型:F→G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D___________;H___________。
(5)缓释布洛芬能缓慢水解释放出布洛芬,请将下列方程式补充完整。
+2nH2O___________。
(6)以丙烯为起始原料制备丙酮酸甲酯()的合成路线如下,请补充完整_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15.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Ⅰ)丙烯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500 ℃的条件下,在丙烯的饱和碳原子上发生取代反应。
(Ⅱ)乙烯与氯水反应生成氯乙醇(CH2ClCH2OH)。
(Ⅲ)氯乙醇在碱性条件下失去氯化氢生成环氧乙烷()。
(Ⅳ)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从碳氧键处断裂开环发生加成反应。
由丙烯制备甘油的反应路线如图所示。
(1)写出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反应②_______;反应⑤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反应④_______。
16.有机化合物M是一种香料,可由下列方法合成:
已知:①R1CH2OH
②RCH2OH +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为___________ ;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E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3)写出C与NaOH的醇溶液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
①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含有六元环
③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
(5)已知RC ≡CH RC≡CNa ,结合上述信息,写出由苯乙炔()和溴苯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
17.某芳香烃A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⑤_______⑥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F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⑦_______。
(4)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苯环、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先去少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加热使其水解,再加入稀硝酸,除去多余的,最后滴入,观察产生的沉淀的颜色,若沉淀为白色,则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故选B。
2.A
【详解】A.观察反应后溶液的分层现象,能检验溴乙烷是否完全反应,溴乙烷难溶于水,生成的乙醇易溶于水,乙烯是气体,会逸出,故A正确;
B.取反应后溶液滴加溶液,不能检验是否有生成,因为反应后溶液为碱性,与硝酸银反应,干扰溴离子检验,故B错误;
C.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一小块金属Na,不能检验是否有乙醇生成,因此溶液中有水,水也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故C错误;
D.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不能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由于也生成了乙醇,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D
【详解】A.苯酚遇氯化铁溶液变紫色,说明苯环使羟基活泼,A项错误;
B.甲苯、乙苯、己烯等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错误;
C.碳溴键不能在水中电离,现象不正确,C项错误;
D.植物油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可溶性物质,D项正确;
故选:D。
4.A
【详解】为检验卤代烃中的氯元素,先将卤代烃在碱性、加热条件下水解,得到的产物再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观察现象即取少量涂改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滴入足量硝酸,再滴入硝酸银,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⑥②③⑤①,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详解】A.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稀HNO3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
B.乙苯的侧链碳上连有H原子,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故B正确;
C.乙酸能够与Na2CO3反应,溶于水溶液中,而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密度比水小,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取出上层液体,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C错误;
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取的乙烯中会含有乙醇、二氧化硫等,乙醇和二氧化硫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确定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浓溴水可以溶于苯,浓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也可以溶于苯,无法除杂,A错误;
B.Br2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而苯不反应也不溶于水,可用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后分液,B正确;
C.加入硝酸银溶液前应先加入酸中和氢氧化钠,排除OH-离子的干扰,才能观察到浅黄色的溴化银沉淀,C错误;
D.溴乙烷会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A
【详解】A.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均可发生水解反应,即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
B.与 X相连C的邻位C上有H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如CH3Cl、(CH3)3CCH2Cl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
C.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产生Br-,由于溶液中可能含有过量的NaOH,OH-会与加入AgNO3溶液的Ag+变为AgOH沉淀,AgOH分解产生Ag2O,会影响Br元素的检验,需要加入稀硝酸溶液消耗溶液中的NaOH,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C错误;
D.卤代烃可利用烯烃加成反应制备,如乙烯与HCl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D错误;
故选A。
8.B
【分析】A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B发生消去反应得到C,C发生加成反应得到D:;D发生消去反应得到E;E发生1,4-加成反应得到F: ,F与氢气加成得到G,G水解得到H。
【详解】A.F为,分子式为:,A正确;
B.B生成C为醇的消去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B错误;
C.B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1个氢原子,被氧化成羰基,方程式正确,C正确;
D.D为,与溴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共2个,D正确;
故选B。
9.D
【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此反应原理为断开C=O双键,烃基加在碳原子上,-MgX加在O原子上,产物水解得到醇,即发生取代反应,即氢原子(-H)取代-MgX,现要制取(CH3)2CH-OH,即若合成2-丙醇,则反应物中碳原子数之和为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氯乙烷和甲醛反应生成产物经水解得到CH2(OH)CH2CH3,故A错误;
B.氯乙烷和丙醛反应生成产物经水解得到丁醇(CH3CH2CH(OH)CH2CH3),不是丙醇,故B错误;
C.一氯甲烷和丙酮反应生成产物经水解得到2-甲基-2-丙醇,不是2-丙醇,故C错误;
D.一氯甲烷和乙醛反应生成产物为2-丙醇,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0.B
【详解】根据几种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和反应条件可得,X为CH3CH=CH2,X→Y发生α-H取代,Y为ClCH2CH=CH2,Z为HOCH2CH=CH2,W为HOCH2CHBrCH2Br。
A.根据几种物质之间的组成变化,反应①②③分别为取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选项A正确;
B.由分子组成的变化可得,反应②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条件为NaOH的水溶液并加热,选项B错误;
C.W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选项C正确;
D.可由X通过如下反应制备甘油:,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1.B
【分析】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可以是环戊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M可以为 ,反应②为氯代烃在NaOH醇溶液、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生成N为 ,反应③可以是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W可以是 ,反应④是在NaOH醇溶液、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M为氯代环戊烷,故A错误;
B.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
C.反应②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故C错误;
D.N为环戊烯,含碳碳双键,环戊二烯含碳碳双键,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酸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环戊烷已完全转化成环戊二烯,故D错误;
故选B。
12.(1) 苯甲醛 碳碳双键、(酮)羰基
(2) 取代反应
(3)
(4) 8
(5)或
【分析】B中(酮)羰基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为,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为,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发生酯的水解反应生成F;
【详解】(1)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A的化学名称为苯甲醛;B为,其中含官能团:碳碳双键、(酮)羰基;
(2)由已知信息①可知,C含有羟基,结合B的结构简式和C的分子式可知,B→C是B中羰基被还原为羟基,C为,D为,C→D发生反应的是取代反应;
(3)D→E是取代反应,除生成E外,还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为:;
(4)苯乙酮的分子式为C8H8O,不饱和度为5,则X的分子式为C8H8O,只有苯环1个环状结构,则当苯环上有1个取代基时,有2种:-O-CH=CH2和-CH2CHO,当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时,为-CHO和-CH3或-OH和-CH=CH2,分别处于邻、间、对位置关系,共6种,所以X的结构共8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是;
(5)要制备,首先需得到一个六元环,分析的结构,结合A→B可知,在NaOH作用下可发生成环反应生成,结合B→C可知,可被NaBH4还原得到,结合已知信息①,与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到,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得目标产物,合成路线为:或

13.①+Cl2+HCl;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②+NaOH+NaCl+H2O;反应类型:消去反应
③+Cl2;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④ +2NaOH+2NaCl+2H2O;反应类型:消去反应
⑤+Br2;反应类型:1,4-加成反应
⑥+H2;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⑦+2NaOH+2NaBr;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⑧+2CH3COOH+2H2O;反应类型: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分析】与Cl2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HCl,与NaOH/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A的结构简式为,与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与NaOH/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Br2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的结构简式为,与NaOH/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的结构简式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详解】根据分析,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①+Cl2+HCl;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②+NaOH+NaCl+H2O;反应类型:消去反应
③+Cl2;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④ +2NaOH+2NaCl+2H2O;反应类型:消去反应
⑤+Br2;反应类型:1,4-加成反应
⑥+H2;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⑦+2NaOH+2NaBr;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⑧+2CH3COOH+2H2O;反应类型: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14.(1)碳碳双键、羧基
(2)+2NaOHCH2=C(CH3)COONa+NaCl+2H2O
(3)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4) CH2=C(CH3)COOCH2CH2OH
(5)n+nHOCH2CH2OH+
(6)CH2=CHCH3CH3CHBrCH2BrCH3CH(OH)CH2OHCH3COCHOCH3COCOOHCH3COCOOCH3
【分析】J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缓释布洛芬,由缓释布洛芬的结构简式知,J的结构简式为;A的分子式为C4H8O2,A与SOCl2发生题给已知①的反应生成E,A与PCl3加热反应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为,E的结构简式为;E→F→G发生题给已知②的反应,G的分子式为C14H20O3,则X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G的结构简式为,G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H,H与H2在Ni存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I,H的结构简式为、I的结构简式为;发生反应①生成B,B与H+反应生成C,C与C2H6O2反应生成D,D与I在催化剂存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题给已知③的反应生成J,则C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D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CH2CH2OH。
【详解】(1)C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C中官能团的名称碳碳双键、羧基;答案为:碳碳双键、羧基;
(2)反应①为与NaOH醇溶液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H2=C(CH3)COONa+NaCl+2H2O;答案为:+2NaOHCH2=C(CH3)COONa+NaCl+2H2O;
(3)F的结构简式为、G的结构简式为,F与CH3COCOOCH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反应②为D与I发生取代反应生成J;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4)根据分析,D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CH2CH2OH,H的结构简式为;答案为:CH2=C(CH3)COOCH2CH2OH;;
(5)1mol缓释布洛芬中含2nmol酯基,1mol缓释布洛芬与2nmolH2O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mol、nmolHOCH2CH2OH和1mol;答案为:n+nHOCH2CH2OH+;
(6)CH3COCOOCH3可由CH3COCOOH和CH3OH发生酯化反应制得;对比CH3COCOOH和CH3CH=CH2的结构简式,碳骨架不变、引入2个官能团,故先由CH2=CHCH3和溴/CCl4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然后CH3CHBrCH2Br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OH)CH2OH,CH3CH(OH)CH2OH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H3COCHO,CH3COCHO继续催化氧化得到CH3COCOOH,合成路线为CH2=CHCH3CH3CHBrCH2BrCH3CH(OH)CH2OHCH3COCHOCH3COCOOHCH3COCOOCH3;答案为:CH2=CHCH3CH3CHBrCH2BrCH3CH(OH)CH2OHCH3COCHOCH3COCOOHCH3COCOOCH3。
15.(1)CH2=CHCH2Cl
(2)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3) CH2=CHCH3+Cl2CH2=CHCH2Cl+HCl
【分析】丙烯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为CH2=CHCH2Cl,A与氯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C分别为HOCH2CHClCH2Cl、ClCH2CH(OH)CH2Cl中的一种,反应③发生相邻碳原子上羟基氢原子和氯原子脱去HCl的反应,反应④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生成D为ClCH2CH(OH)CH2OH,反应⑤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
(1)
由信息(Ⅰ)可知反应①是发生在丙烯甲基上的取代反应,故A为CH2=CHCH2Cl,故答案为:CH2=CHCH2Cl。
(2)
由信息(Ⅱ)可知反应②为碳碳双键与氯水的加成反应;反应⑤为氯原子被羟基取代的反应,也属于水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3)
反应①是发生在丙烯甲基上的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3+Cl2CH2=CHCH2Cl+HCl,反应④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生成ClCH2CH(OH)CH2OH,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CH2=CHCH3+Cl2CH2=CHCH2Cl+HCl; 。
16.(1) 3-氯丙烯; 取代反应
(2) 碳碳三键、醚键
(3)+NaOHCH2=CHCH2OH+NaCl+H2O
(4)2
(5)
【分析】根据C的结构简式,推出A→B,发生取代反应,氯原子取代丙烯中甲基上的H原子,即B的结构简式为CH2ClCH=CH2,根据信息②可知,C通过加成反应生成D,即D的结构简式为,D与CH3CH2C≡CNa发生取代反应,CH3CH2C≡C-取代D中-Cl的位置,根据信息②可知,F的结构简式CH3-CH2-C≡C-CH2-CH2-OH,据此分析;
(1)
根据上述分析,B的结构简式为CH2ClCH=CH2,B的名称为3-氯丙烯;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3-氯丙烯;取代反应;
(2)
根据上述分析,D的结构简式为;E中所含官能团为碳碳三键、醚键;故答案为;碳碳三键、醚键;
(3)
C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NaOHCH2=CHCH2OH+NaCl+H2O;故答案为+NaOHCH2=CHCH2OH+NaCl+H2O;
(4)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不含醛基,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应是对称结构,含有六元环,符合条件的是、,共有2种;故答案为2;
(5)
根据C生成顺-4-庚烯醇的路线,苯乙炔制备产品的路线为;故答案为。
17.(1) 消去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
(3) +2NaOH+2NaBr n;
(4)4
【分析】根据流程图可知,从A→,碳原子个数不变,A与溴水应发生加成反应,A的结构简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B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即C的结构简式为,C发生催化氧化,即D的结构简式为,D中的醛基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成-COONH4,然后在酸性条件下,-COONH4转化成-COOH,反应⑤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E的结构简式为,E与CH3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即F的结构简式为,然后F发生加聚反应得到产品,据此分析;
(1)
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⑤为消去反应;反应⑥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
根据上述分析,A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3)
反应②为取代反应,即反应②的方程式为+2NaOH+2NaBr;反应⑦发生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故答案为+2NaOH+2NaBr;n;
(4)
与E具有相同官能团种类和数目、苯环,符合题意的有、羧基和碳碳双键处于对位、邻、间位,共有4种;故答案为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