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岳阳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2·岳阳)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
2.(2022·岳阳)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曹操统一北方后,于208年南下,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故A不符合题意;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
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战役,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22·岳阳)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他的船队主要采用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用人工磁化铁针的方法,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航海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指南针的发明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原因知识的能力。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4.(2022·岳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清朝初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进攻荷兰殖民者,力图收回台湾,1662年,荷兰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故B符合题意;
戚继光是抗倭英雄,故A不符合题意;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故C不符合题意;
邓世昌是黄海大战中的英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
5.(2022八上·海林期中)“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6.(2022·岳阳)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②遵义会议 ③南昌起义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③②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一大、遵义会议、南昌起义、渡江战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识记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的时间。
7.(2022·岳阳)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8.(2022·岳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①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①②④,故D符合题意;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③,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9.(2022·岳阳)《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批……”这反映此法典维护的是( )
A.奴隶的利益 B.奴隶主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 D.婆罗门的利益
【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B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利益,AC说法错误,故AC不符合题意;
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的最高级种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0.(2022九上·泾阳期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构思奇妙,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还有( )
①创立了“儒略历”
②改造了0—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
③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④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创立“儒略历”是古代罗马,排除①;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东罗马帝国,排除④。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1.(2022·岳阳)下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其中与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的航线相对应的数字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③是迪亚士的航线;达 伽马到达印度,①达 伽马的航线;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④是麦哲伦开辟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②是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但是,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12.(2022·岳阳)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观点是观察历史所持有的“看法”。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B.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观点是观察历史所持有的“看法”。题干选项中选项AB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故ABD不符合题意;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区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法国封建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13.(2022·岳阳)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时 间 1770年 ……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40% ……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4% …… 31%
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角贸易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国的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农业所占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故C符合题意;
英国在17世纪开始了三角贸易,故A不符合题意;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14.(2022·岳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5.(2022·岳阳)小明正在复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他复习的主题是( )
A.走向近代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反映的历史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解决“这一任务”,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政策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及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实行福新政,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C选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但均与材料无关,AB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7.(2022·岳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要参观“中国最早的城市”,我们应去( )
A.玉蟾岩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城头山遗址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要参观“中国最早的城市”,我们应去城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发现于湖南澧县,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址东墙下发现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最早城市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位于湖南省,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18.(2022·岳阳)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的是( )
①岳麓书院 ②应天书院 ③白鹿洞书院 ④石鼓书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石鼓书院位于今湖南衡阳石鼓山,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九江庐山,它们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所以位于湖南的是①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著名书院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北宋四大书院为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19.(2022·岳阳)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9月19日,毛泽东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失败。毛泽东决定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2022·岳阳)地洼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地震、水文,以及找油、煤、金属矿产等方面。这一学说的创立者是( )
A.陈国达 B.黄伯云 C.袁隆平 D.刘筠
【答案】A
【知识点】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洼说是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根据地台活化现象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学说,故A符合题意;
黄伯云是粉末冶金专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明人。故B不符合题意;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故C不符合题意;
刘筠是宋朝官员、文学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洼学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21.(2022·岳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等物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材料一中,“他”是谁?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具体事例。
(3)根据材料三,写出元朝为管辖今西藏地区而设立的机构名称。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他”指张骞;
标志: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事例:文成公主入藏
(3)机构:宣政院
(4)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措施:西部大开发(或:派出大批人员,加强技术、资金、物资援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青藏铁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等。)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张骞。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标志着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交往频繁,如文成公主入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4)根据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民族大团结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西汉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新时代我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措施。
22.(2022·岳阳)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仁人志士不懈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康有为、梁启超是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引进外国器物”指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哪一政治变革?在这场政治变革中,最富朝气的是哪一个省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试述“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答案】(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政治变革: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省份:湖南。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原因: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毛泽东思想。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康有为、梁启超是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可知,“引进外国器物”指近代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戊戌变法,在这场政治变革中,最富朝气的是湖南省。
(2)根据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根据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
(4)综上所述可知,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结果不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毛泽东思想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地主阶级洋务派在技术方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在制度方面的探索,但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23.(2022·岳阳)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实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这一原因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试举一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近代中国屈辱外交(或:弱国无外交)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尼克松访华等)(任写一点即可)
(3)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引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等(以上要点任写一点即可)
【知识点】五四运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信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弱国无外交)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
(3)根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是指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引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新中国外交、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24.(2022·岳阳)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1929年 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6年 “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上述大事年表中,哪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产生了什么影响?试述“二战”的转折点。
(3)根据上述大事年表,“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终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
(4)在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相邻且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
(5)请归纳上述大事年表的主题线索。
【答案】(1)华盛顿会议。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写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或斯大林格勒战役)
(3)“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4)“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5)世界现代政治格局的演变(或: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美国的冷战政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大事年表中,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随后又分别与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它们基本上完成了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4)在上述大事年表中,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爆发和“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相邻且有明显因果关系。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政治危机,日本为克服危机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5)结合题干表格内容和所学可知,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上述大事年表的主题线索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二战、冷战、两级格局、多极化趋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战后,建立了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后,冷战开始,两级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岳阳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2·岳阳)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2.(2022·岳阳)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22·岳阳)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他的船队主要采用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2022·岳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清朝初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5.(2022八上·海林期中)“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2·岳阳)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②遵义会议 ③南昌起义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7.(2022·岳阳)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8.(2022·岳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2·岳阳)《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批……”这反映此法典维护的是( )
A.奴隶的利益 B.奴隶主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 D.婆罗门的利益
10.(2022九上·泾阳期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构思奇妙,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还有( )
①创立了“儒略历”
②改造了0—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
③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④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2022·岳阳)下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其中与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的航线相对应的数字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2022·岳阳)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观点是观察历史所持有的“看法”。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B.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3.(2022·岳阳)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时 间 1770年 ……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40% ……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4% …… 31%
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角贸易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4.(2022·岳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5.(2022·岳阳)小明正在复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他复习的主题是( )
A.走向近代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6.“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解决“这一任务”,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政策
17.(2022·岳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要参观“中国最早的城市”,我们应去( )
A.玉蟾岩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城头山遗址
18.(2022·岳阳)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的是( )
①岳麓书院 ②应天书院 ③白鹿洞书院 ④石鼓书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2022·岳阳)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20.(2022·岳阳)地洼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地震、水文,以及找油、煤、金属矿产等方面。这一学说的创立者是( )
A.陈国达 B.黄伯云 C.袁隆平 D.刘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21.(2022·岳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等物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材料一中,“他”是谁?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具体事例。
(3)根据材料三,写出元朝为管辖今西藏地区而设立的机构名称。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22.(2022·岳阳)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仁人志士不懈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康有为、梁启超是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引进外国器物”指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哪一政治变革?在这场政治变革中,最富朝气的是哪一个省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试述“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23.(2022·岳阳)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实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这一原因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试举一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24.(2022·岳阳)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1929年 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6年 “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上述大事年表中,哪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产生了什么影响?试述“二战”的转折点。
(3)根据上述大事年表,“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终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
(4)在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相邻且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
(5)请归纳上述大事年表的主题线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
2.【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曹操统一北方后,于208年南下,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故A不符合题意;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
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战役,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用人工磁化铁针的方法,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航海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指南针的发明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原因知识的能力。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4.【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进攻荷兰殖民者,力图收回台湾,1662年,荷兰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故B符合题意;
戚继光是抗倭英雄,故A不符合题意;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故C不符合题意;
邓世昌是黄海大战中的英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
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③②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一大、遵义会议、南昌起义、渡江战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识记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的时间。
7.【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8.【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①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①②④,故D符合题意;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③,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9.【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B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利益,AC说法错误,故AC不符合题意;
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的最高级种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0.【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创立“儒略历”是古代罗马,排除①;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东罗马帝国,排除④。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1.【答案】D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③是迪亚士的航线;达 伽马到达印度,①达 伽马的航线;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④是麦哲伦开辟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②是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但是,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12.【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观点是观察历史所持有的“看法”。题干选项中选项AB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故ABD不符合题意;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区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法国封建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国的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农业所占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故C符合题意;
英国在17世纪开始了三角贸易,故A不符合题意;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14.【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5.【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反映的历史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及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实行福新政,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C选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但均与材料无关,AB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7.【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要参观“中国最早的城市”,我们应去城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发现于湖南澧县,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址东墙下发现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最早城市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位于湖南省,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18.【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石鼓书院位于今湖南衡阳石鼓山,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九江庐山,它们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所以位于湖南的是①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著名书院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北宋四大书院为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19.【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9月19日,毛泽东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失败。毛泽东决定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答案】A
【知识点】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洼说是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根据地台活化现象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学说,故A符合题意;
黄伯云是粉末冶金专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明人。故B不符合题意;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故C不符合题意;
刘筠是宋朝官员、文学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洼学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1.【答案】(1)“他”指张骞;
标志: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事例:文成公主入藏
(3)机构:宣政院
(4)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措施:西部大开发(或:派出大批人员,加强技术、资金、物资援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青藏铁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等。)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张骞。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标志着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交往频繁,如文成公主入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4)根据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民族大团结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西汉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新时代我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措施。
22.【答案】(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政治变革: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省份:湖南。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原因: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毛泽东思想。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康有为、梁启超是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可知,“引进外国器物”指近代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戊戌变法,在这场政治变革中,最富朝气的是湖南省。
(2)根据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根据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
(4)综上所述可知,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结果不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毛泽东思想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地主阶级洋务派在技术方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在制度方面的探索,但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23.【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近代中国屈辱外交(或:弱国无外交)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尼克松访华等)(任写一点即可)
(3)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引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等(以上要点任写一点即可)
【知识点】五四运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信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弱国无外交)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
(3)根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是指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引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新中国外交、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24.【答案】(1)华盛顿会议。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写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或斯大林格勒战役)
(3)“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4)“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5)世界现代政治格局的演变(或: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美国的冷战政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大事年表中,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随后又分别与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它们基本上完成了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4)在上述大事年表中,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爆发和“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相邻且有明显因果关系。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政治危机,日本为克服危机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5)结合题干表格内容和所学可知,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上述大事年表的主题线索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二战、冷战、两级格局、多极化趋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战后,建立了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后,冷战开始,两级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