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检测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检测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读《红楼》,趣辨人”活动小组设计了一道试题如下,请给出横线处补写最恰当的一项( )
豪迈如史湘云, ① ;稳重如薛宝钗, ② ;唯有敏感如林黛玉, ③ 。
A.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B.①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C.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D.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二、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多次用到“岔话”方式,在叙写某事时停住而转向其他事。岔话不仅使人物心理微妙丰富,也自然转换了情节。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李纨等人向王熙凤申请诗社活动经费时,被王熙凤揭穿老底说她一年收入很多,以下是两人的对话。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得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说的众人都笑了。凤姐儿忙笑道:“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竟不承望平儿有你这一位仗腰子的人。早知道,便有鬼拉着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说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了。
2.此处岔话转移后的话题是什么?
3.转移话题后达到了什么效果?
4.反映了李纨怎样的性格特征?
近期阅读《红楼梦》,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末世危机。
B.《红楼梦》是明末清初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
C.《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D.《红楼梦》在描写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有一定的宿命论、虚无主义等消极思想倾向。
6.以下对《红楼梦》的人物和情节描述的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论相貌秦可卿可谓轻柔娇媚。
B.“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鬂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就是世人眼中的林黛玉。
C.冷子兴在贾敏去世后受林如海所托与林黛玉同路入都,并先携名帖至荣国府见贾政,后谋补了金陵应天府缺。
D.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7.潜台词就是语言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请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一段话,然后写出其潜台词。要求:紧扣人物性格,语言表达简明。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的这番话,表面上看是称赞林黛玉的风姿,其实是: 。
8.“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 )
A.贾探春 贾迎春 B.贾探春 薛宝钗
C.史湘云 贾迎春 D.史湘云 薛宝钗
9.下列哪一位不是贾母的亲生孩子?( )
A.贾政 B.贾赦 C.贾敏 D.贾珍
10.《红楼梦》在艺术创作上运用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如: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善于运用“冷与热”,在情节的取舍上善于运用“藏和露”,在艺术氛围的创造上善于运用“悲与喜”。请从上述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举例谈谈你的理解。
11.《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后分与宝玉等人居住。请从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中任选一处,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居所的名称环境与居住者的性格之间的联系。要求:1.明确居所的名称与居住者;2.不超过100字。
12.《红楼梦》该书以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
A.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B.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
C.贾宝玉、林黛玉、迎春
D.贾宝玉、王熙凤、探春
13.下列关于《红楼梦》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共120回。现多认为前80回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吴承恩所续写。
B.贾府的“四春”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小说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叛逆者形象,他们的前世分别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
D.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14.前五回作为《红楼梦》的总纲,对其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回是开篇,“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两个神话故事,为小说增添浪漫色彩,与第五回有多处细节前后呼应。
B.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交代了贾府的主要人物,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C.第三回以黛玉入府的视角作为切入,通过其见闻对贾府进行刻画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环境。
D.第四回将小说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点出四大家族之间的交际网络。
15.《红楼梦》中的女性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给万千读者留下了极为鲜活深刻的印象。请从金陵十二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艺术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并结合具体情节阐释你喜欢她的理由。不超过100字。
16.下面几个句子是《红楼梦》中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17.关于《红楼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
B.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下面是《红楼梦》第五回中《红楼梦曲》正曲第末支《飞鸟各投林》的曲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请根据《红楼梦》全书内容,选出曲文中画线句子暗对的人物。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巧姐 熙凤 晴雯 探春 妙玉
B.巧姐 宝钗 黛玉 李纨 惜春
C.湘云 熙凤 黛玉 探春 妙玉
D.湘云 宝钗 晴雯 李纨 惜春
(2)请结合具体例子,简评《飞鸟各投林》这首曲子在全书的作用。
19.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时有一处夹批,写道:“余谓晴有林风……,真真不假。”
(1)“晴有林风”中的“晴”是 ,“林”即林黛玉。
(2)请依据小说,分点概括“晴”“林”二人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坑东西。平儿一一拿与他瞧着,又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的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儿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很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20.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我们奶奶”指的是______,“太太”指的是__________。
21.宝玉说平儿处事“周全妥帖”,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
2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不朽名著,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形象,其中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等更被认为是“花的精魂,诗的化身”。请从上面所列人物中任选一人,每人以一种花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能自圆其说。
23.阅读下面《红楼梦》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以上两段文字都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请分析林黛玉对“读书”问题先后回答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黛玉的性格特点。
24.下列有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本首判词涉及林黛玉和薛宝钗,赞扬二人才情、品德的同时,也暗合了“钗黛合一”的观念。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说的是贾惜春因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而遁入空门。
C.“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贾探春离别故土、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远嫁的命运。
D.“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出自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根据你对《红楼梦》第一至五十回的阅读,完成下面的检测。
25.下列有关《红楼梦》阅读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首判词中“子系”二字组合起来刚好是“孙”字的繁体字,又暗示着惜春的丈夫孙绍祖像“中山狼”一样忘恩负义、卑鄙无耻。
B.第八回,宝玉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提出要看通灵宝玉,发现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旁边的丫鬟雪雁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C.第十三回写道,儿媳秦可卿死后,贾蓉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宁国府主事的尤氏生病不能操持葬礼,这时贾宝玉推荐了王熙凤,在征得贾母和王夫人的同意后,王熙凤也同意可以协理宁府丧事。
D.贾赦垂涎贾母的丫鬟鸳鸯,让妻子邢夫人找贾母,邢夫人先是让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遭到凤姐拒绝。邢夫人只好自己给鸳鸯道喜,说明缘故。没想到鸳鸯跑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表示终生不嫁。
26.“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的宝钗和黛玉,其言行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
27.整本阅读。
《红楼梦》第一回是开篇,用“__________”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其中“木石前盟”暗示了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__________,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8.阅读《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的两首词《西江月》,完成下面小题。
(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遇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对“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29.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三首,请判断一下每首判词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1)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①_______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②_______
(3)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③_______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黛共读《西厢记》
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
②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③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④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⑤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②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⑥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③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个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也有仍借用唐传奇《会真记》旧名去称杂剧剧本的。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
3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将茗烟买来的书藏起来看,说明他对封建礼教并不完全认同,具有一定的反抗的意识。
B.林黛玉对落花处置的见解和葬花的行为,可以见出其爱花惜花之心,体现出她敏感细腻的性情和纯净高洁的品格。
C.宝玉将《会真记》藏起来,说“不过是《中庸》《大学》”,他内心慌张,极力掩饰,表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
D.宝黛二人都对《会真记》爱不释手,也反映了两人思想情趣相投,也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
3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B.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细致,颇能吸引读者。
C.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戏文本身的缱绻缠绵、典雅隽永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D.小说前面写宝玉在身边时,黛玉多是“笑”,后面写“见宝玉去了”之后,黛玉尽是“愁”,这样安排情节巧妙而有深意。
32.小说第②段对落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3.小说第⑤段写黛玉“眼睛圈儿红了”,第⑦段又写黛玉“眼中落泪”,请分析她两次情绪波动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
贾政也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两人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说了事情原委,因又拉上薛蟠,宝钗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又回头对袭人说道:“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选编自《红楼梦》第三十三、三十四回)
3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的探访,话语简短却意味深长。宝玉的回答,表现了两人的推心相与。他们能相互理解,真心交流,是志同道合的知音。
B.小说中王夫人赶来后看到儿子遭痛打,心疼不已,大哭起来。贾政看到此景,最后也“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这一场冲突终因王夫人对儿子的袒护归于平息。
C.宝钗“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代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安详,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D.在宝玉挨打的过程中,宝玉一句讨饶的话都没有,表现了他不想改变自己的志趣,不愿意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决心。
35.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引起了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展现了这场风波中的众生相。
B.宝玉挨打是一个急风暴雨的场面,贾政不审不查,火气上来就打,没有程序,但整个过程又写得很有层次,很有区分,使挨打的种种都真实立体。
C.薛宝钗对被打的伤痕累累的贾宝玉感到“心疼”,作者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
D.黛玉见宝玉,作者着力写了宝玉的心态、动作和体贴对方的话。采用反客为主的写法从侧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爱情。
36.“宝玉挨打”这一事件表面是父亲教训儿子的一件小事,实质却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冲突。请联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子俩的冲突具体是因为哪些事件?并结合原著,谈谈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衣风波(节选)①
曹雪芹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②也来瞧黛玉,二人在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他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块石壁后,宝钗笑问他:“这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了?”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岫烟道:“他倒想着不错日子给,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他那些丫头妈妈,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唤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出钱来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儿我悄悄的把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③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我又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越性给了他们,倒都歇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尖刺让他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方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便怕人闲话,你打发小丫头悄悄的和我说去就是了。”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玉佩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这是三姐姐给的。”宝钗点头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岫烟又问:“姐姐此时那里去?”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子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扇了事大。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作‘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宝钗笑道:“这闹在一家去了。伙计们倘或知道了,好说‘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岫烟听说,便知是他家的本钱,也不觉红了脸一笑,二人走开。
宝钗也就往潇湘馆来。恰正值他母亲也来瞧黛玉,正说闲话呢。
一语未了,忽见湘云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当票,口内笑道:“这是什么账篇子?”黛玉瞧了,也不认得。地下婆子都笑道:“这可是一件奇货!这个乖可不是白教人的。”宝钗忙一把接了,看时,就是岫烟才说的当票,忙折了起来。薛姨妈忙说:“那必是那个妈妈的当票子失落了,回来急的他们找。那里得的?”湘云道:“什么是当票子?”众婆子笑道:“真真是个呆子,连个当票子也不知道。”薛姨妈叹道:“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那里去看这个?便是家下人有这个,他如何得见?别笑他是呆子,若给你们家的小姐们看了,也都成了呆子呢。”众婆子笑道:“林姑娘方才也不认得。别说姑娘们,此刻宝玉他倒是外头常走出去的,只怕也还没见过呢。”薛姨妈忙将原故讲明,湘云黛玉二人听了方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不成?”众人笑道:“这又呆了。‘天下老鹬一般黑',岂有两样的?”薛姨妈因又问是那里拾的?湘云方欲说时,宝钗忙说:“是一张死了没用的、不知那年勾了帐的,香菱拿着唤他们玩的。”猝我妈听了此话是真,也就不问了。一时人来回:“那府里大奶奶过来请姨太太说话呢。”薛姨妈起身去了。
这里屋内无人时,宝钗方问湘云何处拾的。湘云笑道:“我见你令弟媳的丫头篆儿悄悄的递给莺儿。莺儿便随手夹在书里,只当我没看见。我等他们出去了,我偷着看,竟不认得。知道你们都在这里所以拿来大家认认。”黛玉忙问:“怎么,他也当衣裳不成?既当了,怎么又给你去?”宝钗见问,不好隐瞒他两个,遂将方才之事都告诉了他二人。黛玉便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感叹起来。史湘云便动了气说:“等我问着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说着,便要走。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你又发疯了,还不给我坐着呢。”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湘云道:“既不叫我问他去,明儿也把他接到咱们里一处住去,岂不好?”宝钗笑道:“明日再商量。”说着,人报:“三姑娘、四姑娘来了。”三人听说,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有删改)
(注①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鹏情辞试养玉 慈姨妈爱语愁痴颦”,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岫烟,即邢岫烟,邢夫人内侄女,因家道贫寒,投奔邢夫人,被王熙凤安排在贾迎春(即下文二姐姐)处居住,此时已和薛宝钗堂弟薛蝌订立婚约。③梅家,薛蝌之妹薛宝琴夫家。薛蝌送妹进京嫁人,可夫家要两年后才能回来。
3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宝钗与邢岫烟在瞧林黛玉的半路上相遇,岫烟只穿着夹衣,宝钗心生疑窦,便笑着唤她来到一块石壁后询问。
B.宝钗得知岫烟当衣原因有三:熙凤拖延发放月银;邢夫人克扣一两给岫烟爹妈;岫烟给迎春丫头妈妈打酒买点心。
C.当票先由篆儿递给莺儿,莺儿对当票并不在意,将它夹在书里,湘云看见后因不认得便将当票拿来给大家认认。
D.宝钗说“明日再商量”是因为都是客居之人,没有商量的必要;再者如去接岫烟、会使迎春难堪、会得罪邢夫人。
3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探春赠送岫烟碧玉佩来反衬宝钗性格中小气的一面,因后者只送回了冬衣而没有给岫烟置送新衣。
B.小说善用巧合法,岫烟当冬衣的当铺恰巧是薛家开的恒舒典,而岫烟又与薛蝌订有婚约,故宝钗打趣她。
C.小说用词不忌重复,“呆子”在第三段中反复出现,强化了公侯阶层对于商业的陌生及生活的衣食无忧。
D.得知事情原委后,湘云言行体现她直率正义、乐于助人品性;黛玉言行体现她多愁善感、做事谨慎特点。
39.薛宝钗“愁眉叹道”的话替邢岫烟解决了当前的困境,请简要分析这段话塑造了醉宝钗怎样的人物形象。
40.当衣风波中,薛宝钗撒谎说是一张没有价值的当票。有人说:“醉宝钗这是‘救’人”,请指出其所“救”之人并简要分析“救”之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
曹雪芹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栽、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再看,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绮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问:“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回,有删改)
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初次进贾府,感受到了奉皇帝之命“敕造”的贾府的奢华,就连路上见到的几个三等仆妇,她们的“吃穿用度”也不同凡响。
B.贾母十分疼爱其外孙女林黛玉,见到她就“一把搂人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见此情景,在旁边侍候的人也都忍不住落泪。
C.最后到来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大喊大叫又哭又笑,敢于流露自己的真性情,这令林黛玉感到十分诧异,以致贾母要亲自为她作介绍。
D.因王夫人的贬斥,黛玉对宝玉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但见到宝玉,黛玉认为他英俊多情、任性率真,感到非常眼熟,并产生了亲切感。
4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步步留心”“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是她将要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
B.贾母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似贬实褒,表明贾母对王熙凤的信任和喜爱。
C.贾宝玉出场前,王夫人嘱咐黛玉“不要睬他”,渲染了贾宝玉“性乖张”的特点。
D.小说引用两首《西江月》词来评价贾宝玉,是因为对宝玉的性格行为持否定态度。
43.小说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突出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4.贾宝玉“摔玉”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综合运用
45.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儒家主张尊君,这是从孔子开始的。但是,孔子并不主张君主个人独裁。 君对于臣,也要遵守一定的制度;对君的行为要有一定的约束。
(摘自张岱年《孔子哲学解析》)
①人君如有过失,应该进行谏诤。
②孔子认为不辨是非的“言莫予违”(不要违背“国君”的话)足以丧邦。
③人臣事君,要有一定的原则;
④孔子也要求君主遵守一定的原则,他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⑤这也意味着,孔子虽然主张尊君,却不同意一人独裁。
A.②⑤④①③ B.③①④⑤② C.②⑤③①④ D.③④①②⑤
(2)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下面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
A.薛蟠误将唐寅说成“庚黄”时自嘲:“谁知他‘糖银’‘果银’的”,透出不呆的机智。
B.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
C.柳湘莲因尤三姐事出走,薛蟠派人寻柳未果,陷入悲痛中,显示他待人真诚可爱的一面。
D.小说常写好人被冤枉,宝玉挨打,薛蟠被诬作告密者,这种写法能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参考答案
1.D
2.责备王熙凤不应打平儿。 3.①岔话后转为李纨揭王熙凤短处,这是李纨看重平儿,借机打抱不平;②这是李纨被揭底后情急之下的反击方式,既转移话题,说明对方也有可批评之处,又使其不再针对自己。 4.①灵活机智、坚毅刚强,②言辞犀利,善用自己寡嫂的身份维护自己的名誉及权益。
5.B 6.D 7.①阿谀贾母;②称赞了在场的迎春、探春等嫡亲的孙女们
8.A
9.D
10.示例:
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善于运用“冷与热”,即通过艺术描写上的冷中见热,热中见冷,冷热相生,使人物性格真实、复杂,形象鲜明。例如,当黛玉确信宝玉是真诚爱她的“知己”,不禁流下泪来的时候,恰好宝玉看见了,禁不住抬起手来替她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并骂宝玉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这里好像表现了黛玉态度的“冷”,其实正是为了更有力地表现她的“热”。后来林黛玉说宝玉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锁、什么麒麟的可怎么办,把宝玉急得一脸汗,这时林黛玉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汗,这是黛玉的“热”。人来替我拭泪,则忙向后退,表现得很“冷”,“冷”到甚至出口伤人;一会儿却自己伸手替人拭汗,表现得又很“热”,“热”到把刚刚还遮裹得密密的封建礼教的面纱,一下子便撕掉了。冷中见热,冷热相生,其热更胜十分,表现了黛玉敏感、直率、尖刻的性格和对宝玉深挚的爱。
11.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处。潇湘馆中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竹子一尘不染,抗风暴,傲霜雪,宁折不弯,象征黛玉清高纯洁,孤高自傲的叛逆思想和反抗性格。蛾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潇湘”隐喻林黛玉爱哭的性格特征。
12.A
13.A
14.A
15.示例:
贾探春精明能干,性格开朗,志趣高雅。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
16.B
17.B
18.(1)B
(2)从这首曲子的曲名看,用“飞鸟各投林”喻家败人散,各奔东西。这支曲子是十二支曲子的总结。从曲子所在的第五回关联全书,可以看到开头两句从贾府衰亡领起,结尾处“食尽鸟投林”点出贾府“事败抄没”“子孙丧尽”败涂地”的结局。从“有恩的,死里逃生”到“枉送了性命”交代出十二金钗的悲惨结局最后一句,交代了主要人物贾宝玉“悬涯撒手”“弃而为僧”叛离封建家庭的选择。这首曲子是作者对四大家族的命运和十二个女子的悲剧结局作的总括,也是阅读、赏析《红楼梦》的一个纲领之提挈。
19.(1)晴雯
(2)①貌若西子;②才能出众;③清高孤傲;④红颜薄命。
20.王熙凤(凤姐、凤辣子、琏二奶奶) 王夫人 21.①“姥姥”“弃嫌”“不敢”等谦敬辞的使用,表明平儿待人接物懂礼得体。②“两件”“两条”“四块”“一包”等数量词的使用,交代清晰周全。③先谈“我们奶奶”与“太太”送的东西,后表达自己的心意,礼数周全妥帖。④运用表转折的句式,“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用真诚的态度,维护对方的尊严。
22.示例:林黛玉如袅袅秋风中悄然开放的东篱雅菊,暮露夜霜交相侵,馥郁芬芳难消散。理由:林黛玉有多首咏菊诗歌。诗句中表现出她对陶氏风骨的仰慕,同时寄予着自己寄人篱下的愁苦和高洁傲世的情操。
薛宝钗似国色天香的牡丹,人情练达中有着雍容闲雅的端庄,诗词歌赋中蕴含着理智与簪缨世族的风范。理由:薛宝钗出身高贵,容貌具有雍容典雅之美,学问上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又能博才众家,其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表达了其高远的志向。
23.第一问:回答贾母读《四书》是如实回答。回答宝玉是“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不同的原因是贾母说姊妹们不是睁眼瞎罢了。黛玉推测贾府不提倡女孩子读书。所以宝玉问的时候改口。
第二问:心思细腻,谨慎小心。
24.B
25.D 26.②情态不同。宝钗很理性,“宝钗……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得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她表示关心之后红脸低头,能发乎情而止乎礼;黛玉很感性,“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真情不加掩饰地流露。
③言行不同。宝钗:“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可知宝钗带药;而且她说的是“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她希望宝玉注意仕途经济,其实心里觉得宝玉该打。黛玉:没有带药,是带着“泪”来的,而且其认为宝玉不应被打,说的是“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言语间尽是沉痛,体贴、哀怨,想让宝玉不再受责打。
27.女娲补天 绛珠仙草
28.C
29.王熙凤 贾元春 李纨
30.C 31.A 32.①情节上,为后文宝玉撂花、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②环境上,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衬托出宝黛爱情的纯真美好。③艺术效果上,宝玉所见之景与所读之文巧合,增添了浪漫气息。 33. (1)第⑤段中黛玉“眼睛圈儿红了”,表面是因为受宝玉言语轻薄后的委屈,其实是黛玉明白宝玉爱意之后的感动。(2)第⑦段中黛玉“眼中落泪”,表面是戏文和诗句的感染力所致,其实是联想到自己身世遭遇的伤感。
34.B 35.C 36.(1)父子俩的冲突:
①宝玉在外与优伶结交,表赠私物,不读圣贤书。在遭到父亲痛打后,也不改初衷。
②贾政认为宝玉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是不孝的孽障,不能光宗耀祖,将来可能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
(2)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的老路,就会损害家族利益,宝玉的叛逆意识与宗法社会对立。
37.B 38.A 39.①急人之困,有扶助之心。“只管找我去”,可见主动承揽。
②善于解决矛盾。要邢岫烟将剩下的一两银子全部给丫头妈妈,让她们再无念可动;她自己也省心。找到矛盾双方都受益的解决办法。
③能考虑对方感受。怕邢岫烟难堪,为打消邢岫烟心里顾虑,指出她们早就是好友。
④思维缜密。从分析原因到提出解决方法到打消当事人可能的顾虑。思维清晰,环环相扣。 40.①“救”的是邢岫烟。一个贵族家女孩子为打点身边的奴才而换钱,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会让她声名扫地。
②“救”的是贾迎春。邢岫烟同贾迎春住在一起。她当棉衣的目的是为了打点迎春房里丫头妈妈。如果事情闹大,迎春的颜面尽无。
③“救”的是薛姨妈。此时那岫烟已经是薛家的媳妇了,薛家财大气粗,竟然连家里的“准媳妇”都照顾不周。如果泄露,薛家名声扫地,薛姨妈名声尽失。
④“救”的是邢夫人。邢夫人吝啬贪婪,不计亲戚情分。她让那岫烟拿出一两银子给父母,这直接导致邢岫烟当棉衣。此事泄露。会让邢夫人颜而扫地。
⑤“救”的是她自己。薛宝钗撒谎,“救”别人都不是终极目的。这几个人都是她在贾府与自己有利害美系的人,维护了她们,也就维护了她自己。
⑥“救”的是丫头。丫头没有意识到当票的私密性而使史湘云误将当票拿出要大家辨认,薛宝钗撒谎说当票无用,可使丫头免于被主人责骂。
41.C 42.D 43.①善于言辞,八面玲珑。她称赞林黛玉“标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既讨好了贾母,也安慰了迎春等女孩,还讨好了邢王二夫人等人。
②精于表演,善于逢迎。提起“姑妈”“去世”她假哭,贾母一责备就“忙转悲为喜”。
③精明能干,善于弄权。拉着黛玉问,又问“婆子们”,既炫耀了自己的地位,也显示了她的精明能干。 44.①照应前文。“摔玉”的情节照应了王夫人所说的宝玉是“孽根祸胎”。
②凸显黛玉之美。“摔玉”是因“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而“狠命摔去”的,因而凸显了黛玉的美。
③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玉是宝玉的“命根子”,是天命的象征,宝玉摔玉,表现了他鄙视世俗、蔑视礼教的性格特点。
45.(1)C (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