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 “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一、教材分析《风儿轻轻吹》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课时教学内容是"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这”两个板块。讲的风,讲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寻找风、和风一起玩等活动,感受风,了解风对人的影响,并且学会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课程教学皆在培养儿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二、教学目标1.了解风,认识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2.感受风,风有坏脾气时学会保护自己。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风,了解风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风形成原理的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尽管感受过“风”,却未必思考过风儿在哪里,在大自然中玩耍时,也不一定了解风的作用。他们能通过事物变化来发现风,并初步感受风儿的乐趣。他们知道风儿就在身边,但又很难说清楚。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构筑一系列的情境性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真实的感受,最终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五、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谜语:打一自然现象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迷目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谜底: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风的课文《风儿轻轻吹》 。(揭示课题) [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回忆所学,能活学活用。] 板块二、探究新知(一)风儿在哪里 1、课件出示图片,找找风在哪里风娃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但是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不知道它在哪,但细心爱动脑的小朋友就能找到它。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它吗?(能)(1)小组找找,说一说。 (2)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设计意图:由教材上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图片中的“风儿在哪里?”,贴近主体。由教材上的内容引出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2.风儿无处不在,那你知道风儿有哪些朋友吗?课件出示绘本内容《风的朋友》,带领学生阅读和欣赏绘本《风的朋友》,了解风儿的朋友:雨丝、晨雾、树叶、雪花、云儿、雷公电母。设计意图:通过绘本了解风儿与哪些事物共存,具体形象。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以更多形式感受风儿的存在。绘本图片引人联想,开拓学生思维。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绘本,引导学生汇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中共同感知,并进一步关注雨、云、雾、星辰、雪花、雷电等自然现象。在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由近及远,不断拓宽视野,道德认知和谐建构,道德情感不断升华。(二)和风儿一起玩 大家已经和风娃娃成了好朋友,我们一起和风娃娃玩吧。可以玩:吹泡泡、扨纸飞机、吹纸风车、空中滑翔,风和大家玩的真开心。(出示图片) 1.造风让学生玩一玩吹羽毛,扇扇子,吹蜡烛等游戏。 2.玩风车,用扇子扇动,制造风,让风车转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的个体创造性,提高动手能力,吸引孩子通过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板块三、小结同学们,风儿就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风儿除了陪我们玩,在生活中,还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呢?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一个小任务:用一句话说一说风儿帮我们做的事,能干的同学还可以用图画画下来,或者带来风儿帮我们做事的照片或图片。下节课我们再来说一说风儿给我们的帮助。六、板书设计风儿轻轻吹“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七、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