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题
1.下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中的三个操作。
(1)实验时操作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引流
B.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C.加快固体溶解
D.转移固体
2.实验室有氯酸钾、大理石、稀盐酸、火柴、棉花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A,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此气体,A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进入,若用D装置检验该气体,D装置内需补充一种试剂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可以制取另一种气体B,集气瓶在此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气体B与气体A可以选择相同收集方法的原因__________。
3.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说明瓶内已充满氧气。
4.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从多角度研究了中和反应:以下为小组同学实验的装置图及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图像。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为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实验从__________(填“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了反应发生。
(2)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Ⅰ搅拌装置已省略),可得到图Ⅱ中曲线图__________。(填“a”或“b”)
(3)研究过程中还用温度传感器探究了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得到如图Ⅲ所示的图像。由图可知。中和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所以,图中M点溶液的pH=__________。
(4)根据图Ⅰ、Ⅲ数据计算: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可以制取氨气,其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是b____________。(填导管接口的小写字母)
6.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A图若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还需要补充的一种用品是: __________;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通常用装置F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的_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5)请观察老师亲自改进的G装置,思考内部的小试管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调节反应速率 ②更容易形成液封且节约药品 ③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6)无论制氧气还是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气体能导出的共性原因都是因为装置内气体増多,导致内部气压___________。但是制氧气A装置比B装置还多一个増压因素是___________。
7.小科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过程中没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________(填字母)。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完成后,小科又在上述四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则滤液X的溶质可能有________种情况。
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制取中挥发出的少量HCI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按要求组装仪器后,需要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③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④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⑤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CaCl2,可能有盐酸(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加反应,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可在剩余溶液的样品中直接加入药品___________进行实验(填序号)。
A.铁B.AgNO3溶液C.酚酞试液
(2)欲用足量的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测定某6g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CO和CO2混合→B1→A→C→B2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①在实验过程中,B1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若充分反应后,B2装置质量增加了4.4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至0.1%)。在该实验中,若不连装置B1,则所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影响”之一)。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写出具体改进措施___________。
9.某研究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如下探究。
(1)实验一: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
现有如下装置: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填标号,下同)和______。
②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
③用收集的氧气进行“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
实验室用B 装置制取 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选择 D 装置收集 CO2的依据是______。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有下列操作步骤: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编号)。
(3)制取二氧化碳时,要获得平稳气流,最佳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用E装置收集CO2检验气体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4)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解于水。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5)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可观察到澄清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已知:20℃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而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1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是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一种装置。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装置甲制O2,并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乙中实验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3)丙中对比试管_________(填序号),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水参加。为了使实验更加精确,在此实验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后迅速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装置。
(1)标有数字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A~D中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小佳欲用E、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导管的连接顺序应该是______(填字母)。此过程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性。
A.a-b-c-d B.a-b-d-c C.b-a-c-d D.b-a-d-c
13.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利用此反应可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填序号)来制氧气,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写管口字母),若只改变所选发生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
(4)装置 A 和 C 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 和 C 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只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14.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你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
1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其相关性质的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案,药品如下:
方案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方案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下列关于两种制取氧气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方案一耗能更多,方案二更清洁环保
B.两反应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是它们能用于制取氧气的前提条件
C.制取氧气时,氯酸钾比过氧化氢的氧元素利用率更高
(3)若用装置D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发生反应,对下列实验操作进行排序。
①从d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 ③从c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D装置的瓶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④①②③① B.④②①③① C.④③①②③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它是由______(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制成。
(2)A、B装置均可用来制取CO2气体,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实验室更多使用A装置制取CO2气体的原因是______(答一点即可),使用C装置(正放)排空法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制备CO2常用1:3的稀盐酸(用体积比为1:3的浓盐酸与水混合配制),已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mL-1,1:3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为防止反应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通常会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氯酸钾(KClO3)是实验室常用的另一种制氧药品,为了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并对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进行以下实验:称取一定量氯酸钾与1.5g 二氧化锰混合,然后加热直至无气体放出。
①读取气体体积时,应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 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则收集气体应选如图中的__________装置才合理, 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息息相关。要测量气体体 积应选择____________(填“a”或“b”)时开始收集。
a.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逸出时开始收集
b.加热后,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③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 4.8 g。欲将 KCl 全部溶解, 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______(填字母)。
a. 5mL b. 10mL c. 20mL d. 30mL
18.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b是____;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4)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可以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5)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______(填c或d)端进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C、A、B
(2)B
2.(1) b 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2) 收集和贮存少量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3.(1)
(2)D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1)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2)b
(3) 放热 7
(4)方法一:解:设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的质量为40g×5%=2g
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方法二:解:设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方法三:解:设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5.(1)锥形瓶
(2)A
(3)g→f→e
6.(1)长颈漏斗
(2) 棉花
(3)BD
(4)a
(5) ②
(6) 增大 试管中气体被加热
7.(1)D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2/二/两
8.(1) DEAF 检查装置气密性 A
(2)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88.9% 偏大 在B2右侧点燃一盏酒精灯
9.(1) B DE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观察水柱的变化 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 液体会回流到长颈漏斗中(表达意思相近即可)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10.(1)铁架台
(2) ②①③
(3)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c口,若木条熄灭,则气体集满
(4)BE/EB/CE/EC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几乎不溶于乙醇
11.(1) 长颈漏斗 导管口刚产生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2)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锥形瓶底部炸裂 没有
(3) ①③/③①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12.(1)长颈漏斗
(2) AD/DA
(3) A 吸水
13.(1) 锥形瓶 酒精灯
(2) 2Na2O2+2H2O=4NaOH+O2 ↑ A或C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3) agfi或cgfi 二氧化碳
(4)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14.(1)长颈漏斗
(2)A
(3) BFEC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15.(1)长颈漏斗
(2)ABC
(3)C
16.(1) 铁架台 无机
(2) 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A装置的反应容器为锥形瓶,能装的药品较多,则可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处,若木条熄灭,则瓶中二氧化碳收集满
(3)10.5%
17.(1) 铁架台 AC或AE
(2)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 G 防止液体倒吸 b b
18.(1) 酒精灯 锥形瓶
(2)润湿
(3)AF
(4)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5)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