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课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教材 分析 本框是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第一框,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与前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主党派两个主题,阐释了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特色、优越性和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第二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职能、作用和要求。学情 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对本框题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主要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整合,对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对知识进一步形成体系化的构建,并结合中西政党制度对比依托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我国多党进一步对知识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题的能力,坚定制度自信。教学 目标 1、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地位、内容 2、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组成和主题。 5、理解人民政协的职能。教学 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人民政协的职能。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新性和优越性,协商民主的认识。教学 方法 运用视频、表格、图片、文字、高考真题材料等引导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解释,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调用知识的能力。导入 3月份我国政治最重要的一场“约会”就是“两会”了,从柴米油盐的日常到教育医疗、经济民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去关注的事件。 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本框题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要学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今天我们一起伴着“两会”的春风再来回顾、梳理、归纳一下这一框题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运用本框题知识。基础知识 讲授 播放视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让学生再次感受回顾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材料情景: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西方的政党制度就像拳击赛,一定要把对方打倒;而我们的政党制度则好比“大合唱”,大家齐心协力干成一项事业。大合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大合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归纳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新”和“优”: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圈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三个有利于” 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播放视频“三分钟了解政协” 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港澳台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组成成员:政协委员(协商推荐产生,不是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主题团结和民主职能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常考 知识 总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原因 【答题要素】政治制度地位+优越性+新在哪 2、人民政协为什么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素】 政党制度地位+政协性质+作用+政协职能 【答题常用句子】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③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重要渠道的作用,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 ④发挥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⑤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有利于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常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①党的领导制度(全面领导+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②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个有利于+新在哪)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③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有效集中,动员团结一切力量。 ④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群众路线) ⑥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发扬协商民主,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 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多元共治格局 ⑧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 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一根本,三基本,民主集中制、党+三统一)易错易混归纳 1、人民政协≠国家机关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人民政协不是各种民主党派政治联盟,不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机构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不是国家机关。它不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它不直接处理行政事务。 2、政协≠各民主党派 除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外,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监督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效力。 3、提案≠议案 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政协向政协提交提案。链接 高考 真题 (2020·山东卷)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930件、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631件,其中多位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在制定深化医疗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时,被予以充分吸收和采纳。上述做法能够( ) ①集中各方智慧,推进科学精准施策 ②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和增强群众获得感 ③落实代表委员行使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 ④促进人大、政府、政协等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解析 考查民主决策、政府职责。旨在考查分析与综合问题能力,渗透政治认同。国家卫健委高质量承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是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进科学施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故选①②;国家机关具有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具有此权力,排除③;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关,排除④。 (2021·河北高考真题)走访提案承办单位,是全国政协在重新修订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后新增的一种重点提案督办方式。2020年11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高杰就其提交的有关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到国家文物局走访督办,通过与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面对面沟通、深度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该督办方式有利于( ) ①进一步推动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②通过强化政协委员的质询权,促进提案落实 ③更好发挥提案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方面的作用 ④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开拓多党合作的新路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对重点提案承办单位进行走访督办,能推动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更好发挥提案建议资政凝聚共识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职权,②错误。 ④:该督办方式从协商民主角度来看还是属于政协协商,更未体现多党合作的内容,④不符合题意。 (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题目类型:说明类 知识限定:政治与法治 设问指向: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调用知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等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①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③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行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④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考 考向 1、从内容上看:主要立足我国各项制度的落实,具体考查民主党派的地位与作用、人民政协的职能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的意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完善的意义等。 2、从形式上看:试题考查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是考查的重点,主观题主要聚焦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3、从涉及的热点来看,今年必须要重点关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中共二十大召开、我国的民族工作方针,基层群众自治相关的热点。教学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要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优势,众人的事情好商量,可以凝聚社会共识,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具体展现了协商民主的优势。掌握本框题基础知识点,并能够构建知识体系,学会运用本框知识点解题。教学 板书教学 反思 1、本堂课的收获:学生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较高,课程完成度较好,习题检测结果良好,学生认同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作用。 2、失: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仍需教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课程容量大;各板块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3、改进:在对比中理解并认同我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性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调整授课顺序,力求各板块之间衔接流畅自然,引导学生思考,展开探究,做到详略得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