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化学实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化学实验(含解析)

资源简介

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化学实验
一、单选题
1.(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仪器
用途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加热液态物质 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A.A B.B C.C D.D
2.(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备CO2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图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CO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干燥CO2 排空气法收集CO2
装置图
A.A B.B C.C D.D
3.(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NaOH后能产生沉淀,则该溶液可能是
A.MgI2溶液 B.Ba(NO3)2溶液 C.K2CO3溶液 D.CuSO4溶液
4.(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二氧化碳的验满
C.溶解固体 D.把橡皮塞塞入试管
5.(2020·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量筒读数
C. 倾倒液体 D.过滤
6.(2020·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B 除去K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
C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分别加入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D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 品尝味道
A.A B.B C.C D.D
7.(2020·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为氧化物,C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丙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的化学式是H2O
B.甲生成丙的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在A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所得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1︰2
D.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填空题
8.(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比采用同样颜料的《蒙娜丽莎》早300年,下表是《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部分矿物颜料:
矿物 蓝铜矿 朱砂 赭石
颜色 深蓝色 大红色 ?
主要成分 Cu2(OH)2CO3 HgS Fe2O3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赭石的颜色应为_______。
(2)Hg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3)Cu2(OH)2CO3不稳定,受热易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铁锈的主要成分也是Fe2O3,写出用盐酸除铁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三、推断题
9.(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用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构建的“价类二维图”能很好地反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类别X应为_______。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燃烧生成CO2时,对O2量的要求是___。
(3)反应①的生成物除CO2外,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实验题
10.(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规范操作、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是必备的化学素养,某同学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和收集O2,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证明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
(4)该同学设计实验时,不选用长颈漏斗添加H2O2,而采用图中仪器的原因是_______。
11.(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煅烧炉甘石(ZnCO3)和煤炭(C)炼锌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ZnCO3和C模拟古法炼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设计实验对2.0g粗锌产品中含有的杂质进行探究并测定粗锌中单质锌的含量。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忽略其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连接好装置后,装入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粗锌中一定含有_______。
(3)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时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知,粗锌含有的杂质有_______。
(5)C装置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实验结束后,若D处一共收集到200.0mL液体,则2.0g粗锌中含有单质锌的质量为_______g。(已知此温度下C装置收集的气体的密度p≈0.1g/L)
12.(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氨气(NH3)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某兴趣小组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的方法制备、收集干燥的NH3,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甲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_________(选填“H2”、“O2”或“CO2”)。
(2)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丙装置用于收集NH3,则乙中导管口a应与丙中导管__________端相连。
(4)从保护环境角度,该实验在丙装置后还应接一个____________装置。。
13.(2020·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b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中,可用于收集氢气的是_________(填仪器装置下方的字母,下同)。
(3)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其是否变质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I:没有变质。
猜想II:___________。
猜想III: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内容
(1)小军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III成立
②向①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有__________产生
(2)小慧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III成立
②实验①结束后进行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滴加________。 溶液变成蓝色
【反思与评价】
(3)同学们讨论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
【拓展实验】
(4)小慧实验②中所加的试剂替换为下列________操作,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a.测溶液的pH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 d.滴加稀盐酸
(5)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5.(2020·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破损的固态铵盐,它可能是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的一种,请利用下图所示的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①:该铵盐是NH4Cl
猜想②:该铵盐是___________
猜想③:该铵盐是NH4HCO3
猜想④:该铵盐是(NH4)2SO4
【实验探究】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没有嗅到强烈的氨味,加入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液体,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溶液滴入试管中,无气泡放出,则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图中的Ba(NO3)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配成溶液,滴加图中的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___________成立。
【拓展应用】铵盐可作氮肥,它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所以在农业生产中,为避免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说法正确;
B、量筒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不能用于加热液态物质,故说法错误;
C、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故说法正确;
D、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D
【详解】A、制备CO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选项错误。
B、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需要用饱和碳酸氢钠,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也反应了,选项错误。
C、干燥CO2,需用长导管进短导管出,这样才能充分与浓硫酸接触,除尽水,选项错误。
D、排空气法收集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需要长导管进,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MgI2溶液为无色溶液,碘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碘化钠,故符合题意;
B、Ba(NO3)2溶液为无色溶液,硝酸钡不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K2CO3溶液为无色溶液,碳酸钾不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CuSO4溶液为蓝色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
B、检测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即可,故B正确;
C、量筒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C错误;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的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应紧挨试管口,细口瓶标签一面朝向手心,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进行过滤操作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继续和盐酸反应,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氯化钡但有引入新杂质碳酸钾,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C、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该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D、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品尝味道,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故选C。
7.C
【分析】甲、乙、丙为单质,A、B、C、D为氧化物,C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C是二氧化碳,丙是一种紫红色金属,丙是铜,A通电生成甲、乙,A是水,甲和B生成丙,甲是氢气,B是氧化铜,乙是氧气,B和D生成C,D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
【详解】A、A通电生成甲、乙,A是水,则A的化学式是H2O,故A正确;
B、甲生成丙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甲生成丙的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B正确;
C、A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所得甲(氢气)和乙(氧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故C不正确;
D、A与C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
8.(1)红棕色
(2)-2
(3)分解反应
(4)
【详解】(1)氧化铁为红棕色,赭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表中赭石的颜色应为红棕色;
(2)HgS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了,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符号“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4)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1)盐
(2)充足
(3)H2O
(4)
【详解】(1)根据碳元素物质之间的“价类二维图”可知,碳酸钠属于物质X,碳酸钠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则碳酸钠属于盐,故填:盐;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若氧气充足时,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若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CO2时,对O2量的要求是充足,故填:充足;
(3)碳酸不稳定,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的生成物除CO2外,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4)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0.(1)集气瓶
(2)
(3)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
(4)便于控制液体流速,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详解】(1)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证明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
(4)不选用长颈漏斗添加H2O2,而采用图中仪器也就是分液漏斗的原因是分液漏斗便于控制液体流速,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11.(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
(3) 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4)ZnCO3和C
(5) 氢气##H2 0.65
【详解】(1)装入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体进入或者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2)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粗锌中一定含有过量的碳。
(3)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对应此时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4)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有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来源于碳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由此可知粗锌含有的杂质有ZnCO3和C。
(5)C装置收集的气体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实验结束后,若D处一共收集到200.0mL液体,说明生成氢气体积为200.0mL,由此可知氢气的质量为;由方程式,可知65份质量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要生成0.02g氢气,则2.0g粗锌中含有单质锌的质量为0.65g。
12. 试管 O2 干燥作用 c 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试管,甲装置可加热,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取不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甲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O2,故填:试管;O2。
(2)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乙装置的作用是去除水蒸气,干燥作用,故填:干燥作用。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短进长出,导管口a应与丙中导管c端相连,故填:c。
(4)尾气由刺激性气味,从保护环境角度,该实验在丙装置后还应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故填:尾气处理装置。
13. 锥形瓶 D或E(D和E) BC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详解】(1)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用B;二氧化碳密度重于空气而溶于水,因此收集用C不用E,故该空填B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4)B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用其制取氧气时利永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
14. 完全变质 气泡 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也能产生气泡 ac
【详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可能没有变质,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完全变质,故猜想II: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1)结论为:猜想III成立,说明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向①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2)结论为:猜想III成立,说明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钡能将碳酸钠除尽;②实验①结束后进行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反思与评价:(3)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也能产生气泡,小军的实验无法证明猜想III成立;
拓展实验:(4)a、测定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b、滴加硫酸镁溶液,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是硫酸镁也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d、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5)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除去混有的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NH4NO3 稀盐酸(或HCl) ④ 硝酸银 ① NH4NO3+NaOH=NaNO3+NH3↑+H2O
【详解】它可能是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的一种,其余三种猜想已给出,所以猜想②是NH4NO3.
实验探究:
步骤一:根据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没有嗅到强烈的氨味,加入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液体,滴入这种溶液无气泡放出,题中结论是:该样品中不含碳酸氢铵,故滴入的是:稀盐酸。
步骤二: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只有(NH4)2SO4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余三种都不能和硝酸钡反应,因为实验现象是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猜想④不成立;
步骤三:稀盐酸和硝酸钡都已用过,只有硝酸银没有使用,且硝酸银和硝酸铵不反应,但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故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猜想①成立。
拓展应用:
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NH4NO3+NaOH=NaNO3+NH3↑+H2O。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