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必修四《哲学与文化》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通过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为第二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从生活中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了直观感受。学生对自学、合作探究、反思的学习方式较为熟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在议学情境中设计议学任务,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多让学生思辨,并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解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包括两目,第一目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等;第二目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阐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差异性特征,阐明价值选择的标准。两目的逻辑关系是:第一目是第二目的方法论基础,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对价值判断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够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设计思想两会期间,关于“三孩政策”的提案成为热点,这一政策与我们每个中国公民的家庭息息相关。学生对于这一热点话题也很感兴趣。本节课将以“三孩政策”为情境背景,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与模拟两会代表提案的过程中明确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我国作出“三孩政策”这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因及重大意义,增强政治认同。四、教学目标(一)科学精神:通过调查学生对三孩政策的看法及影响因素,阐明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二)公共参与:通过模拟两会代表为“三孩政策落实及配套措施”进行提案,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三)政治认同:通过对不同生育观念的了解,阐明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阐明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二)教学难点: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六、资源与工具(一)资源:“三孩政策”相关材料、唯物史观拓展材料(二)工具:黑板、教材、电脑七、教学过程与内容议题一: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导入新课: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小调查:1. 你有兄弟姐妹吗?2. 三孩时代来临,你愿意爸妈再给你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吗?为什么教师总结:人民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做出判断是事实判断。人民对事物能否满足主题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就是价值判断。人民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议学情境一: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 “低生育陷阱(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逆转,人口红利趋于消失。“421 家庭”家庭结构占比较大,即夫妻二人独自赡养四个老人及抚养一个子女。对于这样的家庭压力,1.5亿独生子女叫苦不堪。议学任务一:结合材料谈谈哪些社会问题推动了三孩政策的出台?学生可能回答: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低教师补充: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减少、赡养压力大决定孩政策的出台。实质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议学情境二:1980年国家提倡“只生一个”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2013年开始启动“单独二孩”,2015年提出实施“全面二孩”,2021年提出实施三孩政策。议学任务二: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时期不同民族的生育政策为什么不同?生育政策的变化有何意义?这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教师总结:这就是社会历史性,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利于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议学情境三:《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送兄》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议学任务三:在这两首诗中,为什么统治集团和普通百姓对于手足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学生可能回答:社会地位、需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阶级社会)议学情境四:“以后不会生孩子,反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即使生下孩子,也根本就没有时间养育,若把孩子交给阿姨或老人来带,这意味着就是不负责任。”——高校女博士“我和丈夫比较喜欢孩子,目前家庭条件也算不错,养育前两个孩子的过程也让我们觉得很幸福,所以如果可以,我们还想要第三个宝宝。”——全职妈妈议学任务四:不同人面对同一问题为何观点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何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因人而异教师总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议题小结:价值判断是人民对事物能否满足主题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人民的价值选择实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特征是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议题二: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议学情境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三胎却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议学任务一:模拟两会代表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设施”提案。你的提案代表着谁的利益?学生可能回答:免费上学、免费就医......最高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施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拓展材料: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厦门:厦门市家庭发展事务中心成立。2021年拟新建10家普惠托育试点,可为市民再提供985个普惠托位,缓解3岁以下婴幼儿无人看护的难题。攀枝花:关于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周岁的政策,此举让攀枝花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议学情境二: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关系千家万户。我国国情和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少子化、老龄化、性别比失衡、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逐渐显现。党中央、国务院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现如今广大90后00后群体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有的不愿意生育二胎三胎,甚至不愿意生孩子,想要成为丁克一族。议学任务二:1. 关于“三孩”政策,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你怎样评价不同人的生育选择?学生可能回答:不冲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尊重他人的选择。议题小结:1.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标准)。2.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高标准)。八、方法与策略(一)简单的议学情境及议学任务采用自主学习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二)较难的议学情境及议学任务采用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解决难题,增强团队意识和交流、分享意识。(三)重、难点问题和困难的议学情境及议学任务采用正面讲授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九、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一)学习评价:新形势,新高考,新教材引导我们进行知识型评价和过程性评价。1.采用任务导向型的评价方式2.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3.走出教室,迈入社会生活的大课堂。评价维度 评价结果正确理解、分析案例内容逻辑严谨、说服力强表达清晰、准确合作融洽、恰当回应、善于倾听价值观积极向上作业设计:根据本节课所学,就你曾经做过的一次难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行分析。写一篇小短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