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下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骨”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4.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读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语言应用: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学会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思维能力: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审美创造:学习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激励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坚持不懈。教学重难点重点:1.回顾梳理长文章的特点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2.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色彩,进行词句段运用的练习。3.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难点: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色彩,进行词句段运用的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回顾方法教师导入:同学们,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阅读了故事,锻炼了口语交际,还进行了习作练习,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学习,一起走进快乐的“语文园地”。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呢?学习交流平台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1.在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说清以下几点:(1)长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阅读长文章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4)你有什么阅读长文章的方法?2.我在读《小英雄雨来》的时候,因为文章太长了,读了后边的内容就忘了前边的内容,后来我就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读完一部分就把主要意思总结一下,几部分的主要意思合起来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3.《芦花鞋》采取空行的方式把几部分内容分开来。读完一部分,我就给这部分列出小标题,这样就能很快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4.在读长文章的时候,我经常会想一想,前边的内容讲了什么,接下来会讲些什么。我觉得这样做有助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5.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过程中,有时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有时忘了前面的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6.你还知道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〇略读,只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纲目,不要一字一句地琢磨。〇快速默读,一目十行。〇跳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自己想要看的章节。这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还能让我们对长文章的理解更透彻。词句段运用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交流讨论,弄清它们的故事和含义。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这些成语的故事和含义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囊萤夜读晋代的车胤小时候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晋代的孙康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人们常把车胤囊萤夜读和孙康映雪读书合称为“囊萤映雪”。表现了刻苦学习的品质。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到晚地学习。到了三更半夜,学习时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就会扯头发,自己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过来而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每当疲倦到打盹的时候,他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种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从而振作精神继续读书。“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读书。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个洞,让邻家蜡烛的光亮透过墙洞照在书上以便自己读书。县里有个胸无点墨的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凿壁偷光”也叫“凿壁借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铁杵成针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程门立雪有一次,学生杨时和游酢(zuò)来拜见程颐,想问他一些问题。但是杨时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睡着了,不忍心打扰老师,于是他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老师醒过来。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积雪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来,杨时这才走进屋内。此时程颐看见杨时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后来杨时也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典范。“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手不释卷《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脱说军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对吕蒙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意谓光武帝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过了一会儿,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手不释卷”指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与刻苦有关的成语还有:韦编三绝春秋时期主要在竹简上写字,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编连竹简的用丝线的叫“丝编”,用麻绳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孔子“晚年喜易”,读了很多遍《周易》,把“韦编”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闻鸡起舞时间:东晋人物:祖逖事情: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品质:刻苦与刻苦有关的成语还有:牛角挂书时间:隋朝人物:李密事情: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学而不厌时间:春秋时期人物:孔子事情: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品质:好学当堂练1.小坚无论学什么都缺乏毅力,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放弃。如果你来劝劝他,你会给他讲成语故事( )。A.悬梁刺股 B.程门立雪 C.刻舟求剑 D.铁杵成针2.读了《囊萤夜读》,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想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小明:作为班长,我一定要带头恭勤不倦,努力学习。( )小丽:车胤那时候家里穷,我们现在都有手机和电脑,晚上可以在被窝里拿着手机和电脑学习。( )第二课时一、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第一组句子中的第一个句子加点部分“像条小泥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雨来的机灵。第二个句子加点部分“像小鸭子一样”,赞扬了小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达了对雨来的赞扬之情。◇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第二组例句用“鹰的爪子”比喻敌人的双手,写出敌人的凶残;用“恶狼般的眼睛”比喻德军的眼睛,写出了德军的狠毒,表达出作者厌恶和憎恨感情。2.找一找《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一直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3.读读想想,和两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来打比方能表达不同的感情?◇她跳着轻快的舞蹈。她像小鸟一样跳着轻快的舞蹈。◇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那个小偷像一只出洞的老鼠盯着厨房里的奶酪一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特征,能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用比喻来渲染景物,能让景物具体可感;用比喻来表达情感,能让自己的爱憎更加分明。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的比喻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4.请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小女孩在公园里蹦蹦跳跳,玩得可开心了。◇他在集市上横冲直撞,人们纷纷躲避。小女孩在公园里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玩得可开心了。他在集市上像野马一样横冲直撞,人们纷纷躲避。赏析古诗,日积月累。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行路难》等。诗词赏析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独去,独自去。“闲”形容白云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厌:满足。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所有鸟儿都飞向高空,直到看不见影子。天空中仅剩的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独自飘来飘去。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感觉敬亭山也看着我,我们互相对视总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有敬亭山了。这首五绝作于诗人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情。此诗通过写诗人独坐敬亭山的情趣及敬亭山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也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首写景诗,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写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体会了比喻在写作中的妙用,还赏析了古诗《独坐敬亭山》。课下同学们可以在阅读时继续关注修辞手法在文章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并将它运用到你的写作中。此外,你还可以去读一读李白其他的古诗,感受这位伟大诗人浪漫、传奇的一生。作业:1.在阅读中体会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效果。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其他古诗,并积累到诗词摘抄本上。四、板书设计语文园地比喻 不同感彩读通诗句《独坐敬亭山》 读出韵律读出情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