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基础夯实 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zhǎnɡ)(年长)乎尔,毋(不要)吾以(同“已”,止)也。居(平日、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而对曰:“千乘(shènɡ)(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接续)之以饥馑(泛指饥荒);由也为(治)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 ” 对曰:“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 ” 对曰:“非曰能(胜任、能做到)之,愿学焉。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如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这里都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为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焉。” “点!尔何如 ” 鼓瑟希(同“稀”,稀疏),铿(kēnɡ)尔,舍瑟而作(起身、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子曰:“何伤(何妨)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ɡuàn)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吹风)乎舞雩(yú)(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kuì)(叹息)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 曰:“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求则非邦(国)也与 ” “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②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③ 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语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切、轻松、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又率直的子路最先回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③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④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⑤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中写春天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②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③夫子哂之④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⑤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⑥莫春者 春服既成 二、重点梳理 强化记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如例句 词义① 如或知尔② 如五六十③ 如其礼乐④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⑤ 固不如也(《鸿门宴》)⑥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答案 ①表假设,如果 ②或者 ③至于 ④去,到 ⑤比得上,赶得上 ⑥如同,好像(2)莫例句 词义① 莫春者,春服既成②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③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④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①“暮”,晚 ②不,不要 ③没有 ④没有谁,没有什么2.通假字1.毋吾以也(同“已”,止)2.鼓瑟希(同“稀”,稀疏)3一词多义1.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②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词尾)2.言①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说,谈,动词)②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风乎舞雩(吹风)(3)曾皙后(落在后面)2.形容词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相,大相)5.文言句式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不吾知也(“吾知”即“知吾”)则何以哉(“何以”即“以何”)尔何如(“何如”即“如何”)何伤乎(“何伤”即“伤何”)毋吾以也(“吾以”即“以吾”)②状语后置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加之以师旅”即“以师旅加之” “因之以饥谨”即“以饥馑因之”)为国以礼(“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异乎三子者之撰(“ 异乎三子者之撰”即“乎三子者之撰异”)以吾一日长乎尔(“长乎尔”即“乎尔长”)浴乎沂(“浴乎沂”即“乎沂浴”)6.文化常识(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称“四书五经”。(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音为shènɡ,意为“________”,这里指的是________;一乘,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__________七庙、__________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4)浴乎沂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__________;浴,指________,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答案 (1)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辆 兵车 (3)天子 诸侯 (4)洗头 洗身体三 拓展训练 走近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节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 ①馘(ɡ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C.挺刃交兵 兵:士兵D.导之以礼乐 导:教导答案 C解析 兵:兵器。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B.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C.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D.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答案 D解析 注意整体的句子结构,“铸剑戟以为农器”与“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与“千岁无战斗之患”。同时注意句中的“由”是指子路,“赐”是指子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B.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C.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了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D.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答案 C解析 结合原文最后一段内容“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可知,孔子赞赏的是颜回,而不赞同子路和子贡的观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人跟着我吧。(得分点:之、使、从,句意通顺)(2)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得分点:着、释、患,句意通顺)5.文中子路、子贡和颜渊在农山之上各言其志。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简要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提示)①能准确把握某一人之“志”;②有观点且观点正确;③做出评价,言之成理;④语言通顺。具体略。参考译文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子路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像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在这种情况下,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人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勇猛啊!”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颜回)回答说:“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地方施展他的勇力,子贡也没地方用他的辩才了。”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费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基础夯实 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以( )吾一日长( )乎尔,毋( )吾以( )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shènɡ)( )之国,摄(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 );由也为( )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夫子哂(shěn)( )之。 “求!尔何如 ” 对曰:“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 “赤!尔何如 ” 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 )焉。” “点!尔何如 ” 鼓瑟希( ),铿(kēnɡ)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 )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 )春者,春服既成,冠(ɡuàn)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 )乎舞雩(yú)( ),咏( )而归。” 夫子喟(kuì)( )然叹曰:“吾与( )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 )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 )求则非邦( )也与 ” “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语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切、轻松、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又率直的子路最先回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③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④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⑤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中写春天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梳理 强化记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如义项 例句 词义① 如或知尔② 如五六十③ 如其礼乐④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⑤ 固不如也(《鸿门宴》)⑥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2)莫义项 例句 词义① 莫春者,春服既成②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③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④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2.通假字1.毋吾以也( )2.鼓瑟希( )3一词多义1.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2.言①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②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曾皙后( )2.形容词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文言句式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尔何如( )何伤乎( )毋吾以也( )②状语后置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为国以礼( )异乎三子者之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浴乎沂( )6.文化常识(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称“四书五经”。(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音为shènɡ,意为“________”,这里指的是________;一乘,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__________七庙、__________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4)浴乎沂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__________;浴,指________,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三 拓展训练 走近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节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 ①馘(ɡ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C.挺刃交兵 兵:士兵D.导之以礼乐 导:教导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B.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C.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D.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B.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C.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了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D.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得分点:着、释、患,句意通顺)5.文中子路、子贡和颜渊在农山之上各言其志。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简要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