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下第二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清单+单元检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二下第二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清单+单元检测

资源简介

部编版二下第二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泥泞(nìng) 荆(jīng)棘 寻觅(mì) 蛋糕(ɡāo)
甘蔗(zhè) 的确(què) 广泛(fàn) 波(bō)纹
异(yì)地 留恋(liàn) 跨(kuà)越 荆棘(jí)
二、易写错的字
冒:上部是“”,不要写成“日”。
洒:右部是“西”,不要写成“酉”。
味:右部是“未”,不要写成“末”。
具:里面是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求:不要把下部写成“水”。。
三、一字组多词。
锋(fēnɡ)(锋利)(前锋)(先锋)(冲锋)
昨(zuó)(昨天)(昨日)(昨晚)(昨夜)
冒(mào)(感冒)(冒号)(冒险)(假冒)
留(liú)(留下)(留学)(停留)(收留)
弯(wān)(弯腰)(转弯)(弯刀)(拐弯)
背(bēi)(背包)(背走)(背起)
洒(sǎ)(洒水)(泼洒)(飘洒)(洒落)
温(wēn)(温暖)(温和)(温水)(体温)
暖(nuǎn)(暖和)(暖气)(冷暖)(暖风)
能(nénɡ)(可能)(能力)(能干)(本能)
桌(zhuō)(桌子)(书桌)(圆桌)(课桌)
味(wèi)(味道)(香味)(味精)(回味)
买(mǎi)(买卖)(买书)(买菜)(收买)
具(jù)(工具)(文具)(玩具)(家具)
甘(ɡān)(甘甜)(甘草)(甘心)(甘愿)
甜(tián)(甜菜)(甜美)(甜瓜)(甜品)
菜(cài)(种菜)(青菜)(白菜)(炒菜)
劳(láo)(劳动)(辛劳)(劳工)(疲劳)
匹(pǐ)(马匹)(布匹)(匹配)(匹敌)
妹(mèi)(妹妹)(姐妹)(兄妹)(表妹)
波(bō)(波纹)(波浪)(水波)(风波)
纹(wén)(花纹)(条纹)(指纹)(皱纹)
像(xiànɡ)(好像)(头像)(图像)(画像)
景(jǐnɡ)(景色)(风景)(美景)(光景)
恋(liàn)(留恋)(爱恋)(恋人)(恋恋不舍)
舍(shě)(舍得)(舍弃)(舍命)(舍己为人)
求(qiú)(要求)( 请求)(求助)(追求)
四、多音字。
céng(曾经) dí(的确) lèi(劳累)
zēng(曾祖父) de(好的) léi(果实累累)
méng(蒙蒙)
mēng(蒙蒙亮)
měng(内蒙古)
五、重点词语
昨天 冒着 留下 背着 洒下 温暖 弯弯的
叔叔 足迹 迷路 爱心 桌子 味道 农具
甘蔗 甜菜 劳动 一定 也许 平时 难道
就是 知道 加工 种子 工具 经过 一匹
妹妹 波纹 景色 出色 河水 碧绿 河岸
柳叶 柳树 枝条 恋恋不舍
六、近义词
寻找—寻觅 足迹—踪迹 四处—到处 年迈—年老
温暖—暖和 终于—最终 好奇—奇怪 特别—非常
平时—平常 难道—莫非 急忙—连忙 味道—滋味
傍晚—黄昏 散步—漫步 可爱—可人 柔软—柔顺
美丽—漂亮 异常—非常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蹦蹦跳跳—连蹦带跳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七、反义词
弯-直 温暖-寒冷 年迈-年轻 晶莹-浑浊
献出-索取 好奇-冷漠 特别-一般 需要-不必
回答-提问 急忙-从容 傍晚-清晨 可爱-可恶
柔软-坚硬 异常-平常 美丽-丑陋 松开-抓紧
恋恋不舍-扬长而去 蹦蹦跳跳-安安静静 平平常常-超乎寻常
八、词语积累。
①AABC式词语:恋恋不舍
类似的词语:津津有味 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②AABB式词语:平平常常 葱葱绿绿 蹦蹦跳跳
类似的词语: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③ABAB式词语:碧绿碧绿
类似的词语:商量商量 打扫打扫 干净干净
④量词:一块糕 一匹马
类似的词语:一个傍晚 一片绿毯 一株柳树 一根枝条
⑤修饰词: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类似的词语: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 温暖的春风 柔软的绿毯 又长又细的枝条 出色的马
⑥和爱心有关的词语:无微不至 宅心仁厚
类似的词语:体贴入微 助人为乐 语重心长
九、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把露珠比作雷锋洒下的汗滴,重在体现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如露珠般晶莹剔透。
(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把葱绿的田野比喻成绿毯,写出了田野绿和柔软的特点。
2.含义深刻的句子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这句话是对爸爸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千人糕”名称的由来。米糕是来之不易的,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的面前,告诉我们要珍惜食物。
3.对话描写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这是爸爸和孩子的对话描写,通过简单的对话介绍了米糕的制作过程。这种形式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句子的内容。
4.描写景色的句子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这句话主要介绍了小河,通过介绍河水的颜色以及风吹过河水时泛起波纹的样子,表现出了小河的美丽。
十、课文内容回顾。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通过描写我们寻找雷锋的足迹,赞扬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呼唤我们向雷锋学习,真诚地去关心、帮助别人,使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千人糕》是一篇哲理小故事,通过爸爸和孩子吃“千人糕”的对话,阐述了一个大道理,告诉我们每一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着很多人的劳动,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别人的 劳动成果。
《一匹出色的马》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充满亲情和关爱,从中感受到爸爸的引导有方和妹妹的天真活泼。
十一、素养与能力
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②《千人糕》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③《一匹出色的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④《语文园地》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能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能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⑤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能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课题解读
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2.课文重点理解
(1)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理解:“长长的”暗示雷锋叔叔走的路很长。两个“你在哪里”表现了“我们”对雷锋叔叔的怀念,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叔叔的迫切心情。
(2)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理解:“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说明环境恶劣,行走困难。“脚窝”表现出雷锋在泥泞的路上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行走很艰难。
(3)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理解:“踏着路上的荆棘”说明小路难行。因为小路难行,背着大娘的雷锋洒下了一路的汗滴,那汗滴仿佛“花瓣上晶莹的露珠”。“背、踏、洒”一连串的动词给我们刻画了雷锋叔叔吃力地背着大娘行走的场景。
(4)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理解:这句诗的表面含义是指雷锋叔叔的爱心;深层含义是希望处处有“雷锋”,希望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3.问题探究
(1)理解词语的方法。
①借助图片,联系生活体验猜测。如“泥泞”指烂泥淤积,不好走。②通过字形结构猜测。如“晶莹”的“晶”字有三个“日”,可知“晶莹”的物体是亮亮的。③联想近义词猜测。比如,寻觅(寻找)、年迈(年老)。④结合语境。如“年迈的大娘”中的“年迈”的意思。
(2)请你寻找并记录身边的“雷锋”的事迹吧。
示例:丽丽在校园里扶起摔倒的同学;李医生在社区里免费为大家看病;爷爷在路旁免费为人们补胎。
4.课后拓展
(1)雷锋的名言
①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湖南望城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时就成了孤儿。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雷锋参加工作以后,曾当过乡人民政府通讯员,中共望城县委公务员,参加过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他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人民,忠于党,在平凡的岗位,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表现了革命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品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3)人民的勤务员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还把自己带在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到附近车站,帮车站搞卫生,为旅客服务,他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做好事的人就想起了雷锋。
(4)牺牲经过
1962年8月15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雷锋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上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时,这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倒车时,汽车碰倒了一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木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昏了过去……战友们立即把雷锋送到附近医院抢救。由于伤势过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和邓小平同志都题了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这个英雄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那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发扬光大,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6课:《千人糕》
1.课题解读
《千人糕》以对话的形式,通过写爸爸和孩子吃“千人糕”,并谈论“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阐述了一个道理: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2.课文重点理解
(1)“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理解:这是孩子第一次听爸爸提起“千人糕”时产生的疑问,说明孩子对“千人糕”很感兴趣。
(2)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理解:“急忙”写出了孩子迫切想知道千人糕的味道是否特别的心理;“笑了”写出了孩子由最初的好奇到之后不以为然的心理变化过程。
(3)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
理解:“也要、要有、还得”三个词语写出了做米糕所需要的糖经过了许多人的劳动。
(4)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理解:“的确”表明孩子终于明白什么是“千人糕”了。原来一块普通的米糕也是来之不易的。
3.问题探究
(1)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人的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农民伯伯种植水稻、甘蔗、甜菜;工人将大米磨成粉,工人制造熬糖工具、熬制糖;最后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等。
(2)为什么把米糕叫作“千人糕”?
理解:一块小小的米糕是来之不易的,需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课文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所以把它叫作“千人糕”。
(3)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现在吃着一块米糕,还会觉得它很平常吗?你会想到些什么?
理解:示例:不觉得它很平常了。我会想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生产出来的,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课后拓展
(1)对话描写。
课文运用了对话描写,如“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这是孩子和爸爸之间的对话,能使我们更容易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孩子和爸爸正在讨论“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2)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
1.课题解读
《一匹出色的马》讲述的是一家外出游玩时,妹妹感觉很累,爸爸拾一根枝条让她当“马”骑,她忘记了疲劳,比大家都先到家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妹妹的天真、可爱和爸爸对孩子充满智慧的关爱。
2.课文重点解读
(1)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理解:一个“笑”字,溢着童趣,透出天真。这快乐、会心的笑,是因为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童年十分幸福。
(2)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理解:妹妹走累了,心情低落的她马上和妈妈撒娇,要妈妈抱着她回家。这时妹妹的心情由刚才的快乐变得沮丧了。
(3)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理解:“高兴地跨”“蹦蹦跳跳地奔”突出了妹妹因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愉快、兴奋的心情。与之前的撒娇形成对比,表现了妹妹的天真、可爱、孩子气十足。“马”加双引号指它不是真的马,而是柳条。
3.问题探究
(1)读第2自然段,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
示例:我仿佛看到了一片如绿毯一样的田野,田野上的小草在微风中快乐地摇晃着身姿。
(2)妹妹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妹妹的心情开始是愉悦的,因为她沉浸在周围的景色和一家人的和谐气氛之中;接下来她走累了,想让妈妈抱,妈妈没有抱她,她很沮丧;最后她的心情是得意和兴奋的,因为她自己骑着出色的“马”早早地回到了家。
(3)你喜欢这一家人吗?为什么?
示例:我喜欢这一家人。因为他们相亲相爱。散步的时候,爸爸妈妈分别牵着“我”和妹妹。他们都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爸爸非常有爱心,他的教育方法也很独特,特别会引导妹妹。妹妹天真可爱,孩子气十足,让人轻松愉悦。
(4)生活中,你发现过类似“匹出色的马”这样的事物吗?
示例:我发现过这样的事物,如一片小小的柳叶可以当哨子来吹,一根长长的柳枝可以编成帽子戴在头上。
4.课外拓展
(1)恰当的使用量词。
我们在本课中学到了许多量词,如“一片绿毯、一根枝条、一匹马”中的“片、根、匹”。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语,课文中量词的使用,突出了绿毯、枝条和马的形态特征。我们在描写人、事物或动作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量词。
(2)描写田野风光的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语文园地
1.识字加油站
(1)认识职业名称
第一组词语都带“师”字。
工程师: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魔术师:魔术是杂技的一种,也叫作幻术或戏法,表演魔术的演员叫作魔术师。
第二组词语都带“员”字。
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执行评判工作的人。比如,足球裁判员、篮球裁判员。
(2)读准字音
建筑师、魔术师(“筑、术”都是翘舌音),裁判员(“判”读pàn,不读bàn),工程师、营业员、饲养员(“程、营、养”都是后鼻音),饲养员(“饲”读sì,不读cì)。
(3)我积累。
生活中的职业名称还有:
咨询师 面包师 律师 医师 消防员 运动员 飞行员 宇航员
2.字词句运用。
(1)照样子说一说,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认识新句式
这3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相同之处: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的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文中的景物有田野、云和大树。田野像一片柔软的绿毯;云像一群小绵羊;大树又粗又壮,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就像一个巨大的雨伞。
照样子,说一说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一个巨大的雨伞。
柳条,随风舞动,像小姑娘的长辫子。
一座座大楼,高高的,像一个个巨人。
(2)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品一品: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一样:第一组,“特别”在第一句中是“格外、非常”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与众不同,非常不一样”的意思;第二组,“经过”在第一句中是“经历…过程”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走过某个地方”的意思。
我会用:
特别:A.与众不同;B.格外,非常。
①它的果实就像一串串红珍珠,在碧绿的叶子的衬托下,特别美丽。( )
②兰花的叶子十分特别,颜色呈墨绿色,两边被一条茎分得十分均匀。( )
答案:①B ②A
我还知道: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也不同。
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情趣,趣味。)
3.写话。
(1)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谁 长什么样子 我们经常做的事
张池 ◇他掉了一颗门牙。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2)写话内容
写身边的一个好朋友。写清楚他(她)是谁,长什么样子,以及你们经常一起做的事。
(3)写话指导
①确定人物:自己的同学或者熟悉的朋友。
②突出特点:运用描写肖像的词语,写出人物的特点,如什么样的个头、发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③具体事情: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具体写清楚经常一起做的事情,可以是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
(4)写话例文
谁 长什么样子 我们经常做的事
李伟 高高的个子,特别爱笑,但不爱说话,一说话就脸红。 每次体育课上,我们都一起练习踢足球。
赵丽 长方脸,说话声音特别大,时常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我们经常在一起练书法,学画画儿。
4.展示台。
(1)活动内容
这次活动是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懂得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①保持正确的姿势。
②把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正确。
(2)我的展示
按正确姿势写字:距离一拳看书、写字时,人要坐正,胸部与书桌要保持一拳的距离。眼离一尺看书、写字时,两眼与书本要保持一尺的距离。笔离一寸—握笔的手指要离笔头一寸远。
5.积累运用
①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②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③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理解:这些谚语都是与帮助别人有关的,是有关友爱的。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思:当我们赠送他人玫瑰的时候,我们的手上也留下了芳香的气味。指付出或给予也会让自己感到快乐。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的意思:你平时经常帮助别人,等到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才会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意思:与其别人好的时候跑去贺喜,不如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送去帮助。
练一练:填写、补充合适的谚语。
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也会享受到一种快乐,这正是“
”。答案: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积累:有关帮助别人的谚语还有:
①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②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单元高频考点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2、3小节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课文重点句子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2.《千人糕》第8、9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米糕的制作经过了哪些劳动。
3.《一匹出色的马》第2自然段中景色描写的比喻句常以句子仿写的形式考查。
4.“照样子,写句子”是一个常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①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②照样子,写句子。原句是运用某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或是一个特殊的句式(反问句、感叹句、设问句、“把”字句“被”字句等)。
【单元检测】
一、基础检测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演员(yān yǎn) 的确(de dí) 魔术师(mó guǐ)
饲养(sī sì) 柔软(ruǎn rǎn) 泥泞(níng nìng)
2.读拼音,写词语。
zú jì wēn nuǎn wèi dào nóng jù tián cài
láo dòng bì lǜ bō wén liǔ zhī hǎo xiàng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泥泞(nìng) 花瓣(bàn) ②荆棘(jì) 蔗(zhé)糖
③销(xiāo)售 的(dí)确 ④波(bō)纹 郊(jāo)外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提岸 杨柳 叮叮咚咚 春风拂面
②邮局 惊奇 兴致勃勃 璧空如洗
③体息 汗珠 绚丽多彩 梳妆打扮
④格外 植树 五颜六色 引人注目
4.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块 张 条 匹 根 株
一( )小溪 一( )桌子 一( )米糕
一( )马 一( )枝条 一( )紫丁香
5.读一读,连一连。
长长的 春风 碧绿的 风景
蒙蒙的 小溪 清脆的 河水
温暖的 露珠 勇敢的 孩子
晶莹的 细雨 美丽的 歌声
【答案】
1.yǎn dí mó sì ruǎn nìng
2. 足迹 温暖 味道 农具 甜菜 劳动 碧绿 波纹 柳枝 好像
3.(1)③ (2)④
4. 条 张 块 匹 根 株
5. 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露珠 碧绿的河水 清脆的歌声 勇敢的孩子 美丽的风景
二、积累运用
1.请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特别:①格外。 ②与众不同;不普通。
(1)今天,他的行为很特别。( )
(2)春天来了,野外的景色特别美丽。( )
味道:①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 ②指意味;趣味。
(3)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我都舍不得放下了。( )
(4)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 )
2.选词填空。
需要 必要
(1)哪里( )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我们在出门玩耍前,和父母打声招呼,是非常有( )的常常平常
平常 常常
(3)他学习认真积极,( )受到老师的表扬
(4)爸爸说:“是的,就是( )吃的米糕。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大象的耳朵就像两把大大的蒲扇。(用加点的字写一句话)
(2)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3)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改为“被”字句)
(4)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补充句子)
(5)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用加点的词造句)
4.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与其锦上添花, 。
(2)爸爸经常帮助邻居。有人说他傻,他却笑着说:“予人攻瑰, 。帮防别人,我也得到了快乐!”
(3)读了《千人糕》这课文。我知道了食物是在很多人的努力下做成的、所以我们要 。
(4)《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 帮助了迷路的 ,帮助了年迈的 。他做了许多好事,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5)《一匹出色的马》一文中,妹妹骑的那匹“马”实际上是 爸爸给妹妹这样一匹“马”,是要 。
【答案】
1.(1) ② (2) ① (3) ② (4) ①
2.(1)需要 (2)必要 (3)常常 (4)平常
3.(1)弯弯的月亮像一首小船。
(2)它的味道很特别。
(3)株紫丁香被我们栽在老师窗前。
(4)我一边读书,一边想象书中的情景。
(5)今天的天气异常寒冷。
4.(1)不如雪中送炭
(2)手留余香
(3)爱惜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4)雷锋叔叔 孩子 大娘
(5)一根柳条 锻炼妹妹的自立能力
三、课内阅读
(一)(2022·聊城百草园·二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暖和一( ) 到处一( ) 寻找一一( )
2.选文中的“哪里”理解正确的是( )。A.指任何地方 B.指需要帮助的地方(2分)
3.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热心助人的人。
B.不管雷锋叔叔在哪里,只要别人有需要,雷锋叔叔都会帮助别人。
4.“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展开想象:我们还会在
(哪里)遇见“雷锋”,他在帮助 (谁) (干什么)。
5.你在生活中见过“雷锋”吗 这位“雷锋”做了什么事情 写一写。
【答案】
1.温暖 四处 寻觅
2.B
3.A
4.示例:马路边 老大爷 推车
5.在生活中见过“雷锋” 这位“雷锋”主动为贫困地区捐款,帮助值日的同学打扫教室。
(二)(2022·聊城鼎顺小学·二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一匹出色的马(节选)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1.这个短文选自课文《 》
2.照样子,仿写词语。
例:蹦蹦跳跳
3.结合课文想一想:妹妹跨上的这匹“马”是指什么
【答案】
1.一匹出色的马
2.安安静静 明明白白
3.爸爸找到的一根又细又长的柳条
四、拓展提升
(一)(2021·聊城英才小学·一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一群光头小孩
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叫布莱恩的少年不幸得了脑癌,他在接受化学治疗。治疗的结果是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光了。
布莱恩难过极了,觉得自己最丑。他的病虽然好了,却整天躲在家里,不愿意去上学,连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见。大家都很为他着急。
一天,同班的一个男孩对自己的妈妈说:“我想把我的头发剃光,这样,布莱恩就不会是学校里唯一的光头男孩儿了。”妈妈赞同地点点头,拿出剃刀,帮儿子把一头柔软的金发全剃光了。
这一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儿。第二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儿。第三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儿。
第四天清晨,这一群光头男孩来到布莱思家门口,他们大声叫着布莱恩的名字。布莱恩透过窗户看到这情景,激动地跑出屋子。这一群光头男孩相拥在一起……不一会儿,他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思。(4分)
(1)难过:
(2)赞同:
2.布莱恩病好后为什么不愿意上学 ( )(填序号)(3分)
①他的病还没有痊愈。 ②他的头发掉光了,自己感到很难看。
3同学们是怎样帮助布莱恩的 (3分)
4.你想对这群小光头说些什么 想一想,写一写。(3分)
【答案】
1.(1)布菜恩因为没有了头发感到很伤心。
(2)男
孩的妈妈同意并赞成男孩的想法。
2.②
3.许多男孩儿都剃成了光头,让布菜恩感到自己和大家是一样的。
4.示例:你们太有爱心了,我也要向你们学,多帮助他人。
(二)(2022·聊城澜庭小学·二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三个小伙伴
胡木仁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
1.照样子,填一填。
一( 堆 )肥料 一( )星星 一( )树苗
一( )花瓣 一( )苹果 一( )皮口袋
2.在栽树的过程中,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分别做了什么?连一连。
运肥料 挖树坑 浇水
3.读了故事,我知道了( )。
A.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B.发挥自己的长处,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4.都说人多力量大,请你说一说,人多都能做哪些事情?
【答案】
1.颗 棵 片 个 个
2.
挖树坑 浇水 运肥料
3. B
4. 示例:拔河 划船 工厂生产产品
(三)(2022·聊城阳光小学·二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站着写文章
美国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一生写下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他写作时有个怪毛病,就是喜欢用一只脚站着写文章。
一次,他的一位朋友来找他,见他又是用一只脚站着写字,就说:“我每次见你写文章总是这样,难道你不觉得辛苦吗?”海明威笑着回答道:“当然,坐着写是很舒服,但文章一写就长;站着写,腿一会儿就累了,逼着我把文章写得简短些……等到最后改文章时,我再坐到椅子上,舒舒服服的,把那些多余的东西删掉。”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正是海明威文章简洁的秘诀啊!
1.读了短文,我知道海明威是 国著名的 。
2.用“ ”画出描写海明威写作时的“怪毛病”的句子。
3.想一想,朋友恍然大悟了什么?( )
A.海明威写文章不怕辛苦。
B.海明威文章简洁的秘诀。
C.海明威从小没养成好的写作习惯,喜欢站着写。
4.海明威的“怪毛病”真有趣,你的周围有哪些人也有“怪毛病”呢?快来写一写吧。
【答案】
1.美 作家
2.喜欢用一只脚站着写文章。
3.B
4.示例:我的妈妈是作家,她每次写文章时,都要把文档里的字变成蓝色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