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6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一国两制” D.民主集中制2.某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3.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4.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北盘江大桥(下图),连接云南、贵州两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下列工程与北盘江大桥所起作用相似的是( )A.青藏铁路 B.武汉长江大桥C.大庆油田 D.包头钢铁基地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6.“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7.观察右图,为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INCLUDEPICTURE"JG2.TIF" INCLUDEPICTURE "E:\\23春\\8年级\\8历史福建\\8历史福建\\JG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3春\\8年级\\8历史福建\\8历史福建\\JG2.TIF" \* MERGEFORMATINETA.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B.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C.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D.西部开发 兴边富民8.时任澳门中联办主任的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孙中山 C.邓小平 D.朱德9.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0.下面是澳门回归那一年某中学八年级(9)班的“庆祝澳门回归”黑板报。材料中的“那一年”是指( )A.1979年 B.1989年 C.1997年 D.1999年11.对下面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D.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12.2020年5月,梁振英指出,我们现在有一个国家安全方面的漏洞,这会影响到“一国两制”的实施。基本法有这个要求,已经23年了。梁振英所言的“漏洞”存在于(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深圳13.2020年11月25日,时任香港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有港媒注意到,林郑月娥首次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徽章。有港媒称这体现了(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勤政务实 D.高度自治14.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15.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这说明(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16.1988年1月19日,一个由25人组成的台湾老兵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这是他们离开家乡近40年后第一次回到大陆。他们手持小旗子,旗子上印着两岸地图,一群白鸽正由台湾向西飞进大陆。这表明( )A.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C.“九二共识”已达成 D.两岸直接实现“三通”17.20世纪80年代末,福建台资企业有近500家,投资金额2亿多美元;90年代末,增至约5 856家,投资金额79亿美元。由此可见,海峡两岸( )A.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B.经济交流不断加强C.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D.统一阻力完全消除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1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报告强调的是( )A.台湾回归祖国是国际社会的共识B.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台湾C.台湾人民都赞同“九二共识”D.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20.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下列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第21题1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纽约时报》在1996年的一篇社论中总结了香港民主“黑暗未来”的几个“征兆”,其中谈道: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当中国在7月1号重新控制香港后,香港的居民将失去很多自由。……一个充满活力的、相对自由的社会将很快被一个实行共产主义独裁的中国吞并。——潘志高《傲慢与偏见——试论香港回归前后的美国媒体》(1)材料中“一个充满活力的、相对自由的社会”指的是哪一地区?(2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纽约时报》对香港回归后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22.(18分)福建某学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团结统一,中华振兴”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助解答。【经典之音】材料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七子之歌——澳门》(1)歌曲《爱我中华》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表达了怎样的主题?(6分)【邮票集锦】(2)有一位集邮爱好者说:“要举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就邮票展’,这两枚邮票不可或缺。”请你说一说理由。(4分)【统一大业】材料二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摘自《反分裂国家法》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二,写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2分)(4)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6分)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制度。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这个《纲要》的内容后来被载入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样,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国家制度。——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少数民族的个数。(2分)(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B 2.C 3.B 4.A 5.C 6.C 7.B 8.C 9.D 10.D 11.C 12.A 13.A 14.D 15.C 16.B17.B 18.A 19.D 20.A21.(1)香港。(2分)(2)不同意;(2分)理由: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仍然充满活力和自由。由于内地对香港的支持,香港获得了更快更好的发展,香港人民的权益也得到了保障。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并非是一个独裁国家,所以不可能出现材料中所说的“被一个实行共产主义独裁的中国吞并”的情况。(言之有理即可,6分)22.(1)民族关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民族关系。(3分)主题:澳门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3分)(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4分)(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分)(4)①青少年要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为维护祖国统一而采取的一切政策、法律,要坚决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②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言行;③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④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23.(1)55个。(2分)(2)【示例】观点:制度建设要符合国情。(2分)论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长期以来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所决定的。这一制度创新符合中国国情,是必然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优越性。(3分)“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符合中国的国情,它使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得到了解决,有利于港澳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3分)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制度建设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发挥优越性,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2分)(其他观点:制度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